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神秘驻颜术助你永不老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21-04-19

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神奇的驻颜术吧,掌握了驻颜术就可以让自己的容颜焕发光彩,远离衰老。驻颜术正是中医在养生领域的一大神奇应用。那么如何使用驻颜术呢?中医养生知识又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医养生

  神奇的中医三大驻颜术>>>中医养生 慎起居防过逸

  一、按摩美容

按摩美容可以促进颜面气血流通,面部焕发光泽。具体做法可以在清晨起床后,用左右手摩擦耳朵,然后轻轻牵拉耳朵;再用手指摩擦头皮,梳理头发;后把双手摩热,以热手擦面,从上向下十四次。

二、针灸美容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调整各脏腑组织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而延缓皮肤衰老。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取穴组方进行调整。如在除皱方皱方面,可针刺丝竹空、攒竹、太阳、迎香、颊车、翳风等。

三、药物美容

药物美容可分为内服美容方药和外用美容品两类。在外用上,可使用药膏、药散、药糊等,涂抹于面部。

如玉容西施散:绿豆粉60g,白芷、白芨、白蔹、白僵蚕、白附子、天花粉各30g,甘松、山柰、茅香各15g,零陵香、防风、藁本各6g,肥皂荚二锭,诸药研为细末,每次洗面用之,可祛风润肤,通络香肌,令面色如玉。据《光绪慈禧医方选议》中记载,慈禧太后就是以此方加减进行养颜保健的,她六十大寿时的照片仿佛只有四十多岁。

中医古法驻颜有术调和仁、冲二脉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意思是:女性到七岁,肾气开始充盛,开始换恒牙,头发生长茂盛;十四岁,“天癸”产生,促使任脉通畅,太冲脉充盛,月经来潮;二十一岁肾气恒定和平,智齿出生后身量也长到极限,达到盛壮时期;三十五岁阳明脉开始衰竭,头发开始脱落;四十二岁三阳脉开始衰退,面部出现枯容,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癸也趋于枯竭,生殖之道不通,月经闭绝,形体老化衰疲,生殖能力消失。

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辨病 手指查身体状况

人的身体是个有机整体,身体任何部位发生疾病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疾病可引起全身不适。有些疾病不仅病魔缠身,而且还侵犯人的双手,使手的颜色、形状、动态或功能发生一些改变。

手指麻木是常见的症状。轻微麻木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果经常麻木,年龄又步入老年行列,或平时患有高血压病,应当想到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中风麻木的特点是先从无名指开始麻木,然后发展到中指,终涉及全手。有的人也可能先从食指麻起,逐渐向上放射,严重时麻木可扩展到前臂。

有时手指末端指节往往变得肥大,像个鼓槌,指甲也向上凸弯,有如鹦鹉嘴,医学称作“柞状指”。这可能是患有肺气肿、先天性心脏病或支气管扩张。

前臂外伤时,如果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受伤,手虽没有受伤,但手往往不能伸直,呈半屈状态。遇到这种情况应去医院进行手术矫治,以防后患。

如果清晨醒来,两手发胀、屈伸不利,起床后不久便逐渐好转或消失了。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是心、肾、肝脏出了问题或者有营养不良性浮肿。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去医院查明原因予以治疗,否则,时间久了还会使你憔悴不堪,皮肤和毛发无华,影响整个容貌。

对于嗜酒成性的人来说,如果发现手颤现象,应该考虑是否已有慢性酒精中毒,应控制饮酒或戒酒。不饮酒的人应该考虑是否是甲状腺机能亢进。

另外,老年人如果发生两手不自主震颤时,并伴有摇头症状,多为筋脉不能约束,即中医所说的“风象”。这种情况对于长期服药的老人来说就要考虑是否服药过量。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 “以顺为养”

  心养

包括“德养”在内,是大师们养生心得中被列为第一位的要务。“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这几句话是《大藏经》中说的,强调的是心养的至上功能。《黄帝内经》中有形式不同而意义完全一致的表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邓铁涛教授提出的“养生必先养德,大德方得其寿;养生必重养心,心宽方能体健”的理念;王玉川教授倡导的“静以养神,淡泊名利,修德润身”的观点等,都是大师们在一生实践、一生历练中用心编织出的妙法锦囊。

食养

是基本的养生内容。人之健康与否,无非在于气血、津液、精血,而它们无不来源于机体对食物的受纳、生化、吸收、利用。“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程莘农教授的“合五味,宜清淡,吃暖食”、路志正教授的“调养脾胃,注重三杯茶(上午绿茶,下午乌龙茶,晚上普洱茶)”、李振华教授的“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定性”、颜正华教授的“七分饱,减肥胖,忌吸烟,慎饮酒”、王绵之教授的“做到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等论述,都是取之有据、行之有效、仿之有验的食疗真经。

体养

包含与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能锻炼和愉悦身心的多种文体活动。任继学教授力倡“漫步四季,因时而动”的行为,苏荣扎布教授坚持“搓脸、转睛、叩齿、挺腹、太极拳”的综合程式,张琪教授重视清晨不间断的光浴、气浴、风浴的“三浴法”,贺普仁教授自创经络引导养生的“六步功”等,都是极具个性特点的体养妙诀。

药养

强调的是药物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除了对相关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外,利用药物的特性,在自然养生中杂以药物的支持或辅助,以为人体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促进和支撑。这些中医造诣非凡的大师们,在为他人提供各种药养良方的同时,也为自己量身定制出极具个性特色的药养方法:朱良春教授常服六味地黄丸,他认为该药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李辅仁教授长于在通利大便上做文章,他认为上下通畅是预防多种疾病发生的不二法门;张学文教授每天早晨上班前要喝一杯自制的菊花、麦冬、枸杞茶,他认为此茶能够养精提神、护卫正气……

如此丰富多彩的药养法,或据于对医理的拓展,或据于对药物的效用,或据于对时令的把握,或据于对地域的考虑,或据于对体质的辨识,点滴中折射出大师们的高深学问和审慎精神。

结语:看完了文章,大家一定对中医养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吧。想要把自己的身体调养好,平时可以多采用中医的方式来调理。中医养生也是分为很多种方法的,关键要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班后如何恢复精力?中医养生三妙计拯救年末加班族

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他们无能为力,熬夜加班,另一个是自愿享受夜生活。熬夜有什么危害呢?

熬夜的危害

一、肠胃问题

熬夜的人,剥夺肠胃休息的机会,造成消化性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

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熬夜时人处于紧张状态,无法放松,血管收缩异常,血压高于正常人,容易诱发高血压或加重病情。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越来越年轻,经常熬夜或诱因之一。

三、提高癌症风险

熬夜会使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细胞代谢异常,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引起细胞突变,提高四、癌症风险。

中医养生拯救年尾加班

倒立对付头昏脑涨

工作时间太久,大脑不免一阵阵地犯晕,思路也卡在某处动弹不得。

中医支招:倒立。

倒立可增加脑血供应,提高反应能力。该方法对以下症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腰痛,肩膀硬,头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避免使用这种方法。

拍打处理困难

万家灯熄灭时,睡意不知不觉袭来,睁开眼睛一阵混乱…

中医支持:拍打。

拍头,拍脖子,拍大腿……疲惫的部分都拍了。别小看了拍打,拍击法可是中医推拿手法之一,不仅能促进气血运行、消除肌肉疲劳,还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提神醒脑的作用。

酸枣仁对付失眠

终于坚持着做完工作,可当晕晕乎乎地倒在床上时,大脑却一片清醒,失眠了……

中医支招:酸枣仁。

酸枣仁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镇静助眠的功效,非常适合因熬夜导致的虚烦不眠,如果能事先煮好酸枣仁粥及百合酸枣仁,等到工作完喝上一些,对于安眠极有帮助。

中医养生 中医告诉你妙用冷水也能保健

夏天快要到了,很多人都习惯用冷水洗脸,饮用等,那么这到底好不好呢?中医告诉你,其实有的时候用冷水,也是有养生保健作用的哦。而且服用有些药物的时候,好也是用冷水。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下吧。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冷水不好,不要用冷水,其实这也不完全正确,有的时候用冷水,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冷水的妙用

止鼻血

偶尔发生的鼻出血,用手按住血侧的鼻中上窝,压向鼻翼并用冷水冲洗鼻部,或毛巾浸泡水敷前额,即可止血。

明眼睛

眼睛喜冷怕热,用流动冷水洗脸,则头清眼明,常年坚持,既可减少沙眼发生,又可保持视力,增强眼睛对疾病的抵抗力。

治扭伤

四肢扭挫伤,局部淤血或按之肿硬,可立即用冷水浸敷,能使断裂血管较快闭合,控制血肿加剧,并止血镇痛。

防感冒

如果我们经常用冷水洗脸或者洗澡的话,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能够大大的提高自己身体的抗寒能力,能够有效的预防感冒。

冷水与药物的关系有哪些?常识中我们都会准备温开水来服药,但是有些药物,却需要用冷水送服才更有效果。冷水在中医里的一些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五种药物需用冷水送服

清热类中成药

中医治疗疾病的一条原则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意思是治疗热性疾病需要用寒性药物,而治疗寒性疾病适宜用热性药物。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热症,用凉开水送服药物可以辅助药物发挥清热的疗效,这时便不宜用热水送服。

维生素类

比如说维生素C就是很不稳定的药物,它遇热后很容易被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所以,在补充维C的时候,还是用凉开水送服较为妥当。

活疫苗类

指用人工的方法使病原体减毒或从自然界筛选某病原体的无毒株或微毒株所制成的活微生物制剂,如小儿麻痹症糖丸。由于疫苗是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经过火活 或减毒等方法制备而成,由于高温有可能会杀死这些微生物,所以服用时应当用凉开水送服,否则有可能导致疫苗灭活,不能产生免疫效果。

原来冷水也是有这么的妙用的啊,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啊,而且你服用一些药物的时候,好还是冷水送服的比较好呢?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要用冷水,比如不要总是和冷水等。

中医养生 高质量睡眠对健康大有裨益

中医在养生领域一直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也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老中医告诉我们,睡觉也是可以大补的。那么睡觉可以大补的原因有哪些呢?中医养生美容的方法又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医养生

  老中医提醒 睡觉也大补

  一、睡得晚危害大

由于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新一次,故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另外,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会患抑郁症。《皇帝内经》云:“气以壮胆。”“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京旺。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二、佳睡觉时间

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此时进入睡眠状态,百脉可修养生息,可使人一生身无大疾。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亥时睡,寅时起。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够做到,所以大街上脸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若想长久保持睡颜姣好,就应早睡早起。

另外,中医理论还认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胆又为少阳,“少阳不升,天下不明”。如果晚上不能及时睡觉,或睡觉质量不好,第二天少阳之气没有升起,人就易困乏,没有精神。

除了晚上要保证良好的睡觉外,中午午时(11-13点)也要安排半个小时入睡(午睡被称为美容觉,养颜效果明显)。

三、睡觉房间不宜过大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

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中医养生保健

  五谷杂粮养生 中医告诉你如何健康吃

  粗细搭配 吃点粗粮

我们把居民日常吃的米、面粉称作细粮,把玉米(面)、小米、高粱、豆类和薯类等称作粗杂粮。粗杂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特别丰富,玉米、薯类等粗杂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营养学家认为,每周至少吃3次粗粮,会对健康有所帮助,也使人的肠胃更健康,食欲更强。我们知道,不同品种的粮食其营养价值也不尽相同,其中,粗粮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如燕麦富含蛋白质;小米富含色氨酸、胡萝卜素;豆类富含优质蛋白;高粱富含脂肪酸及丰富的铁;薯类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我们应特别关注大豆和豆制品的摄入。大豆是常见的食补上品,含丰富的蛋白质(40%左右)和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豆浆有“绿色牛乳”之称,但食用时一定要煮熟,做到煮三开,否则易中毒。豆腐素有“植物肉”的美称,它有补脾益胃、清热润燥、利小便、解热毒的功效。

粗粮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如玉米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其纤维素比精米、精面粉高4~10倍。纤维素可加速肠部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绿豆味甘性寒,有利尿消肿、中和解毒和清凉解渴的作用;谷类蛋白质缺赖氨酸,而豆类蛋白质缺蛋氨酸,谷豆混合,蛋白互补,营养翻番。

新鲜的糙米比精米对健康更为有利,因粮食加工得愈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损失愈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能通肠化气,促进食物残渣尽早排出体外。

杂食五谷 营养互补

小杂粮含淀粉和蛋白质较多,主要包括的作物有高粱、谷子、荞麦、燕麦、大麦、糜子、薏苡仁,以及菜豆、绿豆、小豆、蚕豆、豌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的粮食中,小杂粮应占20%。

小杂粮不但营养价值高,还含有特殊营养素,例如荞麦、莜麦蛋白质含量高,多重氨基酸配比合理,被誉为“美容、健身、防病”的保健食品原料。荞麦含还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荞麦中的维生素b1、b2比小麦多2倍,烟酸是其3~4倍。荞麦中所含烟酸和芦丁都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经常食用荞麦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豆类还含有丰富的脂肪,为人体热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中医养生美容

  1.慈禧太后爱美 经常药浴

用枸杞子,不一定很多,用枸杞子煮水,倒在浴缸里就行。女性如果宫寒,放些艾叶煮水,药浴或是坐浴都可以,其实都是用些很平常的材料。

2.中医美容秘方去皱膏

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适量调为膏,每日早上或晚上涂于面部,保留10~2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去。常常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面部皱纹,并有润肤增白的作用。

3.中医美容秘方嫩肤去皱橘皮水

橘皮内含多种维它命及有机酸,可用以营养滋润皮肤,有明显的抗皱作用。常用橘子皮浸水洗脸,美容效果非常好。

4.中医美容秘方悦煮面容方

取冬瓜仁250克,桃花2O0克,白杨树皮(去外面粗皮)100克,阴干研为细末,每日饭后服1克,日服3次。要想使脸面白一些可增加冬瓜仁剂量;要红一些则增加桃花剂量。据东晋医药学家葛洪介绍,服用3O天后颜面变白,50天。

5.中医美容秘方菟丝子治面疮痘痘方

茧丝子苗绞汁涂于患处,每日3~5次,连续涂抹至痘痘消失止。

结语:看完了文章,相信大家对中医养生都有所了解了吧。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多食用一些五谷杂粮,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可以多喝一些保健茶,通过膳食平衡,来达到保健的目的。只有这样,身体才会越来越好!

中医养生的十大禁忌

日常生活中,养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养生应当首先从生活入手,避免十大不良习惯。这些戒律在现今也有很多借鉴意义,下面从中医角度来一一解读。

1.忌早起科头。“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 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湿地久坐。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 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 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着汗衣。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着晒衣。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这个也要灵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体时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扇风虽然很惬意,但风为诸邪之首,带着寒邪或湿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

7.忌灯烛照睡。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子时房事。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是白天,可阳气的初生却是在半夜子时(23:00~1:00)。这时阳气刚刚发芽,非常娇气,如果不加以爱护而行房事,会使这点稚阳熄灭,第二天的阳气就不会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 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打开;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 泄。

10.忌久观场演剧。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现在电视网络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 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 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推荐阅读:

  1. 加班后如何恢复精力?中医养生三妙计拯救年末加班族
  2. 中医养生 中医告诉你妙用冷水也能保健
  3. 中医养生 高质量睡眠对健康大有裨益
  4. 中医养生的十大禁忌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336694.html
本文标签: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