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怎样才能正确的区分甲肝和乙肝?

网友投稿 养生常识 2016-08-08

一、概念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二、传染途径

1.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传播,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

这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农村,由于无自来水设施,人们多引用井水、河水或沟塘水,当身体抵抗力减弱又饮用被污染的水后,极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暴发流行。

2.乙型肝炎的传播有以下四种:

(1)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2)输血传播: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乙肝病毒。

(3)母婴传播:患急性乙肝和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育龄妇女,通过妊娠和分娩传给新生儿。

(4)性接触传播:个体在与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进行性接触或生活密切接触时可被感染。

(5)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都属于密切生活感染。

四、治疗方法

(1)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无不适症状,肝功能正常。

(2)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可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疼痛、尿黄如茶水样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区压痛及叩痛等,而急性无黄疸型多较隐匿,症状轻,似有轻度乏力、纳差、恶心等不适,恢复较快,常常体检化验时才被发现。

(3)慢性乙型肝炎:出现乏力、易疲乏、食欲下降、厌油腻等。常见的体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等。部分患者发展至肝硬化或肝癌。

(4)重型肝炎:是肝炎中最重的一种类型,常表现为肝功能衰竭,极度乏力,严重恶心呕吐,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胃肠道大出血等,病死率高达70%以上。

(5)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不退大于3周,称为淤胆型肝炎。以肝内淤胆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又称为毛细胆管炎型肝炎。慢性淤胆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升高。

五、预防措施

1.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急性黄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

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

2.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HBV,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接种乙肝疫苗要注意身体在良好的状态下注射,注射以后要注意卫生。在接种乙肝疫苗的时候要避开月经期或者是怀孕期间,同时也不能出现感冒和发烧等,要到医院进行全方位检查才可以注射。同时在注射以后要注意注射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用手碰触,避免出现传染,也要观察身体当中是否出现的过敏状况,饮食上清淡易消化为主。乙肝疫苗在注射以后能够有效的预防乙肝病毒的出现,可以形成抗体。

乙肝病毒含量检测需要空腹吗

如果仅仅只查乙肝病毒的含量,一般是不需要空腹的。乙肝两对半或者乙肝五项指标定量、乙肝的DNA,这些检查都是可以食后再检测的,但通常情况下,乙肝患者或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复查,除了检查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含量,乙肝五项定量以外,还需要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腹部彩超等。

肝功能和腹部彩超的检查是需要空腹的,如果吃了东西就不能检测肝功能和上腹部的彩超,或者会对其检测的结果有影响,或彩超看不清楚,所以乙肝携带者或者患者来复查的时候需要空腹,这些化验检查完才能够再吃东西。

吃饭会传染乙肝吗?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症状吗

10年前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之后的多次体检显示乙型肝炎抗体,去年的体检结果显示我的抗体只有弱阳性,朋友说我应该3年接种一次,建议再次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加强。正好身边也有几个同事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经常和他们一起吃饭会感染乙型肝炎吗?我这种情况需要重新注射吗?

专家回答:

注射3针后1个月内97%的人可以测量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个水平的第3年下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了。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后,决定何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滴度在10毫升以下的,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在10毫升以上,6年内可复种。疫苗接种成功后,表面抗体(抗-HBs)呈阳性,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表现抗体(抗-HBs)阳性持续时间长短,一般在5年以上,有的甚至更长。关于多长时间和不需要再次接种疫苗在我国还有争议,建议学者在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

和乙型肝炎患者一起吃饭是否感染,没有必要担心。如果你的几个同事是小三阳的话,病毒的复印不活跃,或者几乎不复印,结合乙型肝炎病毒的DNA检查是阴性的话,其传染性就会变小,几乎没有传染性。此外,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医疗来源传播、生活密切接触和性传播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大部分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弱,只有少部分病毒复制活跃,具有传染性。因此,一般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饮食、握手等日常生活不会感染,不必太紧张。

乙肝母婴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肝一般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那么,乙肝母婴传播途径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乙肝母婴传播途径是什么

乙肝母婴传播途径有母乳喂养以及密切接触等。

乙肝的母婴传播可以在妊娠期、分娩时和分娩后三个阶段造成传染。在妊娠期,如果有胎盘轻微的剥离,胎儿接触到母血而传染。分娩时如果婴儿有皮肤黏膜的破损,接触到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分娩后可通过母乳喂养及密切接触而传染。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以减少新生儿接触母血的机会。新生儿在出生后十二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在一月龄和六月龄时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乙型肝炎疫苗。

女性在怀孕前应做全面体检,确认自身健康,最好接种乙肝疫苗。已经怀孕的女性若已经受到感染,孕妇可从怀孕7个月起,适当的使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如果是临近生产的孕妇发现得了乙肝,可能需要使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推荐阅读:

  1. 接种乙肝疫苗注意事项
  2. 乙肝病毒含量检测需要空腹吗
  3. 吃饭会传染乙肝吗?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症状吗
  4. 乙肝母婴传播途径是什么
  5. 乙肝要做什么检查项目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changshi/44890.html
本文标签: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