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常按七穴位延年益寿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3-12-13

现在养生已经成为了非常受人关注的话题,然而中医养生也越来越受人们的爱戴,很多人都喜欢利用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不仅有助身体的健康,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常按这些穴位可延年益寿。

神门穴:神门穴对于心悸以及心慌失眠都有很好的疗效。

位置: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尺泽穴: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位置: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天枢穴: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位置: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列缺穴: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另外风寒引起的头东也可按此穴。

位置: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内关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位置: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委中穴: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应采取一点一放的按法,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位置: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血海穴:补虚养肝,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以上的穴位,对付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对健康大有裨益,在闲暇的时候不妨按按吧。

中医的四大神奇穴位

中医的4大神奇穴位分别是什么?中医有个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首歌诀出自明代的《针灸大成》,里面介绍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个穴位。这4个穴位主治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全身诸多病症,不论虚、实、寒、热皆可选用。

头项寻列缺

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上,指尖下凹陷处即是列缺穴。列缺有宣畅头颈部经气、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来治疗头颈部疾患,如头痛、咳嗽、过敏性鼻炎、颈项强痛等。

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是胃经的合土穴。胃经与心、肝、胆、脾、肺、大肠、小肠有着经络上的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因此,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肠导滞的功效。凡是肚腹的病,均可取此穴。

腰背委中求

委中穴位于膝盖的正后方,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土穴。足太阳经脉从头向下到足,直贯背脊及腰部。委中有舒筋活络、理气和血、祛风散寒的功效,是治疗腰背疾患的要穴。对于急性腰扭伤、风寒湿热之邪所致腰痛及肾虚腰痛者都可用。

面口合谷收

合谷又名虎口,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能治疗手指、手腕、肘臂、肩、颈项、喉咙、面颊、牙齿、鼻、口唇部位的疾患,对于头痛、眩晕、耳鸣、牙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炎、眼病等疾患疗效显著。因此,《玉龙歌》中有“头面纵有诸般证,一针合谷效通神”的语句

穴位治疗感冒有奇效

感冒发烧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发烧症状,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而引起的。感冒发烧,是常见的生活小病,对于这样的小病,其实我们自己是可以应对的。这里介绍几个常用的退烧穴位,合理使用,往往有奇效。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曲池、合谷、外关穴: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刮痧疗法是人们常用的民间疗法之一,对高热也有奇效。可以选用上述穴位进行刮痧,也可以选背部沿督脉和膀胱经、腋窝、肘窝较大面积处,自上而下,先轻后重,刮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痧点即可。

上述方法仅适合于应急,要想彻底退热,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所以病人应该首先去医院。

中医按摩穴位好入睡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于是常常有失眠的困扰,服用镇静安眠剂的后遗症使得失眠的压力又增加一项。以按摩的方式来促进睡眠,不失为一个放松全身肌肉有助安然入眠的好方法。

经常失眠的人在中医的观点来说是属于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头面按摩时配合穴位可具有疏通经络,调节阴阳的作用。

头面按摩法具有醒脑提神,镇静安眠,降压止痛,疗眩息晕,润肤养颜的功效。临床应用于头痛、失眠症、内耳眩晕症。

头面按摩,只需端坐按摩以下穴位:

1.天门开穴法: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二侧。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2.百会穴点按掌摩法: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3.玉锤叩击法:以指尖作锤,双手同时进行,从后向前,从左至右叩击整个头部,反复依次紧叩,不可遗漏。叩击时由腕部发力,甩力均匀,不可太重,不可太轻,以有较强的振荡感而不觉疼痛为度。约1分钟。

4.十指梳理法: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手法以揉为主,柔中带刚。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

5.抚摩静息法:用双掌分别摩头、摩面、摩颊。手法轻揉,约1分钟,再结束整个按摩疗程。

脖子落枕穴位操按摩

人的一生,有1/4—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如果不注意用枕保健,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的韧带、关节囊和筋膜松弛,到了颈部慢性劳损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比注意用枕保健的人提前出现“落枕”现象。

一、肌肉扭伤

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二、受风寒

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三、劳累导致

临床统计发现,落枕病人多与每天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机体透支引发气虚有关。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当气无法推动血运行时,颈部再感受寒邪,必然会导致落枕。

缓解落枕脖子痛的方法

一、简易保健操

1.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

2.用小鱼际由肩颈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轻快迅速击打两分钟左右。

3.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1-2分钟。

4.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待有酸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

5.最后进行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此动作应缓慢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预防落枕,主要注意睡眠姿势和枕头不宜过高。

二、按摩内关穴位

内关穴位于前臂屈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的主要功效是宁心安神、疏肝和胃、止痛。

操作方法:首先,操作者先将自己的右手拇指指甲剪短,然后,操作者左手握住患侧的手背,使其腕关节适当屈曲,以便使腕部的腕屈肌群的肌腱松弛。随即,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4指放在内关穴位的背侧,拇指用力掐住内关穴位,使患者感到上肢、肩及颈部有酸、沉、困之感。

三、热敷

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四、贴药膏

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推荐阅读:

  1. 中医的四大神奇穴位
  2. 穴位治疗感冒有奇效
  3. 中医按摩穴位好入睡
  4. 脖子落枕穴位操按摩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561.html
本文标签: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