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冬季养生饮食四注意

网友投稿 四季养生 2013-11-13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减慢,需要进行滋补,冬季滋补养生四大注意事项大家需了解。 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1.多温热少寒凉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

2.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点辣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进食欲。

3.进补前先引补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4.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以适量多吃点鲜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补益阴血等作用。

春季宝宝饮食的注意事项

初春时节宝宝饮食安排须知

保证蛋白质和钙量的摄入,奶制品是首选食物。1~2岁的宝宝每天保证500毫升左右;2~3岁每天400毫升左右;幼儿园及学龄期的孩子每天350毫升左右。

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选择当季的蔬菜、水果,尽可能每天保证3~4种以上。

春天风沙较大,天气比较干燥,保证每天水的摄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减少感冒等疾病发生。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喝些蜂蜜水,不仅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可润肺防咳。

春天过敏性疾病增多,对有过敏体质的孩子而言,尤其要注意观察食物摄入与过敏发生的关系。

春季气温尚低,选择温热的食物较适宜,等到立夏到来前则要选择清凉一些的食物了。

清淡饮食,不能口味过重或是辛辣食物;不吃生冷食物,这应是每个季节都应坚持的。

春季宝宝需补充的营养元素

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春季是宝宝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不少宝宝都是在这个季节蹿个的。而宝宝生长加速,对钙质的需求自然相应增加,因此家长要及时给宝宝补充钙质。具体来说,1岁以下的婴儿每日所需的钙质为300~400毫克,1~4岁的宝宝每日所需的钙质为600毫克,而4~7岁的幼儿每日所需的钙质为800毫克,7岁以上的孩子每日所需的钙质应达到1000毫克。而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豆腐、鲫鱼、海带、鸡肉、牛肉、鸡蛋、蘑菇、木耳、苹果、莲子、山楂等等。

补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由于春季宝宝生长加速,脑发育处于高峰期,所以需要及时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因为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大脑和脑神经的重要营养成分,一旦摄入不足就会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家长要及时给宝宝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花生米、核桃仁、松子、葵花子等等。

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春季,宝宝容易出现齿龈出血、皮肤变得粗糙等症状,这大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所引起的,因此家长要给宝宝多补充维生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鱼肝油、瘦肉、牛奶、豆制品、胡萝卜、鱼肉、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等。

补充“药食同源”的食物。春季是各种传染疾病的高发时期,宝宝抵抗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容易被疾病侵袭,因此家长要给宝宝补充一些“药食同源”的食物,以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红枣、蘑菇、黑木耳、枸杞子、山药、乌梅、南瓜子、蜂蜜等等。

最后,再来一起看看春季宝宝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吧。

春季宝宝饮食注意事项

营养摄入丰富而均衡。钙、维生素、脂肪等都是宝宝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宝宝食用富含这些物质的食物,以获取充足的营养。富含这些物质的食物有鱼、虾、牛奶、豆制品、鸡肉、牛肉、各种绿色蔬菜和水果、芝麻、花生、核桃等等。

谨防饮食上火。春季多风,气候较为干燥,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以防缺水。另外,还要注意应尽量少给宝宝油腻、油炸等食物,以免上火;橘子等温性水果也不宜过多给宝宝食用。

过敏宝宝慎选食物。春季是宝宝过敏高发的季节,因此家长在其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尤其是过敏体质的宝宝,更应要小心饮食,鱼、虾、蟹、牛肉、牛奶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不宜食用。一旦宝宝出现饮食过敏的现象,应尽快到医院检查诊治,以免过敏反应越加严重。

在初春的此时,爸爸妈妈要为宝宝安排好日常饮食哦。

寒露养生饮食四原则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进入寒露后,天气逐渐变冷,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这一时节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所以要因时制宜,安排好日常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寒露时节饮食要牢记四原则,下面一起来看看!

1、多吃山药、莲藕等“根”菜

寒露节气养生保健不妨多吃些山药、莲藕等“根”菜。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

2、多食蜂蜜预防秋躁

寒露时节要注意预防秋躁,在饮食调理上应常食蜂蜜少食辣。秋躁时节,还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

3、多吃含水分多的水果

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苹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4、少食辛辣刺激、香燥、熏烤

此外,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秋季饮食五大原则 忌燥忌生冷多食蔬菜

立秋过去也有好一段时间了,各地的高温也都在渐渐降下来,部分地区已经感受到秋风起的凉意,又到好吃的饕客嘴馋的时候。然而燥热、寒凉的饮食可能令肺部受寒风燥,因此在秋季开始之际,小编认为饮食上要注意,要用食疗养肺,调养生息,否则秋燥伤肺,则冬季来临时易出现肺系疾病,所以秋季养肺显得尤为重要。

秋季养生 饮食5大原则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

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建议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4、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养生小常识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5、适当吃一些解暑清凉的食物

一般来说,喝些绿豆汤,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小满节气如何饮食 五款食谱健脾化湿

今天是夏季的第一个气节结束了迎来了第二个气节小满,小满节气正值5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因此,小满养生注意健脾化湿为主。下面为你介绍几款适合此节气的食谱。

白鲫滚荷包蛋:

配料:白鲫鱼500克、鸡蛋3个、生姜3片、胡椒粉适量。

做法:白鲫鱼宰洗净,慢火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铲起;鸡蛋煎为荷包蛋状,铲起;起油镬爆香姜片,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武火滚沸,下白鲫鱼滚片刻,下荷包蛋,滚沸后撒入适量食盐、胡椒粉便可。

功效:祛湿开胃

荸荠冰糖藕羹:

配料:荸荠250克,藕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沙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分钟时,加入如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芹菜拌豆腐:

配料: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个少许。

做法: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

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搅匀即成。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特点:清凉适口,夏令佳菜。

冬瓜草鱼煲:

配料:冬瓜500克,草鱼250克,食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沙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一同放入沙锅内,先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至2小时左右,汤见白色,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风、利湿、除热。

青椒炒鸭块:

配料:青椒150克,鸭脯肉200克,鸡蛋1个,黄酒、盐、干淀粉、鲜汤、味精、水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鸭脯肉劈成2寸长、6分宽的薄片,用清水洗净后淋干;将鸡蛋取清和干淀粉、盐搅匀与鸭片一起拌匀上浆;青椒去籽、去蒂洗净后切片。

锅烧热后加油烧至四成热,将鸭片下锅,用勺划散,炒至八成熟时,放入青椒,待鸭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

锅内留少许油,加入盐、酒、鲜汤、烧至滚开后,再将鸭片、青椒倒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装盘即成。

功效:温中健脾,利水消肿。

推荐阅读:

  1. 春季宝宝饮食的注意事项
  2. 寒露养生饮食四原则
  3. 秋季饮食五大原则 忌燥忌生冷多食蔬菜
  4. 小满节气如何饮食 五款食谱健脾化湿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iji/6200.html
本文标签: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