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小妙招盛夏除掉热痱

网友投稿 四季养生 2013-08-03

入夏三伏天,闷热难忍,成人如此,孩子更不必说了。热痱子是宝宝的常客,在盛夏如何为宝宝做好除痱大计呢?下面不妨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盛夏除热痱的“金点子”吧。

■点子一:穿纯棉宽松衣物

夏天宝宝容易出汗, 要给宝宝穿纯棉质地的衣服。纯棉的衣服能很好地吸汗,同时注意衣服要尽量穿着宽松,不要太紧。

■点子二:用十滴水

在洗澡水里加一瓶十滴水,认真给宝宝洗澡,褶皱的部位重点冲洗。洗完以后用浴巾将宝宝的身体完全擦干,再抹一层薄薄的痱子粉。如果已经起了痱子别再抹痱子粉,用棉签蘸稀释过的十滴水,涂抹起痱子的部位,稀释比例控制在1:10以内,一天涂抹三次,两三天即可消除。

■点子三:洗澡水里放藿香正气水

洗澡的时候,在澡盆里面放藿香正气水,能有效防痱子。

■点子四:出汗后温水洗澡

宝宝出汗后要及时清洗,室外活动后及晚上睡觉前给宝宝各洗一次温水澡,水温可稍微高些(但以不烫伤宝宝为前提),可加几滴花露水,洗后擦干水,扑上婴儿爽身粉。

■点子五:出门喷稀释花露水

将花露水稀释后用小瓶子装着,出门时携带,随时喷在宝宝的皮肤上,可适当防止出痱子。

■点子六:花椒水可消痱子

宝宝长痱子,可将10克花椒放入搪瓷缸内,冲入200毫升开水,用小火煮5~6分钟,煮后待稍凉不烫手时,用药棉蘸花椒水轻擦患处。擦拭几次后,痱子即可全部消失。也可以用西瓜皮、生黄瓜汁或黄瓜片擦拭。

以上为大家整理的为宝宝去除热痱子的金点子,在炎炎的盛夏,妈妈们不妨为宝宝备用一应不时之需吧。

如何预防暑伤气 夏日如何预防中暑

进入夏季,就要对气候变化作出应对,通过自我的调理和保健,增强肌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苦夏”的发生,更要预防“暑伤气”的发生。

如何预防暑伤气

1、耐热锻炼

首先每天至少抽出1~3小时到室外活动,根据各人的自身条件,主动去适应热环境,进行各种活动如散步、跑步、体操等。开始时要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逐渐向高温时段适应。通过活动,可加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促进汗腺分泌,通过发汗,有效地维护和强化肌体散热功能。

2、心理调适

在夏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日照时间不断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逐渐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紊乱,影响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种情况大约出现在16%的人身上,特别是中老年人。

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其表现为: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境不佳;行为古怪。此时应有意识地避开这种不良的心绪,保持冷静平和的心理状态,避免生气动怒,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开阔,使肌体气机宣畅,情绪外向,心神得养,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

此外,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常到海滨、山林等处走一走,也将有助于良好心境的形成。

3、饮食调理

夏季,为适应肌体散热需要,血液循环发生重新分布,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加,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血流减少,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降低,所以饮食调理和水分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老人舌面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所以夏季老人的膳食要经常变换花样,注意要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适当吃些含锌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花生、核桃、豆制品将有助味蕾细胞再生,提高味觉。

夏季出汗多,除了补充水分外,还要补钾。专家认为,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促进肌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易产生疲劳。所以,老年人夏天不渴也要主动喝点水。补钾需要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4、保障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肌体特别是大脑机能恢复的保证。但是夏季夜晚时间短而且闷热难当,所以很难入睡,老人没有上班的约束,可以利用清晨凉爽多睡一会。午睡有利健康,而且在炎热的午后,睡眠可以降低肌体代谢率,减少产热。研究表明,午睡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能使心肌梗塞等发病率减少30%左右。


三伏天防暑最为关键

所谓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以后,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是比黑夜更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以后的“三伏”。

“三伏天”最是让人心烦气燥,高温天气,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渗透压容易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适当补充盐分有利于达到防暑的功效。中医认为,豆类具有祛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特别是红色的五谷。

老中医红八珍内含红米、红枣、红豆、红薯、枸杞、红麦、西红柿、胡萝卜八种红色天然食材,其中红枣,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红豆,利水解湿活血,在夏季多吃天然五谷在应对酷暑具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如果您在酷暑中感觉到吃饭没有胃口,心烦气燥,难以安神,心悸失眠,那么你一定要注意适当调节休息,多吃五谷,特别是红色五谷或老中医红八珍。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五谷果蔬和粗杂粮是没有明显区分。到了现代,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谷蔬花果是具有与药物相同的四气五味,能够治疗疾病,又比药物作用和缓,富含营养。“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既不对症,亦无他患”。

广东老中医多年临床试验和测试证明,食物经过高度研磨后,其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被充分分解出来,很多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粉碎后犹如被初步咀嚼,形成的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的效果比普通口腔咀嚼大大增加,更加容易被人体消化利用。

八种红色纯天然原材料经专家团队特殊工艺研磨和科学精心调配,合理地掌握谷蔬花果中各种食物的营养比例搭配,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与人体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建立平衡关系。

老中医谷蔬花果粉不仅解决了日常充饥的需要,更是丰富了传统上的口感,最大程度满足人体消化和吸收,解决了现代人速食方便的需求。红色的营养,红色的滋味,酷暑三伏天,最好红八珍。

三伏天关爱自己,爱护家人送清凉。早晚一杯红八珍,应对酷暑没烦恼!

夏季防暑时也须防寒

夏季来临,气温日渐升高,市民每天在家里、车里、商场、办公室都离不开空调;很多市民已开始以吃生冷瓜果、洗冷水澡等方式自我降温。殊不知夏天湿气很重,这些生活方式都会导致暑、湿等邪气侵袭人体,出现暑热头晕、热伤风、肠胃不适等临床症状。所以夏季不但要防暑,还要防“寒”。

空调是现代生活的一大发明,也正是空调给很多人吹来夏天的“寒”,过度吹空调,冷风会让汗腺紧缩,身体的热量无法散出,造成“寒包火”而诱发疾病。所以,市民在白天或夜间休息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吹空调,防止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胸闷恶心、肌肉麻痹等症状。

市民为祛热避暑常在白天多吃生冷瓜果、雪糕等,晚上就睡卧凉席,这样的生活方式易引发肠胃炎或热伤风。随着夏天的来临,游泳冲凉越来越受市民的欢迎,若大汗淋漓后突然用冷水浇头冲身,容易加重关节、肌肉的酸疼或麻痹。

由于夏天空调室内外、车内外温差很大,着衣方面尤其要注意。此外,老幼人群在夏季更要注意冷暖调适,老人儿童睡觉时,可穿一件汗衫,保护胸、腹,下身可穿过膝薄裤,保护关节。

有效预防暑伤气 三种自我调理措施

导语:进入夏季,就要对气候变化作出应对,通过自我的调理和保健,增强肌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避免“苦夏”的发生,更要预防“暑伤气”的发生。

耐热锻炼

首先每天至少抽出1~3小时到室外活动,根据各人的自身条件,主动去适应热环境,进行各种活动如散步、跑步、体操等。开始时要尽量避开气温最高的时段,逐渐向高温时段适应。通过活动,可加强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促进汗腺分泌,通过发汗,有效地维护和强化肌体散热功能。

心理调适

在夏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日照时间不断延长,人们的睡眠时间和饮食量逐渐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人体电解质代谢出现紊乱,影响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这种情况大约出现在16%的人身上,特别是中老年人。医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其表现为:情绪烦躁,爱发脾气;心境不佳;行为古怪。此时应有意识地避开这种不良的心绪,保持冷静平和的心理状态,避免生气动怒,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开阔,使肌体气机宣畅,情绪外向,心神得养,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此外,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常到海滨、山林等处走一走,也将有助于良好心境的形成。

饮食调理

夏季,为适应肌体散热需要,血液循环发生重新分布,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加,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血流减少,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降低,所以饮食调理和水分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老人舌面味蕾减少,嗅觉细胞更新缓慢,所以夏季老人的膳食要经常变换花样,注意要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适当吃些含锌食物如瘦肉、蛋类、乳类、花生、核桃、豆制品将有助味蕾细胞再生,提高味觉。夏季出汗多,除了补充水分外,还要补钾。专家认为,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促进肌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经常喝白开水的人,体内脱氢酶活性高,肌肉内乳酸堆积少,不易产生疲劳。所以,老年人夏天不渴也要主动喝点水。补钾需要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

保障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肌体特别是大脑机能恢复的保证。但是夏季夜晚时间短而且闷热难当,所以很难入睡,老人没有上班的约束,可以利用清晨凉爽多睡一会。午睡有利健康,而且在炎热的午后,睡眠可以降低肌体代谢率,减少产热。研究表明,午睡可使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能使心肌梗塞等发病率减少30%左右。

推荐阅读:

  1. 如何预防暑伤气 夏日如何预防中暑
  2. 三伏天防暑最为关键
  3. 夏季防暑时也须防寒
  4. 有效预防暑伤气 三种自我调理措施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iji/3655.html
本文标签:防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