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小暑节气午睡的好处是什么?小暑节气午睡更健康

网友投稿 养生常识 2022-04-09

小暑节气,热浪来袭,暑气节节上升,炎热的天气使人体消耗能量块。这个时节吃过午饭后,一定要躺在床上睡上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补充一下体力,这样才会有更充足的体力和精神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午睡时间,使午睡更健康、更科学呢?下一位编辑教你如何在暑假中午睡更健康。

暑假午睡有什么好处?

专家介绍,夏天中午,烈日当头,太阳像火球一样灼热,周围环境气温高,皮肤血管容易扩张,血液大量集中在皮肤上,体内血液分配不平衡,特别是脑部血液减少,暂时脑供血相对不足所以午睡很重要。

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上午,人的精力总是旺盛。这是因为一夜之间休息,内部功能休息,前一天的疲劳消失了。但是,工作和学习上午后,由于体力和脑力的集中和紧张,新的疲劳又发生了,人体内的热量也消耗了很大。此时,生理功能不仅要求消耗的热量,还要求适当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下午更好地工作和学习。

补充睡眠,消暑解热。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炎热,早晨鸟鸣蝉噪,夜间蚊蝇爬,热袭人,人们晚上睡得晚,早上醒得早,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也不高,午睡需要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另外,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人的中暑多发生在中午前后,如果能午睡的话,放松静养的话,中暑的发病率会下降。

增强体力,改善功能。午睡不是主要睡眠,时间短,但其效果不容忽视。午睡不仅有助于补充必要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身体,还有助于改善脑血供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同时午睡也有助于提高身体防疫功能。此外,午睡还可以减少脑血管事故的发病机会。

保护大脑,缓解紧张。睡眠时,不仅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受到保护和抑制,而且身体各部分也得到全面的休息,全身肌肉松弛,活动消耗的体力可以逐渐恢复,身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可以平静有规律地工作。

小暑节如何午睡更健康?

据有关调查显示:只有近三成的人有定时午睡的习惯,而这些人中,又有80%的人因睡姿不当、睡眠时间失度而使午睡质量大打折扣;另有过半数的人认为,午睡可有可无,实在太困时才敷衍了事。由于夏季正午时分气温较高,在人体的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外周,大脑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再经过一上午的繁忙工作和学习,普遍会感到疲乏和精神不佳。午饭后正确午睡,及时调整身体,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那么,如何让午睡更科学、更健康呢?彭石林主任告诉我们,睡觉前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血液稠度,加重冠状病变,加重胃消化负担,影响午休质量。

睡觉时要垫枕头,减少心脏压力,防止打呼噜,有助于肠胃功能。

午睡姿势最好躺下或躺下。

掌握午睡时间的长短,根据夜晚的睡眠状态和上午的工作疲劳程度,一般不要太长,最好30分钟左右。时间睡得太长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头部昏沉。

醒后要轻度活动,午睡后要慢慢站起来,再喝一杯水,补充血量,稀释血液粘稠度,不要马上从事复杂危险的工作。

避免受到强烈的外部刺激,睡觉后肌肉松弛,毛细血管扩张,汗孔扩大,容易感冒和其他疾病,注意不要感冒,不要让空调风扇直接吹向身体。

不要坐着或趴着打瞌睡。午睡和睡觉会减少头部供血,醒来后会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脑缺血缺氧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脊柱变形、腰肌劳损等。有些人用手当枕头,趴在桌子上午睡,眼球受到压迫,胸部受到压迫,呼吸受到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受到影响,胳膊和手麻木。

午睡不能在走廊、树阴下、草坪、水泥地面当场躺下睡觉,也不能在风口睡觉。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感冒,轻者醒来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但由于小暑中午气温高,人体降温排汗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体内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滞留表,脑血供应相对不足,经过上午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人们普遍感到疲劳和精神不振。午饭后正确午睡,及时调整身体,有利于人的健康、工作和学习。因此,午睡是对人体生物钟的一种科学调剂,不是什么样的午睡都能达到休息目的,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一忌:午睡时间越长越好

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起来后适当活动一下,或用冷水洗脸,再喝上一杯水,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二忌:随遇而安乱午睡

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阴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受凉感冒,轻者醒后身体不适。

三忌:坐着或趴着打盹

不少人由于条件限制,坐着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觉,长期形成坐着或趴着午休的习惯,这样极不利于身体健康。趴在桌子上午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使胳膊麻木,不能达到调整身体休息的目的。

四忌:每个人都需要午睡

午睡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要身体好,晚上睡眠充足的人,不午睡就不会影响健康。但是,对于脑力劳动、中小学生、体弱多病的人和老人来说,午睡是必要的。

常见的排毒养生误区都有哪些 这几个错误绝对不能犯

排毒等于排便

提起排毒,很多人自然想起了排便,但专家表示,很多毒素如各种化学性毒素、重金属、药毒、脂毒等都不能通过排便排出,因此简单通便并不能解决身体内毒素造成的危害。

年轻就不需要排毒

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年长者自身的排毒能力的确也会下降,需要通过治疗排毒。但由于现代社会快速的节奏和不健康生活习惯的侵蚀,不少年轻人也存在着毒素无法排出在体内积聚的情况,这类人其实也需要定期排毒。

身体能自行完成排毒

的确,在理想的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排毒系统自行排出体内的毒素。然而这只是理论上,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越来越不健康,只靠自身的排毒已经远远不够了。

吃越多苦的食物排毒效果越好

苦虽然能清热泻火,但是清的却不一定是心火,而很大部分是肝胆之火和胃肠之火。同时,过重的苦味或吃过多苦味食物,会导致胃部不适,出现副作用,如恶心、呕吐或泄泻等。

立秋养生吃什么水果

立秋养生吃什么好?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民间立秋有“啃秋”的习俗,要吃西瓜和桃子,其实除了这两种水果外,其他水果也要多吃,可以帮助预防秋燥。那么立秋吃什么水果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六种水果,大家可不要错过了哟。

1、西瓜

立秋,按照传统习俗都要吃西瓜,不但能消除夏天的暑热,而且还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相传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瘌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在立秋之后吃西瓜。立秋后有胃病的人应避免食用冰镇的西瓜;孕妇尤其不宜多吃冰西瓜,吃过多易引起腹泻或造成妊娠糖尿病等;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肾病病人,食之过多后由于水分急剧增加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也不宜多吃。

2、桃子

秋天吃桃是“补秋膘”,对身体也比较有好处,能滋阴润燥,桃的营养也比较好。中医认为,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咱们老百姓常说“桃养人”也是这个原因,立秋食桃既体现了补虚防燥的食疗理念,又表达了果农们丰收的喜悦,预示着生活甜甜美美,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吃完蜜桃,孩子们把桃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桃子充足的水分,可以及时补充秋燥失去的水分!

3、柿子

立秋后柿子上市,多吃柿子可以缓解秋燥。柿子甜腻可口,营养丰富,所含维生素与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而且中医认为,柿子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等多种功效,适当食用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柿子中含有较多鞣质、果胶,在空腹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难溶性的硬块,即胃柿石。因此尽量在饭后1小时左右食用柿子。

4、哈密瓜

立秋之后,西瓜渐渐隐退,哈密瓜挑起了“当家瓜果”大梁。哈密瓜有清凉消暑、除烦热、生津止渴的效果,是立秋解暑的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甜瓜起到“止渴、 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治口鼻疮”之功效。

哈密瓜性凉,不宜吃得过多,以免引起腹泻。患有脚气病、黄疸、腹胀、便溏、寒性咳喘以及产后、病后的人不宜多食。哈密瓜含糖较多,糖尿病人应慎食。

5、葡萄

立秋后养生要以防“秋燥”为主,要多吃葡萄等滋阴的水果。葡萄富含葡萄糖、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中含较多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对身体大有好处。在食欲不佳时,吃葡萄有助开胃。

葡萄其性寒凉,因此糖尿病患者、便秘者少食,当脾胃不和、虚寒泄泻时应忌食。吃葡萄忌与海鲜、鱼、萝卜、四环素同食,以防加重腹泻症状。

6、龙眼

龙眼树成实于初秋,累累而坠,外形浑圆饱满,而果肉晶莹白净,因成熟于八月,又叫“桂圆”。历史上有南“桂圆”北“人参”之说,可见龙眼具有堪比人参的营养和滋补功用,价钱却比人参平易近人得多,因而是南方民间极受欢迎的滋补佳果。

虽然常被拿来和荔枝相提并论,龙眼却不似荔枝般湿热,而是味甘、性平,因而多吃几颗也无妨,但上火、咳嗽者,不宜多吃。挑选龙眼时,应注意剥开时果肉应透明无薄膜,无汁液溢出才是新鲜,而龙眼的蒂部不应沾水,否则易变坏。夏季将龙眼放入冰箱后食用,风味更佳。

立秋意味着炎热会逐渐远去,但同时让人备受煎熬的秋燥也会随之而来。在气候干燥的秋天里,要多吃能清热润燥、养阴润肺的水果,帮助预防秋燥。

寒露养生饮食四原则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进入寒露后,天气逐渐变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这一时节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寒露时节饮食要牢记四原则,下面一起来看看!

1、多吃山药、莲藕等“根”菜

寒露节气养生保健不妨多吃些山药、莲藕等“根”菜。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

2、多食蜂蜜预防秋躁

寒露时节要注意预防秋躁,在饮食调理上应常食蜂蜜少食辣。秋躁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3、多吃含水分多的水果

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4、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

此外,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老人春季养生 增强抵抗力吃什么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我相应减弱。而春季属于比较容易发病的季节,老人如何养生刻不容缓,老人春季增强抵抗力吃什么呢?

春季气温会变化比较大,而老人身体素质比较低,很容易使老人血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营养构成要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还应该选用黄豆、花生、芝麻、核桃等食物为好。老人还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牛奶、虾、鸡肉、兔肉和豆制品等。上

述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的功能。早春过后,气候由寒转暖,温度变化较大,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维生素和无机盐,而这些物质在水果和新鲜蔬菜中含量最多。

另外,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容易使老人血压升高,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饮食防治的方法是,每天吃香蕉200克,或是用香蕉皮50克煎水代茶饮。还可用芹菜30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也易在春天发作,饮食上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等物质丰富的猪肉汤、鱼汤、鸡汤、牛肉汤及菠菜等。也可采用蜂蜜疗法,将蜂蜜隔水煮后,在饭前空腹服,每日100毫升,分3 次服;或是用牛奶250毫升,煮开后调入蜂蜜50克,白芨6克,调匀后饮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饮食防治是,宜多吃具有祛痰、补肾、健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莲子、大枣、百合、核桃、蜂蜜等,有助于减轻症状。

可增强老人身体抵抗力且预防疾病的食疗方:

蜜糖蒸萝卜

需要大白萝卜1个,清洗干净,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蜂蜜,置于碗中,隔水蒸熟。春天对风热感冒,食用蜜糖蒸萝卜,防止感冒,肺结核,支气管炎等病症效果较好。

竹叶粥

生石膏30克,淡竹叶干品15克(鲜品竹叶30克),粳米60克,白砂糖适量。先将竹叶、石膏同放入沙锅内,加水5碗,煎至4碗,去渣取汁,后下粳米做米做粥,待熟烂,入糖搅匀即可。每曰食1次,连服3~5曰,具有清热生津、利尿消肿、除烦止渴、解毒之功效。主治温热病。症见口渴多饮,心烦,舌红,目赤,苔黄,脉树或洪大,口舌生疮糜烂,尿黄,以及诸热毒肿,发背痈疽等。

猪血菠菜汤

猪血500克,切成片,菠菜500克,洗净切断,共煮汤调味食用,每曰或隔曰1次。此汤是具有补而兼通供销,体弱及老人便秘、痔疮便血者最宜食用。

芹菜粥

大米250克,加适量水,煮至半熟状,再加入洗净切碎的连根芹菜120克,煮粥至熟食用。春季既是芹菜大量上市,又是肝火头痛和高血压病的好发时期,食用芹菜粥,可降血压,清肝热,止晕。

推荐阅读:

  1. 常见的排毒养生误区都有哪些 这几个错误绝对不能犯
  2. 立秋养生吃什么水果
  3. 寒露养生饮食四原则
  4. 老人春季养生 增强抵抗力吃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changshi/247487.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