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夏季防暑降温八常识 口渴后不宜狂饮

网友投稿 四季养生 2014-05-04

夏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很高,天气晴朗酷热,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度均达到最高等级,酷热的天气给大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防暑降温成了大家关注的要点。那么,夏季我们应该如何防暑降温?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注意身体健康。

一、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二、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三、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吃鸡、鸭、瘦肉、鱼类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四、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五、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六、午睡时间不宜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八、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既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九、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夏季要防暑更要防寒

炎炎夏日,早晨时气温就已经很高了。于是,不少人为贪图凉爽,早餐以冷饮代替热乎乎的豆浆和牛奶。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内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胃气。

中医所说的胃气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是包含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后天的免疫力和肌肉的功能等。在早晨,身体各个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假如此时过多食用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及血流不畅的现象。日子一久,就会发现自己好像老是吃不饱,大便稀,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并且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早饭时应首先食用热稀饭、热豆浆等热食,然后再吃蔬菜、面包、水果和点心等。

今年的夏天真是格外的炎热,尤其是近日中国多省被高温天气所笼罩着,北京已达35度高温,其他地区像天津、石家庄等气温更是达到了40度。不断攀升的高温指数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着我们的耐热能力,据气象台报道,中国各省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在炎热的夏季时节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同时在防暑降温的同时别太过于追求寒凉,以免惹"病"上身。

夏季养生 防暑更要防寒: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夏季酷暑难耐,迫使人们用多种方法防暑降温,造成寒凉太过,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湿、热,还要防“寒”。此外,夏季还要预防腹泻、暑天感冒、中暑三种疾病。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肌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使汗液排出,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因夏季出汗较多,应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伤害了人体的阳气。“春夏养阳”就是这个道理。夏季要保持心胸宽阔,精神饱满,防过怒。

夏天要防暑、湿、热。防暑降温往往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面,而防暑降温最主要的方法是多吃寒凉饮食以抵御暑热,但过食之时就会适得其反,被寒凉所伤,造成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甚至人体阳虚。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湿、热,还要防“寒”。

夏季酷暑难耐,迫使人们用多种方法防暑降温,造成寒凉太过。一是城市中人们居住的房间都有空调,昼夜开,极易造成形体受寒太多,还可出现面神经麻痹;二是工作环境中央空调开得太足,以致许多白领上班还要准备毛衣之物以防风寒之邪侵袭;三是夏季是冷饮、凉食的大卖场,人们喜食冰激凌、冰咖啡、冰镇饮料、凉拌菜等。更有甚者,每天喝冰镇啤酒。以上都可造成看似炎热夏天实为内外皆寒的冬季,这就造成人体受寒重于冬季。

夏季防寒应做到三点:一是家中空调不可温度太低,卧室空调不可低于25℃;二是工作环境温度太低的要用棉织品保护关节及腰背或戴护膝;三是寒凉之物不要过食,更不要晚上吃的过量,从而预防夏季受寒太多造成损伤阳气。

夏季因天气炎热,故在饮食上以清淡素食为主,少食辛辣油腻之物,如火锅、鱼肉、辣椒、海鲜等,以防内外皆热而至消化不良及内热外感而至暑天感冒。此季节应多食蔬菜、水果,如苦瓜、冬瓜、丝瓜、绿叶菜、山药、西瓜、苹果等。这些食物有清热祛暑、健脾益肺等功效,还可补充因过度消耗而至的维生素缺乏。绿豆粥也应是每个家庭必备之品,它有清热祛暑解毒的功效,可长期食用。

此外,夏季还要预防三种疾病:

腹泻:其病因是暑热外蒸,贪凉饮冷太过,加之此时人体肠胃薄弱,或饮食不洁,可造成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这些疾病均可导致腹泻。预防的方法主要是不要过度贪凉,室内空调的温度不要设得过低;饮食要注意卫生,生食蔬菜水果要洗净,凉拌菜中加大蒜可预防肠道传染病。另外,马齿苋煮水喝也可防止痢疾、肠炎的发生。治疗可根据情况选黄连素等。

暑天感冒:又叫冒暑,即白天受暑,夜晚着凉,出现发热、头晕时痛、无汗、周身酸痛。治疗可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预防方法主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定。此季要注意劳逸结合,少食海鲜之品;夜间睡眠要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还应保持充足睡眠,以防抵抗力下降。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饮食上,患了暑天感冒后可选择绿豆百合粥、荷叶冬瓜汤等。

中暑:多见于室外工作的人们。在烈日下行走或工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汗出,气喘不语,严重的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这时首先将患者移至阴凉处,用毛巾浸热水敷脐腹部,口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对于体质较弱的要避免烈日下行走过长,用一些防晒品,还可口服十滴水预防。在额头涂清凉油也可预防中暑。

三伏天防暑最为关键

所谓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以后,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是比黑夜更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以后的“三伏”。

“三伏天”最是让人心烦气燥,高温天气,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渗透压容易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适当补充盐分有利于达到防暑的功效。中医认为,豆类具有祛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特别是红色的五谷。

老中医红八珍内含红米、红枣、红豆、红薯、枸杞、红麦、西红柿、胡萝卜八种红色天然食材,其中红枣,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红豆,利水解湿活血,在夏季多吃天然五谷在应对酷暑具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如果您在酷暑中感觉到吃饭没有胃口,心烦气燥,难以安神,心悸失眠,那么你一定要注意适当调节休息,多吃五谷,特别是红色五谷或老中医红八珍。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五谷果蔬和粗杂粮是没有明显区分。到了现代,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谷蔬花果是具有与药物相同的四气五味,能够治疗疾病,又比药物作用和缓,富含营养。“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既不对症,亦无他患”。

广东老中医多年临床试验和测试证明,食物经过高度研磨后,其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被充分分解出来,很多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粉碎后犹如被初步咀嚼,形成的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的效果比普通口腔咀嚼大大增加,更加容易被人体消化利用。

八种红色纯天然原材料经专家团队特殊工艺研磨和科学精心调配,合理地掌握谷蔬花果中各种食物的营养比例搭配,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与人体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建立平衡关系。

老中医谷蔬花果粉不仅解决了日常充饥的需要,更是丰富了传统上的口感,最大程度满足人体消化和吸收,解决了现代人速食方便的需求。红色的营养,红色的滋味,酷暑三伏天,最好红八珍。

三伏天关爱自己,爱护家人送清凉。早晚一杯红八珍,应对酷暑没烦恼!

夏季防暑降温必备药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蚊虫叮咬、脱水、中暑等等,为了预防自己和家人出现意外,不妨在家中备点应急药品,这样能做到有备无患。

盘点:夏季家里必备的那些药

●茶饮中药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紫苏叶: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解毒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防暑降温药

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人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6种防暑药应对高温

炎炎夏日,有很多人在这样高温的情况下回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应的反应,高温天气对体质较弱的人是个不小的考验,稍有不注意就很容易中暑,最好的办法就是防范于未然。

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有些人体质娇弱,在夏季容易中暑,此时就得做好防范了。家中常备以下几种防治中暑的药物,以便不时之需。推荐6种药物,能有效防治中暑,缓解不适,建议大家不妨家中常备。

清凉油

头痛头晕时,取少量涂于印堂穴和太阳穴,能提神醒脑,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有轻微的烧伤、烫伤时,取少量涂于患处,能活血消肿、镇痛止痒。注意外擦时要远离眼睛,一旦进入眼睛速用清水冲洗。

藿香正气

能散热解暑、解毒辟秽。主治中暑、腹痛泄泻、痢疾等症。分为胶囊和口服剂两种,一天服用两次,儿童减半。

人丹

含有薄荷脑、桂皮、冰片、砂仁、泡姜、人造麝香等,具有开窍安神、清热祛暑、解毒辟秽之功效。

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等症。成人每次口含5-10粒,儿童适当减少。因感冒引起恶心等症时,不要服用人丹。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不是胶囊。

十滴水

适用于夏时中暑、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患者,成人每次取十滴水10-20滴滴入一杯白开水中,搅匀服下。烈日下劳作、旅行时,凡有烦热之感,均可口服十滴水,能消暑解热。儿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治小儿生痱子。

风油精

能清暑解毒,利湿除烦,镇痛驱风。可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昏头痛,夏天夜晚因贪凉引起的腹痛等。对头昏头痛可外涂少许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

推荐阅读:

  1. 夏季要防暑更要防寒
  2. 三伏天防暑最为关键
  3. 夏季防暑降温必备药
  4. 6种防暑药应对高温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iji/10601.html
本文标签: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