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库

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网友投稿 疾病库 2023-06-05

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副交感神经是身体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一般出现自律神经失调以及紧张、焦虑等症状。自律神经失调及是指自律神经系统内部失去平衡,自律系统并不为本身应知所操控,而是自动的调节消化或血液循环、呼吸、排泄等全身功能的神经。

  自律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当自律神经失调是多属于焦虑、紧张、忧郁有关系,而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抗衡、相互协作,可以达到全身机能的平衡。具体的是说交感神经紧张时可促进心脏跳动,而使脉搏速度增加,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当副交感神经紧张时心脏跳动变缓、脉搏减少、血管扩张、血液循环不佳,血压降低。

瞳孔放大是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

  一般情况下,瞳孔放大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会导致瞳孔缩小。

  通常眼睛是由虹膜、视网膜、玻璃体等多种部分组成,而虹膜中间的小圆孔则被称为瞳孔,瞳孔根据进入光线的强度不同,受到虹膜的括约肌和开大肌控制大小。一般光线较强时,为了避免刺激眼睛,副交感神经就会兴奋带动括约肌缩小瞳孔,保护视网膜不受伤害。而光线较弱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控制开大肌放大瞳孔,更好的聚焦并视物清晰。因此人体才能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很快的适应,且可以清楚的观察物体。

  建议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突然暴露在强光之下导致视网膜受损。多注意眼部休息,防止眼睛疲劳引发各种眼疾。多食用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的维生素,保护眼睛的同时促进眼睛视物清晰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维持健康的视力标准。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区别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主要是中枢所处部位不同、分布不同以及功能不同等,具体如下:

  1、中枢所处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位于脊髓胸段以及腰椎1-3节段的灰质侧角部位;副交感神经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的骶部。

  2、分布不同

  交感神经分布在颈部、胸腔、腰、骶、尾等部位;副交感神经可分布至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3、功能不同

  交感神经会使消化腺分泌减少,可以抑制胃肠道,使胃肠道蠕动缓慢;也可以作用于膀胱肌,使内括约肌收缩,阻止小便排出。副交感神经可以增进胃肠的活动以及促进大小便排出,同时能够使心跳速度减慢、血压降低。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区别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区别一般在于中枢部位不同、周围神经节部位不同以及作用机制不同,具体如下:

  1、中枢部位不同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中脑、桥脑、延脑以及脊髓的底部;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则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即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

  2、周围神经不同

  副交感神经系统中,髓鞘的节前纤维很长,和交感链没有突触的联系,而短的节后纤维与突触相联系;交感神经系统中,大多数节前纤维很短,突触会构成交感神经链,位于脊髓的侧面,可到达心、肺、胃等目标器官。

  3、作用机制不同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系统作用相反。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人体的心跳减弱、减慢,瞳孔缩小,胃肠蠕动会加强,促进消化液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人体新陈代谢亢进,心跳会加强、加快,瞳孔散大,胃肠运动及胃酸分泌会受到抑制。

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与表现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方面的症状表现,具体如下:

  1、胃肠道系统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消化液分泌量、促进胃肠动力,常表现为肠鸣音亢进、腹部胀痛、反酸呃逆、恶心厌食等症状。

  2、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诱发植物神经紊乱,包括神经过于兴奋、神经衰弱、易感疲劳、重度失眠、体能下降、胡思乱想、头昏、头疼,以及不明原因的心烦意乱等。

  3、循环系统

  副交感神经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下,还可能会对人体循环系统造成影响,包括导致血压水平下降、心率变慢、瞳孔缩小以及支气管的管径变小等。

  4、内分泌系统

  长时间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容易对内分泌系统也产生影响,即促进生殖系统活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生殖器官分泌量,以及加强膀胱收缩等。

推荐阅读:

  1. 瞳孔放大是交感神经还是副交感神经
  2.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区别
  3.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区别
  4. 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与表现
  5.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有怎么样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jk.yanglaozn.com/jibing/984210.html
本文标签: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