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养生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宝宝母乳性黄疸怎么解决

网友投稿 人群养生 2022-06-23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母乳性黄疸,今天小编就来详细介绍。

一、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此间,哺乳、呼吸、发育等均正常,大便色可黄也可淡白。血清胆红素大于205.2微摩尔/升,有的可以高达513微摩尔/升。

那么,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好呢?

二、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1、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2、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

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通过以上的介绍,父母对母乳性黄疸一定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是出生后第几天

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是第几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内容如下:

一般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五天,属于黄疸的高峰期。对于足月的新生儿来说,通常在出生后4到5天会达到黄疸的高峰期,而早产儿黄疸出现及消退的时间较足月儿稍晚,通常在出生后5到7天达到黄疸高峰期。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导致的黄疸较多见。新生儿出生以后,会有体重的生理性下降,可能由于出生后吃奶不好,或者吃奶量比较少,以及妈妈的母乳比较少等原因导致的,并且排便也不太顺畅,从而导致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孩子黄疸在头几天上升的原因。一般孩子的黄疸在出生后的第五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

黄疸的持续时间很少超过四周,一般在两周左右黄疸会得到明显的消退。如果黄疸四周以后仍然很明显或者加重,要及时查找病理性因素,比如有肝细胞因素、有胆道闭锁等原因。

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

医学上,把未满月,也就是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也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且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巩膜的黄疸这样一个为特征的一种现象。那么,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有哪些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 

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

2、病理性黄疸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知识拓展: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婴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因此,有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2、病理因素

因过多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常见病因有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等;且胆汁排泄障碍也可引起。

3、母乳喂养

对于新生儿来说,因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孕二醇激素,可能会对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抑制胆红素正常代谢和排泄,导致黄疸的出现。此外,维生素E缺乏和低锌血症也可引起此现象。

以上就是关于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的介绍。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症状有哪些

刚出生的小宝宝们最常见的就是黄疸了,黄疸常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你知道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吗?妈妈们只有搞清楚新生儿黄疸症状有哪些才能有效防治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偏高有6个原因

1、新生儿的体内红细胞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了过多的胆红素,胆红素是导致黄疸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偏高。

2、胆红素的代谢需要肝脏里面的肝脏酶参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导致了肝脏酶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不及时,导致了黄疸偏高。

3、胆红素的排出需要胆道参与,新生儿胆道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导致胆红素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的排出,造成了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4、胆红素还可以从大便中排出,但是新生儿胎便比较粘稠,导致胆红素排出不是很顺畅,从而使得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5、另外母子血型不合也会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无法排出,另外病理性的黄疸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疾病导致,比如新生儿窒息、早产、感染等因素菌可以导致新生儿黄疸过高。

6、母乳喂养也可以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造成新生儿的黄疸偏高。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1、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显,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好,未成熟儿黄疸可能较重,可持续2~3周。成熟儿血清胆红质多<12mg%,未成熟儿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溶血症

因母儿间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黄疸出现早且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查父母、患儿血型及母血特殊抗体和患儿胆红质含量即可确诊。

3、感染或败血症。大都有感染病灶,伴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4、病毒性肝炎。多在出生后1~3周缓缓起病,伴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损害。

5、先天性胆管闭锁。生后1-2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质硬,尿色深、粪便色灰,呈陶土样,血胆红质(直应胆红质)升高。

6、其它溶血性贫血。维生素K2及磺胺等药物中毒、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如半乳糖血症、呆小症及先天性遗传性高胆红质血症等。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常见表现

对于家长来说,其在平时对于新生儿身上所出现的黄疸病症是要多加注意的,而通过其在患儿身上的症状表现,还可以判断出病情所处的阶段,那么,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常见表现呢?下面 一起来了解下。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表现

1、生理性黄疸

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①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②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④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标准也不相同,家长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①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发现黄疸,属“早发性黄疸”

②黄疸值一下子升太高,一天增加5mg/dl以上,这种情况也能会是“溶血型黄疸”

③持续时间长,如超过两个星期还不消退,就要引起注意了。

推荐阅读:

  1. 新生儿黄疸高峰期是出生后第几天
  2. 新生儿黄疸高的症状
  3. 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症状有哪些
  4.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哪些常见表现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renqunyangsheng/237615.html
本文标签: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