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病毒性肠炎会腹痛吗

网友投稿 保健养生 2022-11-11

病毒性胃肠炎是会出现腹痛的症状的。病毒性胃肠炎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轻度患者只有体温的轻度升高,轻微的恶心、呕吐以及腹部不适,还可出现腹泻、腹痛、食欲下降以及厌食等症状。腹泻的次数每天几次到十几次不等,大便可能会为稀水样便或者是蛋花汤样大便。对于病情稍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体温中度升高,同时还会出现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表现,这时还会出现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的症状,大便次数每天十次以上。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肢体发冷以及眼窝凹陷,表情淡漠、嗜睡以及心慌和心悸等表现。由于腹泻导致脱水而引起的一些全身的症状。

病毒性肠炎症状

病毒性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体温一般是高热,超过38.5℃,同时会伴有头痛、头晕;腹痛主要是脐周痛,可以表现为剧痛、绞痛,有些患者可以有全腹痛或者仅有上腹痛;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或者是水样便,很多时候是水样便明显;血常规主要显示白细胞正常。

它的病程一般是需要7天,高热比较难退,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断断续续的可能需要持续7天。可以给予抗病毒的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等。但病毒性肠炎基本上是对症治疗为主,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止痛、止泻、退烧等治疗。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选择物理降温或者是给予美林、布洛芬等退热治疗。患者要注意多喝水,可以喝温淡盐水;饮食要清淡,避免油腻、冷冻、辛辣食物,煮菜的时候不要放太多油;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要熬夜。

轮状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见并发症有肠套叠、消化道出血、过敏性紫癜、瑞氏综合征、脑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量多,一般5~10次/天,重者超过20次/天。多数伴有发热,腋温在37.9~39.5℃。其他症状还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头晕、头痛等,腹泻严重的患者还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常见并发症如下:

1、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肠系膜套入临近的肠腔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患者可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果酱样大便等。

2、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发生的出血,可分为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的上消化道出血,以及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

3、过敏性紫癜:是全身小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炎、腹痛、肾脏损害。

4、瑞氏综合征(即Reye综合征):未知发病原因导致的广泛线粒体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颅内压增高、肝功能异常,病程呈自限性,约1周内恢复。

5、脑炎:是由病原体感染脑实质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抽搐,意识障碍,严重的则可能会导致昏迷或者死亡。

6、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一种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病为特征的急性病症。

7、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即DIC):是不同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增加以及广泛微血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患者可以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及贫血等症状。

轮状病毒性肠炎如何传染

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染。

轮状病毒性肠炎好发于秋冬季,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六月龄至两岁的婴幼儿,所以秋冬季节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患儿发病,要勤洗手、不吃生食、不喝生水。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感染轮状病毒之后,病毒在乳糖酶的作用下进入肠道细胞,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得肠道的糖类无法消化,并蓄积在肠道,导致水分进入肠腔,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目前治疗要根据症状的轻重,选择静脉补液或者口服补液治疗。

宝宝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

宝宝病毒性肠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主要还是对症治疗。

一般病毒性肠炎会引起发热、呕吐,有的还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建议首先要调整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鱼、蛋、肉暂停。母乳喂养的小儿可以继续给予母乳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小儿,建议可以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如果小儿出现了发热,腋下体温超过了38.5℃,就可以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口服。出现呕吐、腹泻的,可以给予保护胃肠粘膜的药物,像蒙脱石散;还有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益生菌等。要是腹泻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可以给予口服补液盐或者静脉补液,也可以给予补锌治疗,有助于肠粘膜的恢复。

推荐阅读:

  1. 病毒性肠炎症状
  2. 轮状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
  3. 轮状病毒性肠炎如何传染
  4. 宝宝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方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baojian/478414.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