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乳糖不耐受蛋白不耐受怎么回事,怎么办

网友投稿 养生常识 2023-06-09

乳糖不耐受蛋白不耐受可能是由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的,需要通过饮食调整、使用药物的方式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1、营养不良

主要是由体内营养素失衡所引起的疾病,可能会导致营养素吸收障碍,并出现乳糖不耐受且蛋白不耐受的情况。患者应及时进行饮食调整,多食用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乳、蛋、鱼等。

2、贫血

是临床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系列症状的临床情况,会使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出现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的情况,从而出现乳糖以及蛋白不耐受的情况。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富马酸亚铁颗粒等药物治疗。

3、内分泌失调

多指身体腺体出现的功能障碍,会导致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引发蛋白以及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患者需要积极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戊酸雌二醇片等药物治疗。

除上述因素外,也可能是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肿瘤等因素导致的。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并接受正确治疗。


宝宝乳糖不耐受妈妈需要忌口的食物

宝宝的乳糖不耐受,原发性的和妈妈的饮食没有相关性;继发性的建议妈妈尽量坚持清淡饮食。孩子出现乳糖不耐受,实际上是因为体内的乳糖酶分泌减少,造成对奶中的乳糖出现不耐受,实际上跟妈妈的饮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轻症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给孩子补充一些乳糖酶,那么可能就会缓解。因为这种乳糖不耐受,它分为这种先天性的原发育问题,也有一些是继发的问题,像有些孩子可能是在肠道出现一些感染,或者是一些疾病的时候出现乳糖不耐受,我们及时缓解孩子的这种肠道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尽量清淡饮食,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对孩子的母乳喂养,产生的消化道的功能(异常)的改善,也会有些帮助。如果是原发性的乳糖不耐受,这个时候母亲的饮食相关性并不是很强,但是对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可以适当的进行妈妈的饮食调整。

乳糖不耐受母乳妈妈饮食要注意什么

乳糖不耐受的宝妈饮食需要忌口,不要吃冷饮,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对肠胃刺激较大的食物,同时也不要吃海鲜类的食物。这一类的食物有可能对宝宝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母乳喂养时,容易导致宝宝的腹泻等症状。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婴儿体内乳糖酶分泌减少,不能完全吸收消化母乳中,或者奶粉中的乳糖而导致。宝妈可以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母乳喂养不可急,警惕乳糖不耐受!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多数婴儿大便成形是在4-6月以后,但家长不应该只观察宝宝大便的形状,还应该记录次数。该患病宝宝自幼大便不成型,每天4次以上,从未引起重视,就诊时患病时间已经较长,因此予以了乳糖酶、益生菌口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患儿的腹泻症状最终得到改善。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2月龄

【疾病类型】原发性乳糖不耐受

【就诊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三甲)

【就诊时间】2022年4月

【治疗方案】予以乳糖酶、益生菌口服治疗

【治疗周期】20天

【治疗效果】治愈,腹泻症状改善。

一、初次面诊

在3月中旬,我就接诊到一位2个月大的男婴,当时家长抱着男婴讲述道“孩子自幼大便不成型,每天4次以上,从未引起重视,近日突然大便增多,所以来看看是什么情况。”通过进一步询问了解到,平时宝宝喂养以纯母乳为主,自发病以来每天大便次数约7-8次,呈水样、蛋花样、糊状,无粘液和脓血,查体也未见明显异常。随后做进一步大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均为阴性,还原糖试验阳性,初步诊断为乳糖不耐受。于是给予患儿乳糖酶治疗,嘱家长在饭前服用,经过20天的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在4月13号这天,家长再次带患儿来医院随访复诊,通过简单的询问了解到,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宝宝每天大便次数有所减少,约4-5次每天。由于控制情况仍然不理想,我建议先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

二、治疗经过

实验室检查以大便常规为主,不仅可以了解到是否有胃肠道的感染、出血等症状,还能了解是否存在寄生虫等。其中结果显示镜下红细胞为0,镜下白细胞为0-1个,无脓细胞团,蛔虫卵、钩虫卵未见,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基本排除出血、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的情况,但还原糖试验(+++)为阳性,提示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乳糖是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帮助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人体组织利用。当还原糖试验阳性的时候,说明宝宝体内缺乏乳糖酶,宝宝不能正常代谢乳汁中的乳糖不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还会严重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由于在上次诊疗过程中,已经通过补充乳糖酶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婴儿的腹泻症状并没有完全缓解,因此我建议家长在保持餐前补充乳糖酶的同时,避免纯母乳喂养,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粉的混养方式,并添加益生菌。益生菌虽然不属于药物,但能参与维持肠道结构平衡,其中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助于乳糖酶的生成,有利于肠道乳糖的分解吸收,可以改善宝宝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减轻腹泻的症状。由于益生菌的主要是在肠道发挥功效,因此我嘱咐家长在餐后进行服用,有利于益生菌顺利达到肠道部位。

除此之外,由于宝宝的还原糖试验结果为(+++),考虑到病情相对严重,以及病程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我还建议家长由纯母乳喂养改为搭配无乳糖奶粉的混合喂养模式,在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同时,还能降低肠道的负担,有助于改善腹泻的症状。治疗期间需加强观察宝宝的观测,记录每天的大便次数。

三、治疗效果

通过乳糖酶、益生菌治疗,宝宝腹泻症状已基本好转。一周后门诊随访,家长自诉孩子情况尚可,精神状况良好,而且生长发育、体重增长状况正常,因此嘱托家长继续观察孩子情况,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家长回家后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大小便等情况,如果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等不适,要及时回医院就诊。

2、仔细阅读食物成分表。尽量让宝宝避免吃乳制品和其他所有含乳糖的食物。有些看起来似乎无害的食物实际上也含有乳制品,比如饼干、麦片、人造黄油、沙拉酱、面包、午餐肉等。

3、保证宝宝的营养需求。如果你发现随着宝宝的成长,你需要去掉他饮食中的乳制品,那么你就要保证宝宝所需的其他钙质来源,以帮助宝宝的骨骼和牙齿健康生长。

五、个人感悟

出生后的宝宝生长发育离不开母亲乳汁的喂养,而且但由于宝宝在6个月前,身体器官发育尚未完全,约70%左右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很多新生宝宝的家长,由于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而且认为宝宝长期流质饮食,大便次数和形状无关紧要,甚至认为只要保持母乳喂养,宝宝能吃就没有问题,往往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

虽然乳糖不耐受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虽然并不像肠炎那样严重,但并不代表可以不用就医。在初次就诊给予宝宝乳糖酶后,虽然其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由于该宝宝病程已有20天余,且此次复诊显示还原糖试验(+++),仅仅依靠补充还原酶的方案很难完全改善症状。于是我进一步建议宝宝家长在餐后给予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促进乳糖酶的合成,有利于肠道生态以及营养吸收。同时还需降低宝宝乳糖的摄取量,因为过多的乳糖摄入不能被人体消化不仅不利于生长发育,还可能引起一系列肠道症状,因此我建议家长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将纯母乳喂养改为无乳糖奶粉的混合喂养模式。经过一周的随访观察,宝宝的症状已基本缓解,生长发育正常,家长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下来。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症状

乳糖不耐受,是指人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的状态;且乳糖会在肠道中由细菌分解变成乳酸,从而破坏肠道的碱性环境,使肠道分泌出大量的碱性消化液来中和乳酸。那么,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症状

1、发育迟缓

因为宝宝身体正是快速发展的阶段,没有吸收摄入的食物营养,就很容易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常表现为体型总比同龄人矮小一些,则可去医院检查,测一下体内各项元素值,以及确定改善方法。此外,如果因为不耐受给予低乳糖食物,则会导致小肠对钙吸收利用减少,久而久之就会引起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等骨代谢异常。

2、腹泻症状

婴儿乳糖不耐受常表现为腹泻的症状;因为乳糖中含有的乳糖酶在人体中如果长期不用将消失,尤其是长期喝牛奶后,乳糖酶会再生。有些宝宝一旦摄入微量乳糖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是摄入超过一定量后才会出现。如果不能早期诊断,腹泻和乳糖不耐受互为因果,部分宝宝会演变成慢性或迁延性腹泻;严重者,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低钙、低锌等微量元素缺乏。

3、腹胀症状

婴儿乳糖不耐受常表现为腹胀的症状;因为当未被消化的乳糖随肠道蠕动进入结肠时,可被肠道菌群分解为代谢产生乳酸、乙酸和氢气,产生的气体可导致腹胀、腹痛、排气增加,从而进一步加重症状。且还会伴有心律失常,注意力不集中,口腔溃疡等,各种过敏反应;这都是由于乳糖不耐受产生的。情况严重时,可就医诊治。

以上就是关于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介绍。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推荐阅读:

  1. 宝宝乳糖不耐受妈妈需要忌口的食物
  2. 乳糖不耐受母乳妈妈饮食要注意什么
  3. 母乳喂养不可急,警惕乳糖不耐受!
  4. 新生儿乳糖不耐受症状
  5. 婴儿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changshi/989099.html
本文标签: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蛋白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蛋白不耐受怎么回事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