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血红蛋白

  • 血红蛋白多少算贫血

      一般来说,当男性的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儿童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时就算贫血。具体分析如下: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作为血常规检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用来诊断人体存在的一些血液疾病。正常情况下,男性的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70g/L,女性正常值为110-150g/L,儿童正常值为110~160g/L,当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时,一般属于贫血,其中低于正常值但大于90g/L时,属于轻度贫血,数值为60-90g/L时属于中度贫血,数值为30-60g/L时属于重度贫血,数值小于30g/L时属于极重度贫血。根据不同程度的贫血情况,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颗粒、富血口服液等药进行治疗。

      血红蛋白在检测时根据测量者性别、年龄、地区的不同,其数值范围略有差异,若数值存在异常,可及时咨询医生并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以免引发其他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可多吃一些牛肉、菠菜、猪肝等铁元素较丰富的食物,减少贫血的症状。


    阅读全文>>

  • 献血后血红蛋白会降低吗

      一般情况下,献血后血红蛋白可能会降低。具体内容如下:

      献血后,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取决于个体生理情况、献血频率。一般情况下,单次献血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是短暂的,可能会出现短时间降低。

      个体的生理状况也会影响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健康的个体通常具有良好的造血能力和血红蛋白合成能力。骨髓能够快速产生新的红细胞,使血红蛋白水平在献血后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会更容易受影响,并可能表现出献血后降低的情况。

      献血后血红蛋白水平不会明显降低,可能是机体的调节机制和个体生理状况使血液恢复到正常水平。合理的献血间隔、充足休息、饮食调节对于维持良好的血红蛋白水平和健康至关重要。


    ....阅读全文>>

  • 血红蛋白173g/L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173g/L是否正常,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具体内容如下:

      1、不正常

      男性的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120~165g/L,女性的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是110~150g/L,173g/L不在正常范围内,通常属于偏高,可能与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有关。

      2、正常

      血红蛋白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年龄、性别、海拔高度、营养状况等,患者的升高幅度不大,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一般是正常的,不需要治疗,患者一般也不会有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如果出现其他症状或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诊治。

    ....阅读全文>>

  • 血红蛋白在30~60g/ L时可判断为重度贫血吗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在30~60g/L时可判断为重度贫血。具体内容如下: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会携带氧气到人体各个部位,是评估贫血程度的常用指标。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浓度为男性130~180 g/L,女性120~160 g/L。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就认为已经出现了贫血。如果血红蛋白在30~60g/L,一般认为是重度贫血,此时患者身体的氧气供应受到影响,很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心慌、呼吸困难、容易疲劳等症状,乃至引起心肌梗死和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纠正贫血的严重程度,恢复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需要注意,血液检查并不能确定贫血的病因,还需要结合临床诊断和其他检查确认疾病的原因,如营养不良、感染、慢性疾病、遗传性血液病等。所以,如果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阅读全文>>

  • 大面积烧伤后出现血红蛋白尿怎么回事,怎么办

      大面积烧伤后出现血红蛋白尿可能是红细胞被破坏所致,也可能是肾炎、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因素引起,需积极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红细胞被破坏

      当机体被大面积烧伤,可能会导致血中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致使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量,继而从肾小球滤过,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情况。此时需要遵医嘱进行补液治疗,同时还需要补充适当的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

      2、肾炎

      若患者本身患有肾炎,长时间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肾损害,通常考虑与红细胞溶解有关,可表现为血红蛋白尿。此时需遵医嘱使用肾炎康复片、醋酸去氨加压素片以及尿毒清颗粒等药物来治疗。

      3、溶血性输血反应

      大面积烧伤后可能会出现严重失血的表现,此时便需要进行输血,若在输血时血型不符,导致溶血,则可能会引发反应,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并遵医嘱通过静脉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