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对口腔溃疡/便秘/眩晕症都有好的疗效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22-01-19

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就是益气升阳、调和脾胃,是一种非常又名的中药方剂。所以大多数的气血、脾虚导致的病症,补气益中丸都有治疗效果,一起看看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对于口腔溃疡、便秘、脏腑下垂、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的新用法非常多。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

1、脏腑下垂

脏腑下垂是气虚的表现,像胃、子宫、大肠、小肠都可能出现下垂的情况,这个时候吃些补气益中丸可以很好的补气,支撑五脏六腑。

2、口腔溃疡

中医上认为口腔溃疡是脾胃不好的表现,迟迟好不了的口腔溃疡,可以试试补气益中丸,让溃疡快速的好转。

3、便秘

有的人便秘之后就感觉中气不足,走路都走不起来,气虚导致肠胃不能将垃圾毒素及时的排出去,补气益中丸将气补足,促进垃圾的代谢。

4、眩晕症

头晕眼花、看东西看不清楚,总感觉昏暗发黑,视物旋转等等,还有失眠多梦、恶心、心烦的症状,可以试试补气益中丸来改善。

5、冠心病心绞痛

补气益中丸以补气为主,还有理气活血、健脾胃的功效,适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心血管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和复方丹参滴丸搭配服用,能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

6、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补气益中丸有补血益气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消化系统,增强体质,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导致的遗尿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上常和知柏地黄丸搭配使用。

7、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有很大程度是气虚导致的,食物在气的固持下,被人体慢慢消化吸收,这个时候气虚了,就会腹泻。补中益气丸来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调整肠胃。

8、虚胖

虚胖看起来很虚的胖子,吃的不多但容易长肉,没有干活却总感觉累,这也是体内的气补足,运动不充分导致的,营养没吸收,垃圾排泄不出去,自然就胖了。服用补气益中丸,将中气扶起来。

9、支气管哮喘

补中益气丸使健脾胃、改善气虚、气陷得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好处,侧重于补肺脾的脏器虚损,那么气喘自然就平息了。

10、治疗眼睑下垂

眼睑下垂,眼睛很难睁大,还感觉发干、疼痛的人,吃补气益中丸,每天2次,一个1丸,服用半个月即可见效。

11、防治褥疮

补气益中丸服用2-3个月,褥疮可以明显的缩小,它含有的黄芪有改善血液循环、利尿、止汗的作用。当归有提高免疫、清热、镇痛、镇静的功效。

补气益中丸的功效确实有很多,但出现上述情况的人们,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运用该药物,不要自己擅自药。感冒发热、高血压的患者不宜服用。

补中益气丸治疗痔疮

  痔疮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肛肠疾病。患者一生中经常熬夜、久坐、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痔疮,引起血便、肛门扩张、肛门疼痛等不适症状。那么补中益气丸治疗痔疮?

  补中益气丸治疗痔疮

  补中益气丸对痔疮无明显疗效。痔疮主要由便秘、大便干燥、长时间蹲或坐大便以及怀孕期间腹压升高引起,导致肛门周围静脉回流受阻和静脉曲张。痔疮为Ⅰ、Ⅱ级,体积小,无明显症状。只需定期随访复查,可用云南白药软膏、马应龙痔疮软膏、九华痔疮栓、荣昌安泰栓等药物治疗。Ⅲ、Ⅳ级痔疮如果较大,排便后容易从肛门脱落,不易被自身吸收。还可伴有肛门周围肿胀、排便急促和沉重以及反复排便出血等症状。除了相应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手术。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周疾病,由直肠下部或肛管周围的黏膜静脉曲张引起。这种血管样病变与血栓形成引起的血管损伤、出血和局部疼痛有关。对于痔疮的治疗,饮食控制和保持大便通畅是最关键的。长期便秘或腹泻容易引起直肠或肛管,而这些黏膜血管是静脉曲张的,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和严重出血。

  在生活中如果发现疾病症状,要及时诊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希望这篇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补中益气丸有哪些副作用

补中益气丸在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药物,对身体的健康有非常多的益处,但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有些人可能不太了解副作用是什么;那么,补中益气丸有哪些副作用?

补中益气丸有哪些副作用

补中益气丸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常见的头晕和头痛,有些人还会出现耳鸣现象,甚至会引起血压上升,如果服用药量过大,还会导致出现热感冒,要是过敏体质会引起身体过敏,严重的会导致出现过敏性休克,所以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补中益气丸可以起到益气升阳的作用,并且具有调补脾胃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体倦乏力现象。

由于补中益气丸当中的黄芪、升麻、柴胡、陈皮这些药物有一定的升举阳气作用,因此对于阳气不足而导致的脏器下垂可以起到改善作用。补中益气丸还具有甘温除热的功效,对于气虚所致的内伤发热也有一定治疗效果,这种发热主要以低热为主,伴有气虚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并且服此药期间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不宜服用。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避免劳累过度。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慢性咽炎也适用(感冒发热不要用)

补中益气丸是由党参、炙黄芪、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陈皮、柴胡组成,它的功效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可以补中益气,具体来说,它的用途可以达13种之多,有非常多的功效。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

1、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是中医上的术语,一般来说脾胃虚弱的表现是,我们的舌头颜色比较白,在平时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精气神不够足,吃饭也经常吃不下去,感到没有胃口,而补中益气丸,可帮助缓解由它引发的系列症状。

2、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也是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的,慢性咽炎的人,总是感觉喉咙里面有东西,还有咽痛的感觉,如果喝了冷水,碰了寒气,又会干咳个不停。

3、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一般是有气虚而来,那什么是中气下陷呢,中气下陷的人会表现出懒得说话,感觉没有力气一样,脸部发黄,还经常感觉晕晕的,这可能是和经常的劳累有关系,而补肺益气丸,是可以帮助缓解的,有这样症状的人应该注意休息。

4、食少乏力

对于一些人出现的食少乏力的现象,补中益气丸也是可以帮助缓解的,所谓的食少乏力也就是不仅吃得少,而且也感觉身体没什么力气。

5、子宫脱垂

如果患者 出现了子宫脱垂的话,也是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补中益气丸的。

6、贫血

贫血的人,在蹲下来站起的过程中感到头晕,而且还会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这种情况是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的。

7、慢性胃炎

补中益气丸对慢性胃炎也是有效的,这一点,可能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如果脸部发黄,还经常有点想吐,发现自己的舌苔是比较红的话,是符合补中益气丸的用途范围的,具体用药还是要询问医生。

8、低血压

经常眼睛没有神气,还感到没有力气的低血压患者,是可以考虑服用补中益气丸的,它可以帮助缓解低血压的症状。

9、慢性结肠炎

对于慢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会经常拉肚子、腹部感觉疼痛,还会出现便秘的现象,补中益气丸对它也同样有效,可以在询问医生建议后,服用补中益气丸。

10、久泻脱gang

由于经常拉肚子,它附近的粘膜发生了松弛,就会脱gang了,同时脱gang的患者,也会出现舌苔发白的痕迹,对于这种现象,补中益气丸也是可以起到帮助的。

11、内脏下垂

出现内脏下垂,也是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的,补中益气丸的功能很强大,用途比较广泛。

12、食少腹胀

明明没有吃很多,却总是感觉肚子胀,这可能是食少腹胀的现象,补中益气丸的用途可以用在这里,能帮助缓解食少腹胀的现象的。

13、自汗盗汗

晚上发汗较多,总感觉没有力气,经常感觉很困,这种现象可能是自汗盗汗,出现了自汗盗汗的现象的话,补中益气丸可以帮助治疗的。

以上就是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虽然它有这么多的功效,但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感冒发热最好不要服用,小心对身体不好,在吃这个药品的时候,注意不要同时服用其他的药品。

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和作用,除了补中益气还可调理脾胃防治多种疾病

当生活中有感觉到自己浑身疲惫乏力,精神不振,甚至是内脏下垂等症状时,多半是气虚导致的,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补益中气。补中益气丸就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气虚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和作用还有治疗脾胃虚弱、预防妇科疾病。

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和作用

1、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丸最重要的功效之一就是补中益气、壮阳解郁。补中益气丸的主要成分是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等中药草,对人们的体质虚弱、乏力和中气下陷等不良症状都有很好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2、调理脾胃

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炒白术等有很好的调理脾胃的作用,不仅能帮助我们缓解脾胃虚弱症状,还对脾虚引起的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都有很明显的治疗作用。

3、预防妇科疾病

补中益气丸对于一些女性经常发的妇科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能调理月经,缓解经期腹痛,改善气血亏损引起的面色蜡黄,另外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补中益气丸还可以预防胎动不安和先兆流产。

4、抗病毒

补中益气丸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像升麻、黄芪、炙甘草等都含有天然的抗菌抗病毒的中药成分,可以帮助我们消灭人体内多种病毒和致病菌,预防经常出现的病毒性感冒、肠炎、口疮等疾。

5、提高免疫力

补中益气丸适合免疫力低下和体弱多病的人群食用,是一种具有滋补功效的中成药,人们服用之后可以吸收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能调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抗病能力,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推荐阅读:

  1. 补中益气丸治疗痔疮
  2. 补中益气丸有哪些副作用
  3.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慢性咽炎也适用(感冒发热不要用)
  4. 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和作用,除了补中益气还可调理脾胃防治多种疾病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69797.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