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功效作用

中药大青盐的副作用 中药大青盐的药用价值

网友投稿 功效作用 2021-01-09

中药大青盐就是氯化物类石盐族矿物质石盐的结晶体,它全年可以采收,多在每年六到八月之间采收,人们把它从盐湖中取出以后晒干,就能入药。它外观多是不规则的块状。中药大青盐虽然药用价值特别高,但是却也有一些副作用存在,想具体了解可以看看下面我对它做的具体介绍。

副作用

中药大青盐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钠,人们服用以后会引发身体水肿,特别是那些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是不能服用中药大青盐的不然会让身体水肿的症状变得特别严重。

药用价值

1、能治咽喉肿痛

消肿止痛是中药大青盐的重要作用,它能治疗人类的咽喉肿痛,治疗时可以把中药大青盐与白矾按一比一的比例准备好,研成细末,直接吹敷在患处,能消肿止痛,也能让咽喉中的痰液快速排出。

2、能治小便不利

中药大青盐不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平时治疗时可以把中药大青盐与白术以及茯苓一起入锅煎制,以后取出药液分三次在一天中服用完,另外中药大青盐还能治疗小儿赤痢,治疗时可以把大青盐捣碎取汁,每次服用半盏就可以。

3、能解毒

解毒也是中药大青盐药用价值的最好表现,平时人们中砒毒以后出现心腹疼痛和面部青黑以及及四磕发冷等症状时可以取青盐适量研碎加井花水调匀以后服用,就能快速解毒,缓解中毒者的痛苦。

喝中药额头上长了好多小颗粒是怎么回事

喝中药额头上长了好多小颗粒一般考虑是因为中药过敏。建议马上停止用药,观察额头处的过敏现象,隔一段时间后小颗粒是否有减少或者增长。另外,也有可能是中药在治疗时,用药过重导致了上火,额头长了小颗粒。这种情况也是得马上停药,然后咨询医生,调整用药分量和配伍。

对于额头处的小颗粒要注意几点,不可以用手去挤,也不可以拿手抠,更不可以私自用祛痘药,这些方法都很容易让皮肤受伤,比如额头表面会出现小坑、破口,甚至是出现囊肿,都是对皮肤不可逆转的损害。身体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后,再依医嘱服药,切不可自行用药。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黄的药用价值

中药有很多的类型,大黄就是常用的一味中药,想要发挥中药的功效与作用,我们一定要对充分了解中药的性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1.利湿退黄

中药大黄有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肠道湿热积滞引起的痢疾,肝胆湿热蕴结引起的黄疸、尿赤等病症。

2.润肠通便

中药大黄有一定的泻下作用,平时服用以后可以润肠通便,也能荡涤肠胃,平时人们出现便秘时可以直接用中药大黄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单独服用大黄也可以把它与中药厚朴和枳实以及芒硝搭配在一起服用。

3.活血调经

中药大黄还是一种能活血化瘀的中药材,它能缓解人体内的气血阻滞,对女性因气血阻滞和气血循环不畅导致的月经不调,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与桃仁红花等具有活血功效的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另外他还能治疗人类的跌打损伤和淤血肿痛在治疗时可以外用,也可以把它煎水以后口服。

4.治疗烫伤

中药大黄能清热解毒,也能消炎止痛,它对人类的烫伤也有很出色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把中药大黄研成细末,直接外敷在受伤的部位上,也可以把它与地榆粉放在一起加麻油调匀以后直接外敷伤处,都能消肿止痛,也能预防伤处感染。

5.解毒通便

解毒通便也是大黄的重要功效,因为它能清理身体内的热毒并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对人类经常出现的大便燥结和腹部胀痛有良好治疗作用,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它与厚朴和芒硝以及枳实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多数患者用药以后病情能明显减轻。

看完上文的介绍后,相信大家对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药配方减肥茶 减肥也要“对号入座”

肥茶配方有如下四种:

清热型

对象:30岁以下的白领发胖的原因是应酬多、饮食多油腻、工作压力大等,造成体内热量多余,身体亢奋,容易口苦、口臭,易饥饿,情绪烦躁,小便偏黄,爱便秘,从中医来看,除了消脂、利尿外,关键是清热,身体代谢功能才会恢复正常。

减肥配方

1.决明子,性微寒,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通便,如果本身血压高又便秘,更应选择决明子茶。但如果体质寒凉,容易拉肚子、胃痛的人,就不适合。

2.绿茶,属凉性,可以消脂消食,也有抗癌作用。但绿茶是不发酵茶,中医认为,比较容易刮胃,肠胃不好的人要多留意。

健脾型

对象:有些人胖,只因为气虚,需要健脾。中医认为气虚会使脾的运作不正常,把气补足,身体机能自然恢复,能够正常代谢,自然就瘦下来。

减肥配方

1.薏仁,性平,利湿,因为性质温和效果不快,多半搭配其他药材或食材食用。

2.黄耆,味甘,性微温,补中益气,利水退肿。本身没有降脂作用,但在中医理论中,气虚需要补气,以增强身体代谢的效率,黄耆也可增强免疫功能。

3.伏苓,味甘、性平。补脾又利尿,可以降血糖、镇静、补气、增强免疫功能。长期吃也没问题。民间吃伏苓膏、四神汤都有它。

理气型

对象:中医讲究疏理“气”的运行,使其顺畅的系统在肝,“肝郁则侮脾”,消化代谢就不完全,自然容易胖,而且以年轻女性居多,常见症状为,容易胸闷、肚子发涨,情绪起伏不定,严重的导致月经失调。相当于西医的焦虑、忧郁、神经官能症等症状,加上这一型人倾向于以吃东西来缓解情况,更容易导致肥胖。

减肥配方

1.陈皮,可以帮助消化、祛痰、理气。单独用来减肥效果不强。

2.玫瑰花,也可以理气,副作用不大,须搭配其他减肥药材。

滋阴型

对象:老年人阴虚体制易肥胖,中医调养重点在滋阴。老年人爱头晕、睡眠质量不好、腰爱酸、口干等,中医认为是阴血不足,从西医角度看,年纪大,器官老化,代谢速率下降,循环不好,血液没办法发挥功能去滋养组织。中医对“血”很重视,这类病人除了补血,还要活血。

减肥配方

1.何首乌,降低血脂,补血,对老年人肥胖疗效较好。

2.丹参,有轻微补血的作用,可以活血。有降低胆固醇、血脂的效果。对冠状动脉心脏病、心绞痛也有疗效,还可以改善循环。

六步教你学会煎中药

快节奏的生活有时候会让我们迷迷糊糊的,病了,打一针,吃点药就了事了,可是许多病症用中医的方子来治疗的话更有效,更彻底。对于8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煎药应该算是一项技术活儿吧。其实煎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如何熬药吧。

一、备水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等。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用蒸馏水是最好了。不要使用矿泉水,水中的矿物离子会与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螯合,影响药效。

二、选锅

瓦罐沙锅最好。最佳煎煮器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浸泡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1.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为主的药物宜浸泡1小时。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2.加水量:以水浸过药材表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四、煎煮

在药材浸泡完成后,就可以开始煎煮了。

1.煎药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2.煎药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3.煎药次数:理论上讲,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但实践证明,个别药物如白头翁一次煎煮煎出成分即可达90%以上,大多数药物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90%,之后再煎效果不大,故一般煎中药以煎煮两次为佳。但滋补类中药,可以煎煮3遍。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煎煮3遍。

五、过滤

汤药煎煮好后,应立即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其实,到这一步熬药就算完成了。不过,在煎中药过程中还有一些药材需要特殊处理。

六、特殊处理

1.先煎: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则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推荐阅读:

  1. 喝中药额头上长了好多小颗粒是怎么回事
  2. 中药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黄的药用价值
  3. 中药配方减肥茶 减肥也要“对号入座”
  4. 六步教你学会煎中药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gongxiao/271239.html
本文标签:大青盐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