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太溪穴位准确位置图以及作用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7-07-05

太溪穴位置

太溪穴位准确的位置在红点的位置,在脚后跟那。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房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二个。

太溪穴的作用

主治咳嗽.痰多.心疼.尿黄.便密.疲劳.阳痿.月经不调.神经衰月.下肢瘫痪.肾炎.膀胱炎等.

按太溪穴的注意事项

顺为补,逆为泻。轻为补,重为泻。指压法,一个穴位一般5-10分钟就可以。

在进行按摩时,我们可以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太溪穴,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一定要柔合,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一年四季都可以按揉太溪穴,春秋天气干燥时可按揉的时间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这样可以更好地防燥养阴;夏天的时候按揉的时间要短一些,夏季湿气较重,按揉时间长了,体内的阴气过重反而不利身体;冬季每天按揉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几乎可抗百病——太溪穴,不了解太可惜了

按揉太溪,巧治以下毛病!

1、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2、有很多女性灸友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这时揉太溪穴很管用。

3、有的人肾绞痛,尤其是体内有肾结石的时候肾绞痛,那么平常多揉太溪穴就能防治这种症状。

3、有人痛风、尿酸过高,这是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这个问题解决。有人得了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

4、太溪穴还可以治先天性抽搐。如果大脑受伤,它还有辅助调养的功效。因为脑髓是肾所主,跟肾经有极大关系,所以要想调养后天受伤的大脑,就要好好刺激太溪穴。

5、有的人患有厌食症。古人管厌食症叫饥不欲食,看到吃的东西虽然饿,可就是吃不下去,这也是肾虚造成的。因为肾经的循行路线是从喉咙直接通着肠胃,所以太溪穴还能治疗厌食症。

6、还有像胸闷,支气管炎、哮喘等,太溪穴都可以治。因为肾经都经过这些病所发的位置。

7、老年痴呆也是肾虚的一种表现。而打通肾经就可以防治包括老年痴呆在内的各种老化症状。

8、去医院体检,90 %的人都患有慢性咽炎,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9、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其实,我们不要光想着什么能治老年痴呆、治耳鸣、治牙齿松动,要把病症的源头找到——只要把肾经打通,这些症状就会全没了!

艾灸太溪穴竟可以治这三种病!99%的人不知道!

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

1、跟骨骨质增生

按:本病属 “痹证”范畴,多因扭伤或受寒凉而诱因,而使经络气血闭塞不畅,风寒凝结筋脉骨骼,伤及筋骨而使其增生,压迫正常组织,出现炎性水肿,致疼痛、 麻木等症状,取肾经原穴太溪,施于补法,具有强壮筋骨之效,使挛缩组织松解,解除病灶对神经、 血管的压迫和刺激,消除炎性水肿,促进血液循环。 取之该穴即有局部激发经气作用,又有疏通经脉之功,局部刺激与经络相结合,加之艾灸温散寒邪,共奏疏经活络,散寒止痛之目的。

2、鸡眼

本病为足底部长期受挤压而伤及经络,气血瘀滞足底,而使不通则痛。 《灵枢·经脉篇》:“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 根据经脉所循及所主病症,选太溪穴,针刺后出现得气反应,使气至病所,以促阻滞的经气流通,因而使 “不通则痛”变为 “通则不痛”,药物的注入,使得气感延长,加之艾灸通经活络,脉脉艾灸提醒您温热以使药液吸收,以达止痛、 活络、 通经之目的。

3、足踝水肿

太溪为肾经之输、原穴,为五输穴之土穴, 水肿为肾阳虚之象, 临床施于补法, 具有温补肾阳之功效。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滞之处,具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之功效,该穴主治下肢厥冷,足踝肿痛,施于补法,再加之于艾灸,以补肾阳,共奏温经祛湿,温阳活脉之效。

太溪穴: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

【定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释义】

中冲。中,与外相对,指中冲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

【操作要点】

直刺0.5-1.0寸。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养生保健】

盘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的太溪穴,按压时先按顺时针方向旋按20次,然后再按逆时针旋按20次,然后以相同的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左侧的太溪穴。

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每天2次。可缓解咽喉肿痛、干燥,以及手脚怕冷、发凉等。

【每日一穴】太溪穴:滋阴益肾

人体穴位之一。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

【取穴位置】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生气。

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呼吸系统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五官科系统疾病: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其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穴位配伍】


配肾俞、志室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腧穴学》);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

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穴位按摩】


经常按揉太溪穴这个重要的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经的流注时间,即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觉。

推荐阅读:

  1. 几乎可抗百病——太溪穴,不了解太可惜了
  2. 艾灸太溪穴竟可以治这三种病!99%的人不知道!
  3. 太溪穴: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
  4. 【每日一穴】太溪穴:滋阴益肾
  5. 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0340.html
本文标签:太溪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