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大肠息肉的危害

网友投稿 保健养生 2022-11-12

大肠息肉的危害主要是息肉可产生破损,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另外,息肉在其体积增大后,长期炎性改变还会导致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大肠息肉,一般可产生腹部的隐痛、不适,以及大便性状的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或变稀,以及大便带血的症状。

息肉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结肠镜的检查,以及结肠镜下的活检病理学检查,加以明确诊断。对于小的结肠息肉,一般可于门诊行结肠镜下的息肉电切术或套扎术即可;而对于较大的结肠息肉,则需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再行肠镜下的ESD术或EMR术进行治疗。

如何预防大肠息肉?

预防大肠息肉的形成要从导致大肠息肉形成的因素入手。

大肠息肉的形成与大便的性状、饮食习惯、遗传等因素有关。长期便秘或腹泻的患者,大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大便干结,刺激肠壁可引发肠息肉;因便秘长期使用缓泻剂的患者也容易出现肠息肉;腹泻的患者肠蠕动加快,排便次数增加,也可以导致肠息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增加运动量,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注意腹部保暖,尽量避免便秘和腹泻,可以有效预防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的症状

大肠息肉一般是没有症状的。

如果大肠息肉比较大,并且接近肠癌的时候,息肉表面会出现糜烂,会有便血的症状,只有长在乙状结肠或是直肠,靠近肛门位置的息肉,才会出现血便。很多患者因为腹痛、腹泻、便秘等不适去做肠镜,而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有息肉。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肠镜检查发现时,一般都要做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小于0.5厘的大肠息肉,可以在肠镜下做息肉钳除术治疗;大于0.5厘米的大肠息肉,可以在肠镜下做息肉电凝切除术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因为结肠息肉容易复发,五年左右复查一次较好。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进行手术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以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

首先高频电凝圈。切除法主要用于有地的息肉。

其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第三种是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二、四所取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者是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用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者是早期癌症患者。“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切常闭电凝切除法。

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到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最后一个方法是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的方法切除,这样既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维持大肠的正常功能。

大肠息肉如何预防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3分之一。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以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者是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应该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次,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都会加重体质的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不要使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好,这些都是大肠息肉的预防方法,今天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呢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听。

推荐阅读:

  1. 如何预防大肠息肉?
  2. 大肠息肉的症状
  3.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4. 大肠息肉如何预防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baojian/481486.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