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科普 > 中医科

冬病夏治什么意思

网友投稿 中医科 2023-01-29

所谓冬病一般是指易于在冬季发病,或者在冬季病情容易加重的疾病。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是人体感受了外界寒气的侵袭,常见的冬病有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脾胃虚寒、经常食少便溏的这种情况都属于冬病。那这些疾病的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冬季的发病率是明显增高的,而且常呈这种反复发作,所谓夏治就是指针对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在夏天的时候进行对症治疗,以及通过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冬天发病率降低而减缓病情的目的。通过坚持持之以恒的这种治疗以后有些。疾病甚至是可以得到根治的。所以冬病夏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智慧。适用于很多慢性疾病的治疗。

冬病夏治夏季最适合中医艾灸 冬天艾灸和夏天艾灸的区别

夏天是最适合中医灸疗的季节。夏天服装少,皮肤容易泄漏,即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灸也很方便,冬天服装多的灸容易感冒。另外,夏天很热,人体对温度敏感,不易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季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冬病夏治夏季最适合中医艾灸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艾叶温性,属纯阳物,温通经络,消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相结合,温暖的作用更强。夏天自然阳气旺盛时灸,补益效果最好。

灸的距离以皮肤感觉为基准,灸的时间自己把握

很多人不知道灸时艾条和穴位和皮肤有多远。距离过远,力道不足,无法发挥灸的效果,过近容易烧伤皮肤。艾灸时最佳距离为以人的皮肤感觉为准。

艾条在刚点着的时候温度不高,这时可以稍微近一些,让艾条和皮肤保持1到2厘米的距离。随着艾条燃烧的逐渐充分和温度的升高,距离就要稍微远一点,保持2到3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

日常保健时灸的时间不定。有些人经络敏感,灸一会儿全身就会变热,有些人经络不敏感时间会稍微延长。艾灸需要多长时间肤的变化为基准。如果你发现你的皮肤慢慢变红并且变红,你可以停下来。

灸的最佳补阳穴位:关元、气海

灸是针灸的一部分,针灸都基于中医穴位经络学,灸也不例外。有些人施灸时完全不知道经络穴位,只是哪里不舒服。事实上,中医专家指出,虽然这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一些急性或短病程和紧急情况仍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对于大多数慢性病、久病,只懂得哪里疼痛就灸哪里是远远不够的。

中医用灸补阳气,最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个穴位都在腹部,脐下四指并拢的距离是关元穴。关元和肚脐之间正好有一半是气海穴。这两个穴位如果艾灸的话,温阳的作用是非常好的。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疾病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疾病?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主要选择在三伏天施治,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在传统农历上“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而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此时通过穴位敷贴治疗时机最佳,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疾病

人体生存在自然界环境之中,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均对人体的内环境有影响,三伏天是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的时期,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此时使用扶阳散寒治疗方法,结合自然界的阳气,可以共同发挥作用,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进而使病人冬天少发病或不发病。

近些年,认可冬病夏治的群众越来越多,采用此法治疗的疾病种类也日渐广泛,从当初单一的呼吸系统疾病,扩展到现在的腹泻、痹证以及免疫力低下等等。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冬病夏治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还具有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治疗简便、不易复发等优点。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胃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骨伤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肩周炎、腰肌劳损等以及冻疮等都可以“冬病夏治”。不过,不是所有有以上病症的患者都适合“冬病夏治”,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就不适合啦。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因2岁以下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敷贴容易引起感染。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有需要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立夏养生遵循四大原则 清热消暑冬病夏治

立夏如何养生?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预示夏季的开始,进入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立夏养生遵循哪些原则。

一、清热消暑

妙方:消暑菠萝酒

配方:中兴菠萝1个,赤砂糖300克,米酒2000毫升。

制作方法:选取七八成熟,略带香甜味,按之稍软的菠萝1只,切除果柄及头部,将菠萝连皮纵切为4块,每块再切成厚片,放入3000毫升容量的广口瓶中,倒入米酒,加糖,密封浸泡,每2~3日略加摇动1次,经1个月左右即可饮用。菠萝取出,去皮后可以食用。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渴,消暑提神,化食止泻。适用于热病烦渴,伤暑,积食,泄泻等,亦可以提神,解除疲劳。

服法: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

说明:菠萝又名凤梨、波萝蜜,味甘酸,性温。《本草纲目》载:“菠萝蜜瓤味甘香,微酸,平,无毒。主止渴解烦,醒酒,益气,令人悦泽。核中仁味同,主补中益气,令人不饥,轻健。”菠萝果皮和果肉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和C,酒浸可以使菠萝的营养成分充分溶出。菠萝中含有的菠萝蛋白酶,具有抗炎、抗水肿及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有过敏体质的人过食菠萝会因蛋白酶过敏而引起菠萝中毒,称为菠萝病。所以,对菠萝过敏者不可服用本酒。

二、冬病夏治

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可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另外,立夏后日照时间延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作息应随之做一些相应调整,在遵循晚睡早起的原则时,中午最好增加午睡,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以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夏季如何保证睡眠?

良好的个人习惯

1.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稳定的生物钟,有助于你的入眠和睡眠深度!

2.适当而定时的运动。

运动可通过缓解白天所累积的紧张并使得身心放松而增进睡眠。常参加体育锻炼者比不常锻炼者睡得更好更深,但你不必刻意追求过度疲劳。每周至少三天,每次20~30分钟的散步、工作、游泳或骑车应是你的目标——有益于心血管的最低限度。

但是运动的时间不可太晚。理想的运动时间是下午晚些时候或傍晚早些时候,此时体育锻炼可帮助你从白天的压力调整到晚上的愉快。

3.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睡前不过量饮食、不节食、不过量喝酒,平时注意在抽烟方面的节制

4.注意放松自己、保持轻松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

5.切勿在没有医生建议的情况下,使用辅助安眠药品!

良好的寝具

1.性能良好的床,床单被套等用品的及时更换、清洗、晾晒等维护;

2.选择辅助性健康床品——健康类功能床品

三、要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常感觉胃口不好,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湿邪较重的症状,所以应常服用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健脾除湿养生汤:鲜土茯苓眉豆猪脊骨汤

新鲜的土茯苓配伍眉豆煲猪脊骨,气味醇和清润,具有健脾祛湿之功效,为春暖多雨时滋补佳品,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鲜土茯苓400克,眉豆80克,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

土茯苓又名刺猪苓、过山龙、红土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块状根茎,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具有解热毒、利水湿的功效,可用于皮肤湿毒、下焦湿热,主治各种皮肤病及泄泻、肾病。现代药理发现,土茯苓可防治多种癌症,主要对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有改善症状的作用。土茯苓多为干品入药,而鲜品多用于食疗汤品,有鲜美清润之气味。眉豆也称米豆、饭豆、甘豆、白豆,眉豆是粤人所习称,广东民间常把它作为祛除脚气水湿之用。猪脊骨有补髓增益之用,合而为汤,更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利水、消除疲倦、强壮身体之功效。

做法:鲜土茯苓刮去外皮、洗净,切块状;眉豆稍浸泡,洗净;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敲裂。将各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清水30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5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即可。此量可供3~4人用,眉豆、猪脊骨可捞出,加酱油等调料,佐餐食用。

四、补养肺肾

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麦冬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要注意什么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要注意什么?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啊。

冬病夏治主要选择在三伏天施治,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在传统农历上“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而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此时通过穴位敷贴治疗时机最佳,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疾病

人体生存在自然界环境之中,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均对人体的内环境有影响,三伏天是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相应旺盛的时期,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此时使用扶阳散寒治疗方法,结合自然界的阳气,可以共同发挥作用,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进而使病人冬天少发病或不发病。

近些年,认可冬病夏治的群众越来越多,采用此法治疗的疾病种类也日渐广泛,从当初单一的呼吸系统疾病,扩展到现在的腹泻、痹证以及免疫力低下等等。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冬病夏治不仅疗效明显,而且还具有无毒副作用、价格便宜、治疗简便、不易复发等优点。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胃痛、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等,骨伤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肩周炎、腰肌劳损等以及冻疮等都可以“冬病夏治”。不过,不是所有有以上病症的患者都适合“冬病夏治”,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就不适合啦。此外,2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进行敷贴治疗,因2岁以下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敷贴容易引起感染。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措施为三伏天的药物穴位贴敷(即天灸疗法,常采用具有温通功效的中药组方制成贴敷药物),因其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无明显副作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根据具体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机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帖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有需要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推荐阅读:

  1. 冬病夏治夏季最适合中医艾灸 冬天艾灸和夏天艾灸的区别
  2. 冬病夏治能治哪些疾病 冬病夏治注意事项
  3. 立夏养生遵循四大原则 清热消暑冬病夏治
  4.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要注意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kepu/zyk/781670.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