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网友投稿 疾病库 2022-11-02

脑性瘫痪进行康复训练,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儿1岁时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现仍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为主,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基本信息】男性、3岁

【疾病类型】脑性瘫痪

【就诊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3月

【治疗方案】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头皮针,内科疾病推拿治疗,手指点穴,小儿捏脊治疗,普通针刺穴位,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拔罐疗法,引导式教育训练,耳针,感觉统合治疗

【治疗周期】定期康复治疗1年

【治疗效果】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精神状态可,反应力稍有迟钝,但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一、初次面诊

这位患儿的病史要从出生的时候说起,他在出生的时候由于体重过重(当时的体重为6000g),导致分娩的时间比较长,在出生时即有缺氧窒息的病史。

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其家属发现患儿都1岁了,肢体活动还不太灵活,也不能站立、行走,家属以为是孩子发育比较晚的原因造成的,就没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于患儿1岁5个月时,家属发现他不仅不能站立即行走,肢体还有些僵硬,这时候患儿的家属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至北京某医院就诊,行颅脑MRI等相关检查,其中颅脑MRI提示左侧颞叶软化灶,结合患者的病史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断考虑脑性瘫痪,给予药物以及康复治疗(具体不详)。

出院后由于家长没重视患儿的病情,也没做好护理,患儿到了两岁肢体运动仍然存在障碍,站立行走非常困难,到当地医院就诊,仍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予以针灸、推拿、平衡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患儿反应尚可,可扶站及扶走,但不可与人简单交流,也不能独立站立及行走,下肢肢体仍然僵硬,身体平衡能力也不好,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就诊。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以后我们立即对他进行了详细的专科检查,可以看到患者神志是清楚的,智力反应稍差,理解力、认知力、记忆力都比较差,可理解简单的指令,但是没有计数的能力,也没有计算力,无刻板动作及孤独倾向。四肢肌力4级,肌张力稍高,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双侧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

除了基本的专科检查以外,也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左侧颞叶软化灶,右侧额、顶、枕部慢性硬膜下血肿。同时完善了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粪便常规、心电图、乙肝5项、丙型肝炎抗体等相关检查,这些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的异常。

此外,还进行了一项儿童发育检查结果报告,这项检查包括儿童的大运动事业、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能力、个人社交能力,均显示儿童发育迟缓。

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以及相关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患儿目前诊断脑性瘫痪是比较明确的。治疗上予以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头皮针、内科疾病推拿治疗、手指点穴、小儿捏脊治疗、普通针刺穴位、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知觉功能训练、拔罐疗法、引导式教育训练、耳针、感觉统合治疗等等。

三、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儿进行综合性治疗后,患儿可以独立行走短暂时间。精神状态可,反应力稍有迟钝,但可进行简单的日常语言交流。精细动作稍差,但是比入院的时候有所进步,平衡能力较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加。

四、注意事项

1、患儿目前运动还不是特别的协调,某些运动发育不全,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摔倒,以防止骨折或者关节损伤。全程家属或者医生应该进行陪同。

2、治疗的过程中避免用力过度,以免损伤到关节以及拉伤肌肉。

3、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锻炼,避免自行用药及锻炼。

4、患儿的康复的治疗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家属应要保持相应的耐心。

5、每个月都应该到门诊进行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五、个人感悟

脑性瘫痪主要指的就是宝宝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早期,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上主要体现为中枢运动功能障碍以及姿势的异常,同时还伴有智力低下。

脑瘫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遗传性的和后天获得性的,其中后天获得性的因素有早产、产伤,因分娩时间过长、脐带绕颈等因素导致胎儿脑缺氧等,这些原因均可能会引起脑瘫。本例患儿在出生的时候有缺氧窒息的病史,这是导致他患上脑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目前对于脑瘫,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没有特效的药物,但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有不少的家属对本病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患儿的症状迟迟得不到改善,

本例患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其实在患儿1岁左右家属就发现其有比较明显的异常,但未引起重视,这是有些延误治疗了点,而且在后来的治疗出院以后,家属又再次忽略了对患儿病情的关注,这也是导致患儿症状反复得不到改善的原因。这样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对于小孩的生长发育是很不好的,大家要引起重视。

小儿脑性瘫痪该怎么预防

首先需要明确脑性瘫痪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主要表现就是运动功能发育落后,伴有肌张力的异常以及姿势的异常。出现脑性瘫痪的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有可能会导致运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发育,导致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出现脑瘫需要积极的预防为主。 脑瘫是有一定的诱发因素的,例如出生有明显的早产、有缺氧窒息、有比较明显的黄疸、有颅内感染的情况或者出生的时候有明显的体重下降、低血糖等等,如果出现了以上的危险因素,就有可能以后发展成为脑瘫,所以需要定期的体检查一下孩子的发育情况,如果早期发现孩子有发育方面的问题,有运动落后的趋势,就需要尽早的进行干预和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对于提高孩子以后的发育水平改善、孩子的具体功能会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预防出现脑瘫的情况或者防止出现严重的脑瘫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儿脑性瘫痪需要做什么检查

说到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运动发育障碍性的疾病。出现脑性瘫痪,需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和治疗。但是脑瘫的确诊一般需要在1岁左右才可以诊断。脑瘫的确诊需要有相应的检查辅助以及有相应的症状来进行诊断。 一般情况下,有比较明显的运动发育落后,有明显的肌张力的异常,以及姿势的异常,而且没有明显的进展。通过颅脑的检查,能够发现有颅脑的结构方面的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考虑存在脑瘫的诊断。一般情况下进行脑瘫的检查,主要就是进行颅脑的检查,可以进行颅脑、CT或者磁共振的检查。

小儿脑性瘫痪的并发症有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小儿脑性瘫痪的基本概念。脑性瘫痪主要是由于脑部的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系列的以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主要的表现就是运动功能发育落后伴有肌张力的异常以及姿势的异常。往往会合并一些其他方面的障碍,例如感觉、知觉方面的问题,智力发育落后,癫痫发作,语言发育落后等等。

一般情况下,脑性瘫痪并不会持续的进展,也就是并不会逐渐的疾病本身的进展加重。有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的进行运动功能训练,而导致出现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进一步的明显。

一般情况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可以有一些合并症,主要就是智力发育落后,癫痫发作或者胃肠道的症状等等,有可能会因为姿势的异常而导致出现关节变形、骨骼的变形等等。

如果脑瘫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长期的卧床,有可能会导致出现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皮肤破损等等,这些有可能都是由于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而导致的并发症。

出现脑性瘫痪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改善孩子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预防出现以上的并发症。

小儿脑性瘫痪的饮食吃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小儿脑性瘫痪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运动发育障碍性的疾病。主要的表现就是运动功能发育落后,伴有肌张力的异常以及姿势的异常。这是脑瘫的比较特征性的表现。

另外还会合并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出牙延迟、口腔运动能力比较差、吞咽障碍、癫痫发作以及智力发育落后等等。

脑性瘫痪主要是症状性的诊断,主要是运动功能的发育落后,一般饮食方面并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如果孩子的吞咽功能比较正常,可以正常的饮食的话是需要逐渐的增加饮食的。饮食并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最好还是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而且比较容易被咀嚼,因为脑瘫的孩子口腔运动可能功能会比较差,牙齿的功能也会比较弱,比较坚硬的物品可能不太容易被咀嚼完全而被消化,所以还是要以比较软一点的食物、比较容易被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推荐阅读:

  1. 小儿脑性瘫痪该怎么预防
  2. 小儿脑性瘫痪需要做什么检查
  3. 小儿脑性瘫痪的并发症有什么
  4. 小儿脑性瘫痪的饮食吃什么
本文链接:https://jk.yanglaozn.com/jibing/457019.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