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头面部刮痧技巧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3-08-30

面部经脉气血淤滞是引起皮肤色斑、晦暗的重要原因。通过刮痧,可以发现皮下有颗粒样、结节样组织,肌肉紧张、僵硬、温度异常或疼痛反应等,这些都是经脉不畅通的表现。用刮痧板找到并逐一疏通这些节点,可以清除沉淀在皮肤深层的毒素及其他代谢废物,改善面部的气血供应,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

刮痧的手法 头面部刮痧技巧

(1)施痧者在患者前额部涂抹少许介质(面部可以用一些化妆品作为介质),开始施痧。施痧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额部从前发际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并点揉印堂穴,百会穴和两头维穴。

(2)以印堂穴为中点,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前额,止于两侧太阳穴,点揉太阳穴。以皮肤红润为度。

(3)患者闭目。施痧者用舌ij板轻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轻揉患者的两侧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4)施痧者用刮板轻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围,点揉人中穴和承浆穴。

(5)在患者两侧面颊涂抹少许介质,施痧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轻轻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轻轻点揉患者两侧耳门、听宫、听会穴,以面部皮肤红润为度。

注意:头面部进行刮痧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刮板操作时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头面部皮肤十分薄,而且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因此用力宜轻柔缓和,切忌用力过重、过猛,以免损伤头面部皮肤而影响患者颜面部美观。

刮痧可帮助疏通经络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

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祛湿,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刮痧能促进代谢,排出毒素 人体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春季刮痧能增强免疫

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血海穴

定位方法: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两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后,会在膝盖内侧看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顶端就是血海穴。

刮痧作用:可辅助缓解月经不调、闭经、气逆腹胀、湿疹、皮肤瘙痒、贫血等状况。

丰隆穴

定位方法: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拇指)。

刮痧作用:中医认为湿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湿、清神志,尤其适合初秋里湿邪较盛的人群,可辅助缓解痰湿诱发的胸腹痛、呕吐、便秘、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等状况。

阴陵泉穴

定位方法: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处于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

刮痧作用:体内有湿就容易感受外湿,别让体内湿邪太大,除了外散还要内化一部分。在阴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内化湿邪的作用,还可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辅助缓解腹胀、泄泻、水肿、膝痛等。

中脘穴

定位方法:位于上腹部,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可仰卧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刮痧作用:这个穴位对于缓解伏天暑湿造成的腹胀、反胃、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此外,对于秋燥失眠等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地机穴

定位方法: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在阴陵泉穴直下3寸,即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刮痧作用:地机穴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功效,可用于辅助缓解腹痛、腹泻、水肿、月经不调、痛经等状况。

天枢穴

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两寸处。

刮痧作用:在祛淤邪的同时要给邪出路,在此穴位刮痧可加速促使湿邪、毒邪从粪便排出,起到缓解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上述六大穴位是清热除湿必须刮痧的穴位,不过,刮痧次数不能太频繁,每周2到3次即可,刮痧场所的选择也要慎重,一定要到专业的地方方能达到清热除湿、养生保健之效。

推荐阅读:

  1. 刮痧可帮助疏通经络
  2. 春季刮痧能增强免疫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1725.html
本文标签: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