首页 > 保健养生

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网友投稿 保健养生 2022-11-11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手足口病除了咽喉部有疱疹之外,在他们的手掌、脚掌上都可能有水疱样的新生物;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多位于软腭、悬雍垂,伴有口咽部不适,所以通过手和足有没有疱疹,可以很好的鉴别这两种疾病。通常需要到儿科进行就诊和对症治疗。

两种疾病常见于患儿,大多数是口咽部有疱疹状的新生物,宝宝通常会表现为咽痛、哭闹以及流涎等不适。

以上健康科普知识仅供参考。

幼儿突然发热,竟是疱疹性咽峡炎在作祟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1天前突然出现发热表现,最高温度39.2℃,夜晚睡觉时不安稳,在家给予患儿服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今就诊我院后,通过血常规、肺炎支原体等检查考虑为疱疹性咽峡炎,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喜炎平抗病毒治疗几天后,患儿咽峡部疱疹较前明显消退,未再出现发热表现。

【基本信息】女,6岁

【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

【就诊医院】福州市中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3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喜炎平抗病毒)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随访1周

【治疗效果】症状缓解,病情好转

一、初次面诊

患儿6岁,是被爸爸抱进诊室的。孩子爸爸说孩子1天前突然出现发热表现,最高温度39.2℃,夜晚睡觉时不安稳,在家给予患儿服用药物(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于是今天来院治疗。

知道患儿来院目的后,我先给患儿做了查体检查:患儿体温37.2℃,其他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口腔咽峡部有大量大小均匀的白色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没有淡黄色分泌物及破溃等表现。

为了解患儿是否有感染,给患儿做了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7.4x10^9/L,中性粒细胞占74.5%,均比正常范围高。超敏反应C蛋白21mg/L,正常范围是0-10mg/L,比正常范围高,提示该患儿存在炎症。综合提示患儿存在细菌性感染。

结合患儿目前情况,为进一步治疗,将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收入我院治疗。

二、治疗经过

患儿入院后,为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给患儿做了进一步检查,如流感病毒抗体检查、副流感病毒抗体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以及血电解质检查等,期间一直有监测患儿体温。

流感病毒抗体与副流感病毒抗体检查结果显示均为阴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为0.824S/CO,正常范围为0-1S/CO,处于正常范围中,故排除患儿感染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血液电解质检查结果显示:血钾为3.3mmol/L,正常范围为3.5-5.5mmol/L,比正常范围稍低。血钠为129.4mmol/L,正常范围为130-150mmol/L,比正常范围稍低。

综合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患儿为疱疹性咽峡炎,细菌性感染。与患儿的父母沟通病情后,给予患儿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喜炎平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后患儿的体温一直都处于稳定状态不升高,睡眠情况已经变得安稳。

三、治疗效果

患儿入院第一天就给患者进行了抗感染、抗病毒治疗,使用药物后患儿的体温一直都处于稳定状态,睡眠情况也已经改善。

第5天,病情明显好转,咽峡部疱疹较前明显消退,未再出现发热表现,饮食、睡眠可,符合出院指征,遂让患儿出院。嘱咐患儿的父母要留意患儿的情况,注意保暖,若患儿再次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的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1周后随访。

四、注意事项

1、患儿出院后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如果患儿再次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的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嘱咐患儿父母应让患儿留在家中,暂时别上学。

2、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 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4、1周后电话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五、个人感悟

患儿1天前突然出现发热表现,家长在家给患儿服用药物无效后才来医院就诊。通过家长这个行为我想提醒广大家长,孩子如果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擅自用药,因为引起上述症状的原因是比较的多的,家长并不能准确判断病因,如果用药不当,可能会加重患儿病情。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同普通感冒,例如服用板蓝根颗粒或者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也可选用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如果伴有细菌感染,可能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体温过高,腋下体温达到或者超过38.5摄氏度,可能需要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成分的药物退烧。

极个别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唯一表现,需要提防。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夏秋季,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发高烧、嗓子疼、流口水、厌食、呕吐,可能会伴有咳嗽或者流鼻涕,甚至有腹痛、腹泻等。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是什么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属于高发季节,但是其他季节也可能会导致发病。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科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春季气温会逐渐上升,而夏季一般温度比较高,病毒会肆意流行,所以这两个季节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途径等方式进行传播。如果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接触到感染者所使用的物体时,可能会造成间接感染。此外,疱疹性咽峡炎在秋季和冬季时也会发病,所以患者需要做好隔离措施,才能避免传染给他人。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外出时尽量佩戴好口罩,每天对室内进行开窗通风,勤换洗床单被罩,清洗之后在太阳下暴晒,可起到杀菌作用。


扁桃体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扁桃体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是发病原因以及发病部位以及症状不同,还有治疗方法不同。

  1、发病原因不同

  扁桃体炎多数是因为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而疱疹性咽峡炎多数是因为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2、发病部位以及症状不同

  扁桃体炎会导致扁桃体区域出现炎症感染导致扁桃体肿大或者是出现脓性分泌物的情况。疱疹性咽峡炎会导致咽喉部位出现多发疱疹,伴有咽喉部位疼痛的情况。

  3、治疗方法不同

  扁桃体炎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等。疱疹性咽峡炎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病毒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比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患有扁桃体炎和疱疹性咽峡炎时都具有严重性,需要尽早到医院做检查,根据病因及时治疗。


推荐阅读:

  1. 幼儿突然发热,竟是疱疹性咽峡炎在作祟
  2.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3.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是什么季节
  4. 扁桃体炎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baojian/478002.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