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夏季6大常见病 拔罐治疗效果赞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6-05-31

夏季6大常见病 拔罐治疗效果赞

对于拔罐这种中医疗法,我们并不陌生,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养生方法,很多人有时间也会拔罐。拔罐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对于夏季常见的六大疾病,拔罐治疗的效果非常赞哦。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下吧。拔罐是非常古老的中医养生方法中的一种,而且还很受人们的追捧呢,那么为什么拔罐那么好呢,能够治疗哪些疾病呢?

夏季是一年四季当中拔火罐的旺季,很多人也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拔罐治病多种疾病,夏季是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也是人体气血充盈的时候,在此时拔罐乃是最佳时机。拔罐的好处有很多,它具有温补阳气、增强体质,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活血化瘀等养生治病作用。所以对于夏季的一些常见病,不妨试一试家庭拔罐疗法,一拔就灵,让治病也变得如此简单!

一、夏季暑湿感冒

由于夏季天气比较闷热,湿度较大,此时为了降温大家比较宜贪凉,比如吹空调、洗凉水澡等,这样极易引发夏季感冒。夏季感冒中医上又称为暑湿感冒,同时又被老百姓称为“热伤风”。夏季多见暑湿感冒,以发热、汗出但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头痛、头胀、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症状。

拔罐疗法:可在肺俞、至阳、阴陵泉、足三里、曲泽、委中等穴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也可沿背部膀胱经穴走罐,走罐处可以涂搽姜汁作为润滑剂,来回走罐以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最后将罐留在大椎、肺俞穴20分钟。

注意:但是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发高热的话,那么久不要再拔罐了哦。

二、中暑

夏季时节气温较高,且湿度较大,在这样的高温湿热环境中待久了,由于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去,致使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而引发中暑的症状。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对于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来说,其主要表现为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而重症中暑则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拔罐疗法:可以选用大椎、委中、外关,配合中冲、十宣、脊椎两侧、关冲,采用单纯拔罐或刺络拔罐,留罐5分钟。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后走罐;中冲、关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不拔罐。

三、头痛

夏季是头痛的多发季节,由于变幻不定的夏季气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头痛的症状。那么,面对夏季多发的头痛症,我们该怎么办呢?

拔罐疗法:如果头痛的部位在头侧面,疼痛为胀痛、跳痛,伴随头晕、眼干等症状,可选择风池、肩井、阳陵泉等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进行拔罐;头顶痛常和情志有关,可选择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如肝俞、肾俞进行拔罐;如果头痛的部位在前额,要选择胃俞、足三里等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进行拔罐,配合刮痧效果更好。

四、肠胃病

夏季还有一个高发病那就是肠胃病,每年到夏天的时候,来医院看肠胃病的人就非常的多,这是为什么呢,拔罐又是如何治疗肠胃病的呢?夏季时节,气温较高,很多人便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来给自己的身体降温,比如那些水灵灵的瓜果梨桃,清凉爽口的啤酒、雪糕等,殊不知,这样很容易引发肠胃病。

拔罐疗法:常选肝俞、脾俞、胃俞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日为一个疗程。

五、颈肩腰腿痛

现在很多人都在面临着颈肩腰腿痛的苦恼,尤其是在发作的时候更是让人痛苦不堪。虽然颈肩腰腿痛为冬季多发病,但是中医上素有“冬病夏治”之说,而夏季也正是治病颈肩腰腿痛的最佳时节。

拔罐疗法:在家里用火罐治疗颈肩腰腿痛时,可以遵循“哪痛拔哪”的原则。

六、风湿性关节炎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风湿性关节炎只会在寒冷、潮湿的天气里犯病,其实不然,在夏季的时候依旧可以让人痛苦不已。由于夏季天气较为炎热,有不少的人喜欢吹空调,吹风扇,让自己身体的各个关节暴露在冷风之下,这样同样会患上风湿病。

拔罐疗法:腰上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每个部位拔4~8罐,留罐时间约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

如何正确拔罐?

如何正确拔罐 拔罐应该保持什么体位更好

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拔罐可以针对痛楚,也可以拔寒拔湿,那如何正确拔罐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学学吧。

如何正确拔罐?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的时实际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拔罐时,具体选择哪种体位,要根据拔罐部位、舒适度等而定。拔罐时,可灵活掌握。

拔罐水泡该怎么处理 七方法有效防止起水泡

拔罐时,罐印出现水珠,皮肤出现水泡、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反应。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这是热湿毒的反应。水泡小者,只须小心防止擦破,可待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可用消毒针在水泡跟部将其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无消毒工具切忌自行处理,应到医院或诊所处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拔罐水泡如何处理最好。

处理方法:

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好就行了;

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建议去中医院找医生处理。

拔火罐事项有效防止起水泡:

一、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二、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三、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四、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五、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六、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七、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八、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拔罐治疗夏季空调肩

近段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遭受酷暑的折磨,而空调是快速降温的最好帮手。但人们在空调下享受凉爽的同时,健康也受到了影响。

在临床上,经常能遇到因颈肩酸痛、手臂麻木甚至不能抬举等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其原因就在于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低温环境使血管急剧收缩、血流不畅,造成颈肩部肌肉纤维受损、受冷,从而使局部疼痛。尤其是老人以及常穿露肩、露背装的女性,更容易诱发肩周炎、颈椎病等。

从中医的角度讲,在空调房里待久了,肩膀和腰背容易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找到痛点,用力按一按。但要想效果更好,可以拔拔火罐,能快速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功效。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根据疼痛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注意皮肤有溃疡、水肿的不宜拔罐。

针对空调造成的颈肩痛,选择拔罐的部位可以有以下几种:首先可以在颈肩部寻找痛点,即用手指按压疼痛最厉害的部位拔罐;也可以围绕肩胛骨的边缘施罐,将风寒湿气从骨缝间拔出;再者可以依照穴位拔罐,常用的有: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肩井穴,位于两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肩髎穴,手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的凹陷中;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手臂内收时,腋后纹上一中指宽的部位。

此外,还可以烧制一些热姜汤,加少许盐和醋,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也能缓解疼痛。以上均是家庭保健的简易方法,具体治疗还要视病情轻重而定,必要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拔罐应注意事项禁忌

拔罐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罐。

孕妇、月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推荐阅读:

  1. 如何正确拔罐?
  2. 拔罐水泡该怎么处理 七方法有效防止起水泡
  3. 拔罐治疗夏季空调肩
  4. 拔罐应注意事项禁忌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12981.html
本文标签: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