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养生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病吗

网友投稿 保健养生 2022-11-13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伴随着严重疲劳感的疾病。

目前国际认为它是一种临床证实的,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持续或者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持续时间大于六个月,而且这种疲劳是新出现的、明确发生的,并不是终生存在。不是因为持续劳累导致,也不能通过休息得到真正缓解。并且导致患者在职业、教育、社会和个人活动等方面的能力较发病前明显下降,这就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

次要症状为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难以集中、咽喉炎、颈部和腋下淋巴结触痛、多发性关节炎性关节痛、新出现的头痛、睡眠障碍、劳累后持续不适。

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总体上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和自身体质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还缺乏有效的检测和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其病因机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动无度、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的机体阴阳、血气、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现代术语,与中医古籍中描述的懒惰代、懒惰代、虚弱等相似,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多为虚证。临床观察显示,现代人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起居的变化等很多因素,寒冷和虚寒体质的人们有逐年增加的倾向。具体来说,寒冷怕冷,四肢不温暖,女性痛经,男性功能减退,或者吃生冷腹痛、腹泻、舌苔白腻等。《黄帝内经》说:圣人没有治病,丈夫的病成了后药,混乱成了后药,越渴越过井,战斗铸造士兵也不晚吗?患慢性疲劳综合征,仅靠休息和锻炼就无法解决问题,必须进行适当的治疗。中医学综合运用众多的调治方法,可使人体恢复《内经》中所阐述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阴阳平和”状态。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能灸百病”,《针灸经纶》亦云:“夫灸取于火,以活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线,十二经,进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果反掌。说明灸通过活络,消除阴寒,补充阳气的作用。因此,根据中医虚则补,损则益,劳则温的原则,中国传统灸法是消除疲劳、恢复精神、补充体能、平衡阴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且简单廉价,无毒副反应,适合大规模推进应用。

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色灸法临床研究。方法:(1)隔药饼灸:根据病证选用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采用附子、肉桂、红花等药物制备药饼,应用艾炷隔着药饼进行熏灸,充分发挥灸、药、穴三者的协同作用,以达温通经脉、温补气血的作用。(2)针灸结合:根据病证选用温和灸中脘、关元、气海、神阙等穴,采用清艾条,应用艾灸器进行熏灸,同时配合针刺大椎、肩井、天宗、肾俞等穴,充分发挥艾补脾胃、温阳补气、通经活络的作用。而对于工作繁忙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灸治,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将燃着的艾条对准上述穴位熏灸,以舒适为度,每穴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即可。

坚持艾灸,有效治疗气血、经脉、慢性疲劳综合征。

疲劳症是什么病? 揭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十大信号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十大信号

1.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有时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很差。如心算能力越来越差、常忘掉朋友的名字等。

2.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3.脱发、斑秃、早秃的出现。如每次洗头或是桑拿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5.不愿意与上级和外人见面。总是托着脸呆想,不愿与同事谈话,写文章或是报告时总爱出错。

6.不想吃油腻的东西,很想往饭菜上撒辣味的调料,过分想喝茶或是咖啡,对烟酒有过度的嗜好。

7.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早上懒得起床,眼睛睁不开,老是打哈欠,想睡觉,但是上床后却不易入睡。

8.经常头疼、耳鸣、目眩,检查也没有结果,不明原因的肥胖或体重下降,容易腹泻,总觉得手脚发硬,说话声音细而短。

9.自我感觉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如痛感、疲惫感、挫败感、无力感、眩晕感、焦虑感和郁闷感等。

10.女性提前衰老,自感生活没有目标,无价值感,倦怠、无力疲惫感增强,伴随失眠,梦魇,嗜睡,情感脆弱,不爱化装或打扮自己等。

具有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下者,则为“黄灯”警告期,及早治疗则康复较理想。具有上述3~5项者,则为一次“红灯”报警期,说明已经具备“过劳死”的征兆,充分正视和治疗也有望康复。6项以上者,为二次“红灯”危险期,此时则需较长时间的治疗与康复过程。

以上小编就为大家详细列举了患有慢性疲劳的10个症状信号,希望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加留意,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推荐阅读:

  1. 艾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2. 疲劳症是什么病? 揭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十大信号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baojian/482177.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