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网友投稿 疾病库 2023-06-16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疱疹性咽峡炎,除口腔黏膜有疱疹,手足、臀部是没有疱疹的。

  手足口病除了口腔黏膜有疱疹,手足臀部是有疱疹的,这是两个人的本质区别。两个人都可以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都好发于夏秋季,临床表现都可以表现为发热、咽痛、流涎,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这种疾病的传染性很强,不管是直接接触,还是间接接触,都有可能造成传染。

首先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经过粪-口途径传播,病原体种类比较多,在临床当中感染柯萨奇A组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三种比较常见,也有少数的患者是因为感染其他肠道病毒引发疾病的。

日常生活当中,因为气温突然变化、劳累过度或者是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感冒、受凉等方面的刺激,都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在公众场合、学校、幼儿园等地方,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者是使用了患儿的餐具、玩具,不注意卫生,不勤洗手,容易把病菌带入口中而患此病。

小儿精神欠佳还发烧?警惕疱疹性咽峡炎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2岁小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40℃,精神欠佳,由于是夜间,家长自行给孩子喂了退烧药(具体不详),未带孩子就诊,今晨再次为孩子测体温,发现孩子仍然在发烧,温度在38.85℃左右,遂匆忙带孩子到我门诊就诊。随后我对孩子进行了检查,发现孩子咽部粘膜可见数散在大小较均的红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无融合击破溃,扁桃体无肿大,无其他异常。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考虑是疱疹性咽峡炎,于是收治入院,经过药物治疗(阿奇霉素+喜炎平)后,发热以及咽峡部疱疹逐渐好转,孩子的精神也明显好转。

【基本信息】女性、2岁

【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

【就诊医院】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6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阿奇霉素+喜炎平)2021年6月

【治疗周期】4天,随访1周

【治疗效果】患儿病情好转,体温稳定,无不适症状。

一、初次面诊

周一的早晨格外忙碌,我忙完所有事情准备休息会,忽然看见办公室门口进来一位中年男性,手里抱着一位小姑娘,十分着急的说“医生你快看看,俺家闺女昨天发高烧,今天还是低烧,她整个人都感觉不舒服”。

见状我急忙给小女孩看了看情况,咽部粘膜可见数散在大小较均的红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无融合击破溃,扁桃体无肿大。查体无其他异常。并从她父亲口中得知了昨日无明显诱因发热40℃,发热前无畏寒,发热时无抽搐发作,发热后无大汗,患病以来食欲减退,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欠佳,无其他不适症状,在家口服药物(不详),疗效欠佳,故来我院就诊。

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考虑是疱疹性咽峡炎,于是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儿入院后,从患儿的父亲这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确认无其他特殊疾病后对其完善了一系列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5.1(4-1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64%(20-40%)。其他检查全部正常。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偏高,其偏高有四种可能,一是最近服用药物所导致偏高,二是患儿细菌病毒感染导致偏高,三是骨髓增殖性肿瘤导致偏高,四是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偏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考虑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偏高是因为感染引起。

综合因素考虑,初步考虑患儿所患的是疱疹性咽峡炎。考虑疱疹性咽峡炎有较高的传染性,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的途径,为防交叉感染,我便把患儿单独隔离到一个病房,并叮嘱患儿家属接触时带好口罩,防止相互传播。

治疗上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并加以喜炎平清热解毒。若还有低烧,可给与物理降温,如温毛巾热敷。根据患儿父亲说明,患儿食欲减退,便再进行葡萄糖氯化钠补液,维持体液平衡。

三、治疗效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住院第二天患儿咽部粘膜散在疱疹破溃,形成溃疡,接下来的日子咽峡部溃疡粘膜逐渐修复,患儿病情好转,低烧现象消失。

由于咽峡部不适感逐渐消失,食欲便渐渐恢复,主动要求进食,夜晚可按时入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于是予以出院,出院时我嘱咐患儿父母要让孩子多注意休息,预防受凉,合理膳食,规律用药,如有异常,及时来诊,一周后电话回访患儿情况。

四、注意事项

1、患儿所得疾病有较高的传播风险,所以一定要注意在治疗期间不要在病房外随意走动,甚至是出院,可打开病房窗户通风。

2、平时尽可能戴好口罩,尤其是与人接触时务必佩戴好口罩,由于小孩可能依从性没有那么高,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以防通过飞沫传播给更多人。

3、饮食方面尽可能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建议多喝温水,吃些果蔬类食品。

五、个人感悟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患此疾病,传染性高,在幼儿园等聚集地多见,而且此病潜伏期有四五天,孩子小可能不擅言语,所以作为大人就要更加的关心孩子的身体变化情况。

此次患儿的家长起初以为只是普通发烧,随便给孩子吃了点药,好在面对一天后病情未见好转的情况,便立即把患儿送往医院治疗,才没有耽误疾病的诊疗。这一点有许多家长需要注意,我接到过许多患儿就是家长不重视孩子的病情,认为是小毛病,直到病情恶化,才匆匆忙忙送往医院,给患儿照成极大的痛苦,也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金钱,这种情况,往往是我们不想见到的。

在疾病预防方面也需要特别注意,出门最好戴口罩,让孩子勤洗手,不让孩子乱吃东西,以免吃到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造成感染。如若患病,也不要自暴自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谨遵医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病情自然会快速好转。


外出游玩,没想到居然患上疱疹性咽峡炎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4岁女童进食雪糕后当晚出现腹痛症状,第二天出现发热、呕吐、腹泻表现,入院就诊完善腹部B超、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喜炎平抗病毒,布洛芬降体温等治疗后,患儿体温稳定,病情明显好转。

【基本信息】女性,4岁

【疾病类型】疱疹性咽峡炎

【就诊医院】福州市中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8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喜炎平抗病毒,布洛芬降体温)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天,随访一周

【治疗效果】体温稳定,病情明显好转

一、初次面诊

患儿4岁,前天和父母一起去公园玩耍,因为天气比较热,孩子比较馋,所以就给孩子买了一块雪糕吃。当天晚上孩子就出现腹痛症状,起初父母以为是雪糕导致的,就没有在意。

然而第二天患儿开始出现发热表现,且伴有呕吐、腹泻,呕吐共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孩子父母吓坏了,于是今晨一早就带着孩子来我院就诊。

对患儿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结果发现其咽喉部粘膜充血,喉咙上方可见散在分布的红白色疱疹,周围发红。患者腹部平坦,对称,腹部柔软,无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为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异常。

二、治疗经过

考虑患儿有腹痛、腹泻表现,于是给患儿做了腹部B超检查,结果提示并无异常,故排除了腹部疾病的可能。患儿有发热表现,所以也给患者完善了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升高(WBC18.6×109/L,正常值在4-10×109/L),说明有细菌感染的可能。

结合检查结果及患儿体征、症状,最终问题锁定在患儿咽喉部异常,咽部黏膜散在分布的红白色疱疹与疱疹性咽峡炎的表现高度吻合(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以急性发热和咽部疱疹溃疡为特征,表现为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最终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

明确诊断后,给予患儿头孢曲松钠治疗细菌感染、喜炎平抗肠道病毒,布洛芬降体温治疗。同时嘱患儿家长多给孩子喝水,补充液体,避免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所以做好孩子的隔离措施,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场所去,且孩子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三、治疗效果

诊断明确,给予患儿头孢曲松钠、喜炎平、布洛芬治疗4天后,患儿体温稳定,咽喉部疱疹逐渐消退,周围无红晕,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外观无明显异常,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病情明显好转。患儿符合出院指征,于是允许出院。

四、注意事项

1.清淡饮食,多喝温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等,不吃硬的、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应少食多餐。

2.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3.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吃完饭以后可以用淡盐水或者温开水漱口。

五、个人感悟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以粪、口或者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可以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出现小脓包或者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及时治疗后一般不会遗留下什么后遗症问题,但也有很少数重型的疱疹性咽峡炎会伴有腮腺炎并发症或者心肌炎等并发症。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身体较以往出现异常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孩子免疫力弱,出现不适后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最早期图片,只在口腔/咽颊有灰白色疱疹(手足口病相似)

疱疹性咽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因为初期症状像感冒,所以很容易误诊。这时由于多种肠道病毒导致的,这里结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最早期图片给大家详解,主要症状就是发热、咽红、咽痛、上颚黏膜长水疱,主要和手足口病区分。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最早期图片

上图这种单个的小疱疹,是在孩子高烧38-40度,1-2天后出现的。仔细看周围有红晕,容易破溃形成溃疡。

这张图片更加典型一些,可以看到多个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不只是扁桃体前面有,在舌头、软腭、扁桃体上也可能出现。

这张图上面的患者口腔,就是出现上面的那种灰白疱疹之后的24小时内,发展成了水疱和溃疡,多个溃疡还会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痛感剧烈,小孩子会厌食、流口水、烦躁等。

小孩的体温一般在3-5天后恢复正常,溃疡一般在一周内可以愈合,病情重的需要两周。这段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吃流质食物,局部喷洒一些西瓜霜,疼痛严重的时候可以在餐前用2%的利多卡因涂抹局部。

因为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所以家长都比较担心,但其实疱疹性咽颊炎不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后遗症。反而是和它症状很像的手足口病大家一定要会区分。

推荐阅读:

  1.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吗
  2. 小儿精神欠佳还发烧?警惕疱疹性咽峡炎
  3. 外出游玩,没想到居然患上疱疹性咽峡炎
  4.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最早期图片,只在口腔/咽颊有灰白色疱疹(手足口病相似)
  5.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本文链接:https://jk.yanglaozn.com/jibing/999203.html
本文标签: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