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群养生

老人如何养生?七个“按时”让老人健康长寿

网友投稿 人群养生 2016-03-25

老人养生坚持七个“按时”

按时喝水

口渴,提示体内缺水已颇严重,这时再补充它为时过晚。据调查研究,有经常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明显减少于不常饮水的人。而且,按时喝水还对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有预防作用。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病人,以及对水相对需要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和婴儿,更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按时吃饭

有的老人不按时就餐,而是不饿不吃。这种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胃黏膜此时会对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按时睡觉

不少老人不困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实,这时休息已为时过晚。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消除疲劳。过度的疲劳为疾病留下了隐患。而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一会,注意劳逸结合,不仅会很快消除疲乏感,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体的阴阳气血也可以得到调整平衡。

按时如厕

很多人都是当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也可能引起粪便和尿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重吸收,导致“自家中毒”。因此,应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并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对痔疮病人也有益处。

按时锻炼

我国近年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病已呈年轻化趋势,即青壮年患者日益增多,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惊人,这些都与他们不锻炼、吃得过多和喝酒过多有关。所以,青年时期应该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年纪来了,身体才不至于出大问题。

按时体检

每年的健康查体中,经常发现相当多的严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很难早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早期发现,从而早期治疗。所以,要定期去医院体检。

结语:老人要想健康长寿,坚持以上七个“按时”,病痛不会来找你,让你安享晚年。

经常大笑可提高免疫力 老人长寿7个小常识

老人长寿7个小常识

据美国某网站近日报道,美国著名的老年医学专家哈维·科恩等人总结了在老年阶段保持最佳健康状态的一些窍门。

1、经常大笑。

多项研究证实笑能减轻压力,提高免疫系统功能,甚至能减轻疼痛。这些研究结论促进了“欢笑俱乐部”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参与者来到俱乐部中一同欢笑,做呼吸练习。

2、早些睡觉。

研究成果显示:50岁以上的人,如果每晚睡眠6~9个小时,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要强于睡眠时间较少的同龄人。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睡眠质量差的人皮肤会出现过早老化的迹象,包括长皱纹、肤色不均和皮肤弹性下降等。

3、减腰围

一个人的腰围是其现在和未来健康状况的预测变量,它甚至比体质指数更为准确。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身材较为瘦弱的女性如果其腹部有较多脂肪,她们死亡的风险是腰围较小女性的3倍。科恩和其他学者认为,当人们摄取的食物热量较低时,会激活人体内部存在的长寿基因。

4、每年都做健康体检和筛查。

这对于预防疾病非常有帮助。重要的是及时对心脏病、乳腺癌和结肠癌做具体筛查,并接种流感和带状疱疹疫苗。此外,还需要检查一下自己所注射的破伤风疫苗是否是最新的,虽然它的有效期很长。

5、玩益智游戏。

穆拉利·朵莱斯沃米博士认为:益智游戏会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有益,它能激活大脑细胞,让老人掌握快速学习的能力。将益智游戏与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会对老年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产生积极效应。

6、及早查明中风迹象。

莎萨姆·侯赛因博士认为:处于中风过程中的人每分钟会丧失200万个脑细胞,这就是为什么要快速把他们送入医院进行溶栓治疗的关键。及早对中风进行治疗,能防止老年人大脑功能迅速衰退。

7、合理饮食来抗癌。

苏珊·洛夫博士认为:可以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比如注射疫苗。然而,其他一些方法也有抗癌的效果,如参加体育锻炼、食用健康的饮食和保持正常体重,它们都能降低女性患上乳腺癌的风险。

脚趾长这样会长寿 从脚能一眼能看男人肾好坏

从脚的各个部位可以看出男人的健康状况,当然也能让你一眼辨别男人的肾好不好!不要惊讶,就是这么神奇,脚部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部位,对于脚的保养也是很有学问的,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关于脚如何看出身体健康状况。

1、脚趾

一般而言,脚趾长而大,足部宽厚实大者主寿,脚趾瘦而短,足部狭窄薄小者主夭。

由于小趾为足少阴肾经的起源,因此足小趾粗大厚实者肾气多盛;足小趾细小皮薄者肾气多衰。

2、脚掌纹

再翻看脚掌纹,如果纹路非常明显,可能精神较为忧郁;

拇趾腹侧皮肤有网状粗纹,且有针孔状损害的女性,可能会有性腺内分泌失调的各种症状,如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

3、趾甲

健康人的趾甲:白色的半月形占趾甲长度的1/5,颜色粉红,如樱花瓣。

①指甲颜色苍白,缺乏血色,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患者;此外如果指甲突然变白,则常见失血、休克等急症。

②如果趾甲有纵行条纹,则表示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身体机能低下。

③拇趾的趾甲向上翘起的人,眼睛容易疲劳,或有近视、散光。

④如果5个趾甲都翘起,那可能是承受着相当的精神压力。

4、脚趾用力不均

走路时,脚掌、脚趾用力不平均,也有其特定的涵义。例如鞋底拇趾侧会磨得明显变薄,这种人可能易患肝病;小趾侧鞋底磨损较明显者,可能心脏有病;脚后跟鞋底明显磨损者,暗示肾脏有毛病。

按摩四大强壮穴长寿

在中医看来,人体与生俱来带有自强的“按钮”,即通过推拿按摩某些穴位,对强身健体有极大帮助。下面中医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人体的四大强壮穴,一起来看看吧。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虎口的位置。在中医的《四总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说颜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疗,其实,合谷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合谷穴,能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大大增强,具体而言是使血中的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战斗力增加3倍。免疫力增强了,人得病的几率就下降了,身体自然就强壮了。因为穴位在手上,取穴方便,平时自己就可以左右手互相按揉,让体质增强。

足三里。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这和中医常说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是相通的。没有了胃肠道的消化能力,五谷杂粮就不能转化为人体的气血,强身健体就无从谈起。足三里位于膝眼外下四横指,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所以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另外,足三里在健脑、改善心功能、调节内分泌方面,也都有效果。平时按揉或艾灸此穴,对保健大有裨益。

关元穴。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穴。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通过按摩、振动和艾灸这个穴位,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古人将关元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关元穴能产生调节内分泌的功效,让身体的代谢成倍增加。并且,这种调节是双相的,即让亢进的机能减退,让减退的机能增强。因此,按摩、艾灸关元普遍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如肾虚、宫寒不孕、痛经、糖尿病等。健康人每晚睡前用手指按揉关元穴,对身体极有好处。

内关穴。西医称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中枢,中医则认为“心主神明”,心是脏腑中的君主,可见心的地位多么重要。心强大了,人体自然强壮。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认识到了内关穴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内关位于腕上三指,是心包经上的穴位,为何强心不按心经的穴位,而要按心包经的穴位呢?中医认为,心包是替心得病的脏器,因此,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缓解心绞痛、胸闷心悸、失眠等症状,都可以按揉此穴。

如何散步最有效长寿

微风吹拂,秋叶飘落,在美丽的金秋时节,谁都忍不住想出去走走。散步、走路,本是推开门、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举动,步行是医学、运动专家最推崇的运动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把随意的散步当成有意识的锻炼,因为这是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丹药”。那么如何散步最有效呢?下面跟随小编去看看。

散步是最简单的长寿之道

每天傍晚,在北京北郊奥体森林公园的步行道上总有一群步行者,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神抖擞、满面红光。66岁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玉英就在其中,她浑身透着精气神,看上去也就像50多岁的人。王玉英告诉记者,自己到这里散步已经坚持六七年了,一周三四次,每次走1个半钟头,走7公里。在她看来,“百炼不如一走”,散步是“最稳妥、最省事,也是最容易坚持,且不用花钱的长寿之道”。

强腰、补肾、利筋骨。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锻炼心脏。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中医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

促进肺功能。散步,特别是快走属于有氧运动,能增强肺活量。中医认为,肺主气,肺功能强了,能更好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让人神清气爽。

促进消化。走起路来,能促进肠蠕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排便通畅。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良好的脾胃功能,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并且益寿延年。

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如今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跟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有关。王玉英曾经血糖轻微升高,经过步行锻炼,没吃一粒药,这几年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

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很多人成天抱怨压力大,没时间锻炼。实际上,走路恰恰是治疗情绪紧张、解除压力的一副“理想解毒剂”。

调节免疫功能。王玉英坚持散步六七年,平时感冒都很少得。她认为,免疫功能得到调节,人自然能长寿。

正确散步讲究多

散步虽然不分性别、年龄,但不等于可以随心所欲乱走。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文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由于每个人的年龄、体质不同,以及外界环境千变万化,要想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散步也是有一定讲究的。

首先要把握散步的运动量。散步可快可慢,可远可近,通过步速、距离都可以进行调节。最快的是疾步快走,和小跑差不多,步速可在5公里/小时左右,这种步速仅适合年轻人。老年人一般步幅在50~60厘米,步速在1.5~1.8公里/小时比较合适,即每分钟走25~30米。散步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在状态好的情况下,原先每天走5圈,今天可以多走两圈;原先用15分钟走完全程,今天可以稍微加快速度,用12分钟走完。反之亦然。标准运动量是微微出汗正好,如果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则是运动过量了,必须调整。

其次注意散步姿势。要抬头挺胸,微微收腹收臀,两肩放松,手臂自然下垂,前后摆动。走路时足跟先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步幅因人而异,个子高、年轻、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大步走,反之则步幅减小。如果步速较快,可以加上屈肘摆臂的动作。

再次是配合体操等项目,让全身都得到锻炼。散步主要锻炼的是下肢。走了一半距离,肌肉、韧带都热了,这时候找个空地做做操、压压腿,或是利用路边的健身器材活动一下,既能调节心率、运动强度,还能兼顾上肢及全身多个关节的运动。武文强建议,散步间歇时做一套传统的广播体操,包括扩胸运动、腹背运动、体转、体侧、跳跃等,然后再接着走路,身体得到的锻炼更全面。

最后,散步也要注意安全。一是环境的安全,散步要远离空气污染重的地区和时间段,清晨污染重,应在太阳出来以后再走,最好选操场、树林、小区、河边等人少安静、空气清新的地方,雾霾天就不要出门散步了;二是年纪大的要尽量走平路或缓坡,少走台阶和坑坑洼洼的路,以免对关节造成损伤,另外老年人最好有人陪同;三是要有安全的装备,可选一双鞋底较软、较厚的旅游鞋或慢跑鞋,鞋底薄走路硌脚,鞋底硬走路会累,太窄的鞋会挤脚,甚至造成运动伤害;四是饭后散步要在吃完饭20分钟后进行,以免血液从胃肠过多地跑到肢体,影响消化和吸收。特别是心血管不好或胃下垂的患者,千万不要吃完饭立刻走。

散步避免四大误区

除了要学会散步的技巧,专家还共同呼吁,散步要谨防以下几个误区。

1.盲目效仿他人。例如,倒着走对于腰部力量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适合所有人,有的老人跟风,或者不顾环境是否安全,倒着走有摔倒的可能,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学人家使劲摆动双臂,以为能加大运动量,可这种姿势只适合步速快的人,否则会使得上肢很累。其实,走得慢,手臂前后自然摆动最好,没必要刻意增加动作。如果想锻炼得更全面,中间做套操效果更好。

2.散步必须找整块时间。上班族可以见缝插针地利用一切间歇来散步,上下班是最好的步行机会。建议步行路程在40分钟以下的都可以走路上下班,这样全天的运动量就足够了。路远的,距离目的地两三站地时可提前下车步行过去,算是创造散步的机会。另外,上班期间也可以在走廊里走动,午休时间可绕着写字楼或到楼下绿地散步。

3.用跑步机代替户外散步。有的人说天气不好我就不出去了,在跑步机上走走。但这只适合年轻、体力好的人,不适合老年人,因为走路时人可以自行调节速度,累了自然慢下来,但跑步机是让必须跟上机器的节奏,一旦体力不支,很容易发生意外。

4.认为散步很枯燥。其实,带个收音机,听听音乐,或者结伴同行,会让散步的过程不枯燥,也不觉得累。

推荐阅读:

  1. 经常大笑可提高免疫力 老人长寿7个小常识
  2. 脚趾长这样会长寿 从脚能一眼能看男人肾好坏
  3. 按摩四大强壮穴长寿
  4. 如何散步最有效长寿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renqunyangsheng/6171.html
本文标签: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