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

网友投稿 养生常识 2023-05-10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从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来缓解。具体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休息、饮食和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量。治疗期间需要避免劳累、感染和情绪波动等因素,以防止诱发溶血危机。

2、药物治疗

大多数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溶血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常用的药物类型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如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等。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仅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例如在严重的溶血危机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常用手术包括脾切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之,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持续监护是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了自身抗体或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

  病因主要有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的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慢淋、病毒感染、肿瘤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或冷凝集试验阳性。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其次就可以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制剂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有救吗

  自身免疫性溶血通常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治愈。

  若患者由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如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导致发病,可通过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消灭癌细胞,在原发疾病治愈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会出现痊愈。

  若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发病,可使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进行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可通过脾切除术、胸腺切除术进行治疗。

  患者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长期服药者不可自行停药。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做哪些检查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根据致病抗体最佳活性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

1.其中温抗体型占80%到90%。其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有血象及骨髓象,血象多呈贫血轻重不一,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比例增高。溶血危象时可高达0.5,白细胞及血小板多正常,急性溶血阶段白细胞可增多。外周血涂片可见数量不等的球型红细胞及幼红细胞。骨髓呈代偿性增生,以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可达80%,再障危象时,全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降低甚至缺如。骨髓增生减低。

第二,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是本病最具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主要为抗IgG型及抗补体c3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可为阳性或阴性。

2.冷抗体型只占10%到20%。其常见的检查有冷凝激素试验,在28到31℃时可与红细胞反应,0到5℃时表现为最大的反应活性;

第二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冷热溶血试验阳性,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实验室依据。发作时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c3可呈强阳性,但IgG呈阴性。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是怎么回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因免疫调节功能发生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致使红细胞破坏的一种溶血性贫血。

根据有无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根据致病抗体最佳活性温度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约占80%到90%,抗体主要为IgG,其次为c3,少数为IgA和IgM。37摄氏度最活跃,是不完全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致敏的红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发生血管外溶血。约50%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因不明。常见的继发原因有:

1.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

4,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常继发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抗体多为冷凝集素性IgM,是完全抗体。在28至31摄氏度时,即可与红细胞反应。0到5摄氏度表现为最大的反应活性。遇冷时,IgM可直接在血液循环中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并激活补体发生血管内溶血。

推荐阅读: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自身免疫性溶血有救吗
  3.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做哪些检查
  4.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是怎么回事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changshi/932153.html
本文标签:贫血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该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