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小小穴位大功效,常按养生身体好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22-08-28

穴位是皮肤表面的井口,一个穴位就是一个窗口,气血在体内流动,通过穴位发现身体的具体情况,同时可通过穴位途径来调理内部气血,中医讲每天按摩几分钟穴位不仅养生,还能缓解病病,今天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可以缓解心胸疾病的穴位:

1、心绞疼痛——内关穴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内关穴能增强肺脏功能,也能增强心脏功能,是对心脏调节作用最强的穴位之一。内关穴是治疗心血管病的首选穴位,对心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刺激内关穴对心脏疾病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也就是说,在心跳过快时能使心跳慢下来恢复正常;在心跳过慢时,振奋心脏,使心跳快起来,直至恢复正常。特别是心绞痛发作时,指掐内关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方法为:以一手拇指指腹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位,先向下按,再做按揉,两手交替进行。对心动过速者,手法由轻渐重,同时可配合震颤及轻揉;对心动过缓者,用强刺激手法。平时则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转各10次,然后紧压1分钟。我们平时可通过按揉内关穴来保养心脏,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疾患的朋友更可以来做一做。可在每晚的戌时来按揉内关穴,此时是心包经旺盛的时间,此时按揉内关可增加心脏的代谢和泵血能力。用拇指按下对侧内关穴持续揉半分钟,然后松开。如此一按一放,每次至少按揉三分钟,两手交替进行,先左后右。注意操作时不可憋气。

2、心动过速——伏兔穴

我们形容心跳快、心慌时,会形容像怀里揣个兔子。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找伏兔穴来帮忙。

方法:伏兔穴位于大腿前面,正坐屈膝成90度,对方以手腕掌第一横纹抵其膝上中点,手指并拢压在大腿上,中指到达的地方就是此穴。

3、胸闷烦热——曲泽穴

伸肘仰掌,肘部稍弯曲,在肘弯里可摸到一条大筋,即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尺侧),肘横纹上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方法:找到阿是穴后要重点按揉,直至痛感消失,心包经的阻滞情况会大大改善,心绞痛的发作间隔会明显延长。

4、胸闷气短——天泉穴

天泉穴的意思就是心脏之血会像高山流水一般源源不断供给全身。有些人经常感觉胸闷气短,去医院检查后诊断是心脏供血不足,就可以按揉天泉穴。

位置:掌心向上,握拳,屈臂时在大臂上会有凸起的肌肉,肌肉上方2寸的位置就是天泉穴。

总结:穴位按摩只能缓解身体不适,并不能根治疾病,如生病需及时就医。

小小穴位竟有奇用,太准了! 绝对实用!

没有事情的时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哪里痛就掐哪里,多掐几次就不痛了,血脉也就通了,让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养生其实好简单的,没有那些怕困难的朋友们说的哪么难。

手神门穴:

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

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合谷穴:

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

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

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风池穴:

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承泣穴:

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足三里穴:

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阳陵泉穴:

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改善腿酸腿粗。

推荐阅读:

  1. 小小穴位竟有奇用,太准了! 绝对实用!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60282.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