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八种常用养生中药 这样吃效果最好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7-07-10

现在我们中老年人也和很多老中医药学者一样,有自我保健的习惯,比如吃点枸杞子、三七粉等,帮助稳定血压,提振阳气。

下面我们收集了最常用的中药、保养品的日常,每次安全保健用量,大家可以遵照参考食用。保养就是要养着,千万不要图快!

三七粉


三七粉,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美容、祛斑、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心绞痛、冠心病、胆固醇等心脑血管疾病方面。

三七粉虽然属于名贵中药材,但是没有具体的使用期限,并且它本身没有毒性,非常适合日常保健。三七粉确实功效显著,好的三七粉,吃4个月左右,身体机能会有一定的变化。

服用方法:可以直接泡水喝下去,也可以合着牛奶一起喝。每天早晨吃早餐后服用一次,中午吃一次,晚上睡觉前吃一次。早晚吃的两次尤为重要,是人体吸收最好的两个时段。

保健用量:三七粉每次服用2~3克,每天服用2~3次。保健用量,一次不能超过3克。

决明子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

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有腹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服用方法: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泡水喝茶、手抓干嚼最好。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20克。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服用方法:含化之后干嚼吞下、泡水。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流鼻血。

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

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

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胖大海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

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菊花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

服用方法: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


金银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热,又能散表热。因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宜长期饮用,尤其是脾胃虚寒、阴证疮疡或气虚体弱的人,以及月经期女性不能服用。

服用方法: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酌加冰糖或蜂蜜。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9~30克。

喝了中药拉肚子怎么回事

喝了中药拉肚子,考虑是以下原因引起的:一、辩证不准确、处方不对症。比如说虚症用了通腹、泻热的药物,喝了中药之后就会出现拉肚子。二、对症治疗本身辨证准确、处方、用药也比较准,如大便秘结、胀腹等不同的疾病,中药里面加了清热泻火的药物,喝了中药以后就会出现拉肚子。这是正常的现象。三、如果中药饮片里面出现了发霉的现象,吃了这些中药也会出现拉肚子。

乳腺增生吃中药能治好吗

  乳腺增生吃中药可以治好。乳腺增生主要症状是乳房内会有周期性疼痛,乳房发硬以及胀痛等不适,与患者体内激素紊乱有关系。

  吃中药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另外也能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症状。平时建议患者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乳腺超声,避免吃雌激素含量多的食物,必要时候要遵医嘱经常使用中药调理。

调肝必备:那些常用的调肝中药!

导读: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都由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油腻、甜食、重口味的食物不加忌口,饥一顿、饱一顿不予调控,再加上烟酒的刺激、得不到保障的睡眠,都有可能就会给肝带来沉重的负担,刚强之肝在承受不了重压时,也会累垮,临床上各种肝病时常有之,那有哪些常用的中药可用?且看正文!

1.柴胡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临证配伍】

柴胡配黄芩: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安胎之功效。这一配伍取自小柴胡汤,柴胡泄半表半里之外邪,黄芩泄半表半里之里邪,两者相配和解少阳邪热,用于少阳半表半里之证;又柴胡长于解郁,黄芩善泄热,相配既能疏理肝胆气机,又能清泄内蕴湿热。

柴胡配白芍:这一配伍取自四逆散,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敛阴,一散一敛,有疏肝和血止痛功效;又白芍配柴胡可以防止柴胡过于疏散。

柴胡配枳壳:这一配伍取自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宽胸理气而降浊,一升清,一降浊,能调和肝脾,疏理气机,用于肝脾气滞之证。

柴胡配薄荷:这一配伍取自逍遥散,柴胡升散解郁,薄荷凉散疏肝,二者相伍,疏肝解郁,用于肝气郁滞之证。

柴胡配青皮:青皮味苦、性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在这一配伍中,柴胡疏肝解郁而升,青皮破气、疏肝而沉降,二者相配,一升一降,畅达气机,有疏肝理气之功效。

2.佛手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

【临证配伍】

佛手配瓜蒌皮:瓜蒌皮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有润肺化痰、利气宽胸之功效。这一配伍中,佛手理气化痰,瓜蒌皮理气通络化痰,两者相合,理气通络化痰,治疗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等症。

佛手配香附:佛手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香附行气活血,二者相合,治疗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

3.青皮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胃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等。

【临证配伍】

青皮配香附:青皮疏肝止痛,香附行气止痛。两者相伍,相须相使,疏肝理气止痛功效更佳,用于肝郁气滞之证。

青皮配橘核:橘核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青皮、橘核均能散结止痛,两者相配则散结止痛效果显著,治疗胸胁及睾丸疼痛等症。

青皮配白芥子: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青皮长于破气散结,白芥子偏于利气豁痰,二者相配能行气消痰,治疗瘰疬痰核等。

4.川楝子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等。

【临证配伍】

川楝子配小茴香: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之功效。这一配伍来自天台乌药散,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止痛,两者相配,既疏肝又温肝肾、散寒止痛,用于寒凝肝脉,肝经郁滞之腹痛等症。

川楝子配当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这一配伍来自一贯煎,川楝子理气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柔肝止痛,两者相配有疏郁止痛、养血柔肝的功效。

川楝子配青皮:二者都能疏肝利气止痛,而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两者相配有疏肝理气、散结破坚止痛的功效。

5.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肾、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临证配伍】

牡丹皮配赤芍:这一配伍来自犀角地黄汤,二者均能凉血活血化瘀,相配可用于热伤营血证。

牡丹皮配桂枝:这一配伍来自桂枝茯苓丸,取牡丹皮活血祛瘀,桂枝温阳通脉行血,二者相配,通脉活血止痛功效更佳。

牡丹皮配白菊花:牡丹皮清热凉血,白菊花平肝泻火,两者相配,清热凉血平肝。

6.龙胆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以及热病惊风抽搐。

【临证配伍】

柴胡配龙胆草:这一配伍取自龙胆泻肝汤,柴胡疏泄升散,升肝胆清阳;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一升一降,合用可除肝胆湿热郁滞,用于湿热下注之证。

龙胆草配茵陈:茵陈味辛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之功。两者均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效,茵陈且善退黄,合用则疏肝利胆退黄之功倍增。

7.白菊花

【性味归经】微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临证配伍】

白菊花配桑叶: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之功效。这一配伍来自桑菊饮,白菊花凉血明目作用较显著,桑叶润肺止咳作用较强,二者相须为用,可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等。

白菊花配钩藤:钩藤味甘苦、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功效。两者均能平肝、疏散风热,但白菊花偏于疏风泄热,钩藤偏于息风止痉,二者相伍,具有平肝泄热、息风之功效。

白菊花配枸杞:这一配伍来自杞菊地黄丸,白菊花清泄肝热,枸杞滋补肝肾,两者相伍,滋肝肾,清头目,用于肝肾亏虚所致视物不清、迎风流泪等症。

白菊花配川芎: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菊花偏入肝经气分,泄热疏风;川芎偏入肝经血分,活血祛风止痛。两者相伍为用,清热祛风止痛,用于风热头痛。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之胸腹诸痛证。

【临证配伍】

乌药配吴茱萸:乌药理气散寒止痛,吴茱萸疏肝下气,温脾肾寒湿而止痛,二者相配则疏肝散寒止痛功效增强。

乌药配木香:二者均能行气止痛,但乌药偏于温散下焦,木香偏于行滞消积,两者相配,行气止痛功效尤佳。

9.吴茱萸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等。

【临证配伍】

吴茱萸配生姜:这一配伍来自吴茱萸汤,二者均有温胃散寒止呕之效,但吴茱萸重在降逆,生姜偏于宣通,相配则降逆止呕功效更佳。

吴茱萸配干姜:二者都有散寒止呕止痛功能,吴茱萸偏于开郁降逆,干姜偏于温中止呕,合用则温中散寒、降逆止痛。

10.酸枣仁

【性味归经】味、酸,平。入心、脾、肝、胆经。

【功效主治】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用于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等。

【临证配伍】

酸枣仁配五味子:这一配伍来自天王补心丹,酸枣仁养血安神,五味子敛气生津、补益心神,两者相配有养心血、宁心神之功效。

酸枣仁配生地黄:这一配伍来自天王补心丹,二者均能养血,但酸枣仁偏于养肝血,生地黄偏于滋肾阴,两者相配有补益肝肾、养血安神之功效。

酸枣仁配丹参:这一配伍来自天王补心丹,酸枣仁养血安神,丹参活血、凉血除烦,两者相配有养血行血、安神除烦之功效。

酸枣仁配知母:这一配伍来自酸枣仁汤,酸枣仁养血安神,知母滋阴清热,两者相伍具有养血滋阴、清热安神之功效。

酸枣仁配焦山栀:酸枣仁养血安神,焦山栀清心降火,二者相配有养血清心安神之功效。

11.白芍

【性味归经】苦、酸,凉。归肝、脾经。

【功效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用于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临证配伍】

白芍配熟地黄: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之功。这一配伍来自四物汤,白芍敛阴养血,熟地黄滋阴补血,两者相配养阴补血之功显著。

白芍配石决明:石决明味咸、性平,归肝经,具有平肝息风、潜阳明目之功效。白芍养血柔肝,石决明平肝潜阳,二者相须为用养血平肝功效显著,用于肝血不足,头失濡养之眩晕、头痛等症。

白芍配木香: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肺经,具有行气止痛之功。白芍和血止痛,生木香行气止痛,二者相配行气和血、缓急止痛。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润发美肤怎么办?我推荐这五种中药膳

气温高,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出汗增多,使人体失去大量水分和无机盐的同时,强烈的紫外线对皮肤和头发造成很大威胁,使皮肤角化失去弹性。那么夏日如何润发美肤?试试下面五款中医调理药膳方:

醋泡核桃仁

原料:250克核桃仁,500克醋

制法:

选一个干净的能密封的玻璃瓶,然后取250克核桃仁与500克醋混合放入杯中,密封10天后就可以吃了。在吃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只吃核桃仁,最好找个生 活中用的小勺,每次盛一勺,连醋一起食用,醋泡核桃仁像醋泡花生一样,也是一道不错的开胃小菜,它不仅能健胃消食,还能防病保健。

核桃仁营养价值非常高,可健胃、补血、润肺、养神、润肤黑发。

海带炖鸡

原料:净鸡1只(约1500克),水发海带400克,材料酒、精盐、味精、葱花、姜片、青椒、青椒粉、花生油各适量。

制法:

(1)将鸡宰杀,去毛,去内脏,剁成块;将海带洗净,切成菱形块。

(2)锅内放入清水,将鸡块下入锅内,开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加入花生油、葱花、姜片、花椒、胡椒粉、料酒、海带块,炖烧至鸡肉熟烂时,加入精盐、味精,烧至鸡肉入味,即出锅装汤盆。

鸡与海带相炖,具有补虚、益气、软坚散节、润肤乌发的作用,亦可治疗淋巴结核、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因此,这道菜是润肤、乌发的健康食品。

枸杞人参甲鱼

效果:滋润肌肤,清热凉血,滋阴补血

材料:甲鱼500克,人参20克,枸杞15克,材料酒10克,生姜5克,葱10克,盐3克,鸡精2克,鸡油25克,胡椒粉2克

做法:洗枸杞,去除杂质的人参润软,切薄片姜切片,切葱。把甲鱼、枸杞子、人参、料酒、姜、葱放入锅中,加水3升左右,武火沸腾,用文火炖45分钟,加盐、鸡精、鸡油、胡椒粉即可。

玉竹炒番茄鸡蛋

功效:清热解毒,滋补气血,润肤养颜

材料:玉竹20克,番茄2个,鸡蛋1个,盐2克,鸡精2克,素油30克。

做法:西红柿去皮切丝,玉竹浸泡一夜,切2厘米长的薄片。将盐、鸡精放入破碎的鸡蛋中搅拌,炒过程中加入素油,烧至6成热时,加入鸡蛋糊,煎至金黄色加入剩馀食材,炒过后加入少许盐即可。

胡桃枸杞粥

效果:益气健脾、补肺肾、养颜润肤

材料:胡桃肉30克、枸杞30克、糯米150克、黄精、姜各15克、糖60克。

做法:将胡桃肉、枸杞、黄精、姜加水适量,用中火煮沸后,加糯米、白糖,煮至米烂成粥,即可食用。

推荐阅读:

  1. 喝了中药拉肚子怎么回事
  2. 乳腺增生吃中药能治好吗
  3. 调肝必备:那些常用的调肝中药!
  4. 润发美肤怎么办?我推荐这五种中药膳
  5. 中药黄荆叶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0493.html
本文标签: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