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眼角旁边的皮肤疼

网友投稿 养生常识 2023-06-10

  眼角旁边的皮肤疼一般情况下是由于麦粒肿、睑腺炎、睑缘炎等原因所引起,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1、麦粒肿

  长期忽视手部卫生,用脏手揉眼睛会使细菌侵入眼部,腺管被细菌感染繁殖,导致麦粒肿。由于炎症的不断刺激,眼睛周围的皮肤会疼痛,且伴有红肿、灼热感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抗菌治疗,比如左氧氟沙星眼药水、托百士眼药水等。

  2、睑腺炎

  眼睑腺炎会导致眼角红肿、疼痛等不良症状,局部患者会随同着刺痒感,眼部可能会呈现灼烧感,会有流泪的状况呈现,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发热。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给患者进行局部热敷或者用抗生素治疗,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如果肿胀严重,局部形成脓肿,可以切开排脓。

  3、睑缘炎

  患睑缘炎也会造成眼角红肿疼这种情况,用手触摸局部或眨眼时,不适感会更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溃烂,脓性分泌物溢出。建议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等药物抑制抑制莫-阿双杆菌的产生,同时,用维生素B2联合治疗来缓解疾病。

  此外,泪腺炎、病毒性疱疹、结膜炎等原因也可引起眼角旁边的皮肤疼,出现此类不适病症时,需及时就诊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进行改善。

眼角旁边有个小洞什么原因怎么办

如果眼角旁边有个小洞,可能是正常的解剖结构,医学上称之为泪小点,也可能是泪道瘘管,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治疗。具体如下:

1、泪小点: 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的泪道起始管口,正常情况下上眼睑、下眼睑在靠近内眼角的部位各有一个。从人体的眼睛到鼻腔有一条管道,这就是泪道系统。分泌的泪液需要通过泪道系统流入鼻腔,同时分泌和排出,以保持动态平衡。分泌的泪液应通过泪小点进入泪道,泪小点在眼角内侧上下可见一小孔形态。当泪液进入泪小点时,再进入泪小管和泪总管。由于上下眼角有泪小管,然后进入泪囊,经鼻泪管排入鼻腔。如果眼角旁边的小洞是泪小点,属于正常生理性结构,不需要处理。

2、泪道瘘管:是眼科常见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泪囊瘘是由于未能闭合胚胎面裂引起的。面裂在胚胎期与表面上皮分离,后期闭合,如果不能闭合,就会形成瘘管;后天性可能由感染引起。先天性泪囊瘘需要搔刮瘘道,局部烧灼封闭瘘孔;或手术切除瘘管。后天性应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例如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待急性泪囊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作瘘管切除加泪腺鼻腔吻合术。

眼角旁边长肉粒怎么办

眼角旁边长了肉粒,根据其所长的具体位置和性质,可考虑为麦粒肿、霰粒肿、疣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来对因治疗,具体如下:

1、麦粒肿: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麦粒肿可分为内麦粒肿和外麦粒肿两型。如果是外麦粒肿,睑缘部呈局限性充血肿胀,胀疼和压痛明显,最终破溃流脓;如果是内麦粒肿,其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隆起、充血,严重者可形成眼睑脓肿。治疗麦粒肿建议采用抗生素药物,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但当炎症控制或脓液形成波动感时,则需切开排脓。

2、霰粒肿: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潴留导致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眼睑皮下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圆形肿块,一般无疼痛。对于早期较小的霰粒肿,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的方式促进其吸收;还可以通过囊肿周围或囊肿内注射强的松龙,以促进其吸收;如果是大的霰粒肿,则需要通过手术摘除。

3、疣:是由HPV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表面赘生物,可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口腔疣等。多数疣患者在发病1~2年内自行消退,其治疗方法如下:一是药物治疗,如氟尿嘧啶软膏等;二是光动力学疗法;三是物理治疗,如冷冻疗法;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刮匙刮除或手术切除术等。

推荐阅读:

  1. 眼角旁边有个小洞什么原因怎么办
  2. 眼角旁边长肉粒怎么办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changshi/990873.html
本文标签:皮肤疼 眼角旁边 眼角旁边的皮肤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