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睡子午觉让女性越来越漂亮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21-03-06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其中卧为入睡,寤为睡醒的意思,即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而阴阳交替之时是养生的关键时刻,所以顺应天时入睡有助于人体养阴、养阳。《黄帝内经》还提到:“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此为子午觉入睡原则,而子午觉即为人体养阴养阳的佳时刻。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与午时应按时入睡,对于女性来讲,睡好子午觉,肝胆可运行通畅,气血可循环正常,相应地就会越来越漂亮。

古人把“子午觉”称为“盗天地之生机”,这不仅是是养生的精髓,也体现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对于女性来说,睡好子午觉不仅是远离身体亚健康的有效措施,也是护肝、护胆、养神、养心、养气血的有效手段。所以说,坚持睡好子午觉,女性会越来越漂亮。

中医养生 慎起居防过逸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中医在养生领域也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的。人们可以通过中医的方式,来调理身体。那么中医养生的方法都有哪些呢?中医养生知识又包括哪些呢?下面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医养生

  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

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

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

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中医养生保健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4法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

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

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中医养生知识

  1、饭后五千步防治糖尿病

人在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加大,糖分解代谢增强。餐后行走不仅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进入肌肉组织,加速糖的氧化利用,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增强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提高肌肉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使居高不下的餐后血糖很快下降。

 2、锻炼预防老人胃肠道出血

一项以8250名65岁以上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锻炼身体不仅强健身体,还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病率。

每周坚持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相比,前者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可减少50%。爬楼梯或散步都是锻炼的良好方式。

 3、常吃含锰食品可预防骨质疏松

美国生物学家索尔特曼教授研究发现,人体缺锰可造成骨化障碍,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

富含锰的食物有黄豆、扁豆、茄子、芋头、萝卜、菠菜及绿叶蔬菜等。茶叶、坚果、谷类是锰的重要来源。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含锰量虽不多,但其生物利用率高,也是锰的重要来源。

 4、多食橙子可预防胆囊炎

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1900万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

因为雌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容易形成胆结石。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

结语:看完了文章,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对中医养生知识都有所了解了吧。掌握了中医养生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科学的调理身体,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中医养生还特别注重精神领域调养,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保持好心情,让身体更健康!

如何正确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做好这3点

中医汇聚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博大精深,中医养生保健更是包括了食疗、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多种养生方式,那么中医养生保健需要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才行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这类养生保健的方式我们还是应该要注意这几点的内容的。

中医养生保健做好这3点

1、补气

我们常常会听说过人参是大补。电影上,碰到快断气的病人,中医大夫会用人参汤进行补气。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日常中我们吃的红枣,也具有和人参一样的补气的作用,所以,在平时可以用红枣泡茶、熬粥等,不仅美味,同时达到保健的作用。

2、补血

补血的食物有很多,其中枸杞子更是其中之,鲜红的枸杞子,似乎在人们的印象里,是滋阴壮阳的补品,其实,在中医里,是用来补血的良药,在过节,很多人会送枸杞子当做礼品,可见枸杞子的重要性。

3、补津液

补津液,很多人会对此有些陌生,其实如果每日饮用石斛茶,石斛能生津润嗓,对于那些学播音等相关专业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经常要说话,声带很容易受损,所以,生活处处有知识,要在平时多加注意。

中医养生还要注意这5点

1.“顺”

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

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

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修”

修身行善烦恼少。《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医养生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中医养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的,我们对于中医养生的很多关键点我们要掌握的,中医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我们可以试试的哦。

夏至过后防暑三妙招 吃好早午饭睡好子午觉

水蛭

水蛭扁长圆柱形,由多数环节组成,体多弯曲扭转,长2至5厘米,宽0.2至0.3厘米。背部暗绿色或黑棕色,腹面灰绿色体轻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蚂蟥形体较大,扁平纺锤形,长4至10厘米,宽0.5至2厘米。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或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一吸盘,后吸盘大则明显,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有光泽。以体小,条整齐、黑褐色者为佳。

水蛭的相关性人群

体弱血虚、孕妇、妇女月经期及有出血倾向者禁服。

水蛭的食疗作用

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归肝经。气腥善行,入血破散。破血逐瘀,通经消肿。本品破血力大,适用于瘀血停滞引起的经闭、肿瘤包块以及跌打肿痛等病症。本品苦降开泄,味咸入血,善破血分瘀滞而消肿,为作用强烈的破血逐瘀药,主治血瘀重症。

水蛭的制作指导

凡血热瘀结下焦,症见少腹硬满、发狂之蓄血症,多与虻虫、大黄、桃仁等配伍。凡月经不行,积久成疾,可与虻虫、桃仁、熟地黄同用;若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成,食少劳嗽,渐成虚症者,可与莪术、三棱、黄芪、当归等为丸,以祛瘀扶正。此外将活水蛭外用吸血,可消痈肿、丹毒。

五谷可养命 多喝小米粥

说到吃饭,大家觉得很简单,其实一点不简单。中国人的祖先创造了筷子,筷子是什么?给你的时候叫一双,合二而一,老子讲“道生一”。用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两个都动夹不起东西,两个都不动,也夹不起东西,必须一动一静。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是为道。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一点都不玄,我们每天使用的筷子就是这个道理,芹菜、韭菜、花生米都能夹起来。当你理解这个文化的时候,更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五谷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黄帝内经》讲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谷,五谷是养命的;五果是我们吃的水果、蔬菜,是帮助你消化的;五畜为益,肉类是起到补益作用的。孔子讲60岁的老年人要吃肉,因为这个年龄的老人,消化能力弱了,吃一点肉有助于营养的补充。

无论以肉食为主的民族,还是以纤维性食物为主的民族都得吃谷物。为什么呢?维持人的生命不仅仅靠脂肪、蛋白质,还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你看中药里的五子衍宗丸、补肾的药,大部分都是种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等,所有的种子都具有延续生命的能力。农村孩子吃的都是当年的新粮,即第二年的种子,尽管这些孩子很少吃鸡鸭鱼肉,但身体长得很健壮。现在城里孩子什么好吃的都有,却老是吃陈粮烂谷子,养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我们东方人是以谷物为主,老祖宗给我们消化纤维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变的,但今天,我们的孩子们天天用这样肚子去对付牛排、鸡腿,能不长胖吗?

在谷物中,我特别要强调一下吃小米的好处,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称。在所有的谷物里,我们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粮食供奉给上天。为什么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据现代科学的研究,小麦、稻米就其营养成分,都比小米强,小米是粗粮。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谷子种到地里是一大片。小米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长,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我国过去女人生完孩子为什么喝小米粥?因为小米粥的补养效果特别好。维持生命要靠无数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谷为养,五谷中的首选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的“蔬”,是草字头下一个“疏”字,因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当你觉得肠道不通畅的时候吃蔬菜有助于消化,再看荤菜,草头下一个“军”字,古代晕字和军字是同源的。荤菜天天吃,越吃越糊涂,蔬菜越吃越疏通。

吃好早午饭 睡好子午觉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当于冬至,阴气最盛;正午12点相当于夏至,阳气最盛。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饭一定要吃好,因为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帮助你促进消化吸收。晚饭切记少吃点,别早上、中午都凑合,晚上吃得丰盛。

吃得太饱太好,就易得富贵病。《黄帝内经》讲“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老吃大鱼大肉这些东西,就会出现糖尿病的痈、疮、疽。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叫消渴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人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会变成内热,出现了消渴症状。“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咱们现在跟过去帝王的生活差不多,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导致血糖、血脂高。

一些老年人,平常孩子们不在家,就对付着吃,早上、中午都吃剩的,晚上孩子回来了,就做顿好的,孩子吃得挺香,他看着也想吃,孩子也说您累了半天多吃两口吧,老人于是多吃了两口,结果,半夜就叫120了。这是因为什么?早上、中午吃得多了,心气可以借自然界的阳气,晚上借不了。脾胃属土、心属火,土和火是儿子和妈妈的关系,火生土。心是妈妈,脾胃是儿子,本来妈妈这儿一高兴,心气就散,力量就弱,您这边又多吃东西,吃完东西要消化,脾胃要加大工作,但脾胃功能弱,自己没劲了就要跟妈妈借劲,中医讲这叫子盗母气。本来妈妈就已经很弱了,你这边再增加它的负担,半夜可不就犯病么?

中国人特别强调老年人要睡子午觉,就是子时和午时,这是两个很重要的时辰,半夜12点至1点是子时,这时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间;中午11点至1点是午时,是阳气最胜,阴气初生的时候。阴阳两气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时候你就转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觉了。所以子、午两时对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国古代很多人吃两顿饭,不是因为没粮食,早上9点至10点是脾胃最好的时候,下午2点至3点是小肠功能最好的时候。所以建议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对老年人的养生极其有益。

相关链接:两瓜要多吃

云南省健康教育专家熊世杰说,炎热的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较弱,很容易发生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因此要更加注意饮食的选择。像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还能利尿、帮助消化,尤其是从事露天作业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可以经常吃。当然,好处虽多,也不能一次性吃太多,否则会冲淡胃液,造成消化不良。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把西瓜放在冰箱里太长时间,否则容易伤及脾胃。

夏至时节,多雨、湿热,细菌易生长繁殖,食物易腐烂变质,导致肠炎、痢疾等胃肠道疾病经常发生。可多吃苦瓜,它具有清暑、明目解毒的作用;盛夏时还可多吃一些乌梅,它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虫等功效,能够增加抗菌力,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结核等都有抑制作用。

熊世杰说,像西红柿、草莓、黄瓜、绿豆、芹菜、莲藕、白粥等食物在夏天食用都比较有益,可以根据个人饮食习惯进行相应搭配。不少年轻人喜欢吃火锅、烧烤和涮菜等,这个时节最好忌口。

中医养生常识:针灸取穴的诀窍和四个取穴方法

针灸根据我们人体的穴位来进行取穴,然后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治疗各种疾病。因此,针灸怎么取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那个穴位进行施针,针灸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取穴有诀窍

一个人身上的穴位有很多个,仅仅是经穴就有360几个,还不包含一些不常见的奇经脉络。我们从针灸治病的各种成功案例可以分析出,很少有病人只针刺一个穴位就把病治好的,往往需要针刺很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治愈我们的疾病。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我们的颈部起到链接身体各个部位的桥梁作用,因此,颈部的穴位在治病的时候就非常关键了,比如说天突、大椎、天鼎、人迎、扶突、天窗、天柱等等这些比较大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真正治疗比较重大的疾病。天突穴位是治疗噎嗝、哮喘、咳嗽、气厥这些病症的,天柱穴可以治疗肩膀、背部、和腰部的酸痛,对于头重脚轻也有很好的效果。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来治病救人,拿中医针灸来说,每一个病症都有它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的。我们自古以来都有很多记载针灸穴位的相关的书籍,里面的讲诉都很详细,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根据经络穴位,循经络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中医处方并不是中药无序杂乱的堆砌。用药如用兵,讲究法度:君、臣、佐、使,每一味药的使用均有根据。同样,选穴如选兵,经络美容每一个穴位的选取也讲法度、原则。要明确取穴的原则及取穴的基本规律。

(一)近部取穴

腧穴在什么部位,就能主治这个部位所发生的内外病证,尤其是头及躯干部的腧穴多以治疗局部病证为主。比如,面部、手部的穴位利于面、手部局部的皮肤美容,单纯性肥胖以腹部肥厚明显者应取腹部的穴位,脘腹部穴位能治疗消化道胃肠疾病,妇女经带病少不了腰骶部、少腹部的穴位,背部腧穴调理相对应内脏。

(二)远部取穴

这是十四经取穴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除了主治所在部位的病证外,还可以治疗较远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穴位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既可本经取穴,也可异经取穴。远部取穴的主要依据是: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②经脉阴阳表里关系;③脏腑与经络络属关系;④五脏之间的阴阳五行功能关系等。如胃经的足三里用于调整脾胃消化道功能;针刺肝经的太冲治疗肝郁黄褐班;带下多而清稀、子宫脱垂取百会);清降虚火用涌泉风痰阻络,口眼歪斜取丰隆等等。

在临床上常远近取穴相配,如头部前额病变近取印堂、阳白,远取合谷、内庭;口齿病近取地仓、颊车、下关,远取合谷,内庭;胃腑近取中脘、粱门、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公孙;肝脏近取期门、章门、肝俞,远取太冲、支沟等。

(三)腧穴特异作用

有些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比如,大椎、曲池、合谷泻热;水分、阴陵泉利水消肿;足三里、关元、气海强身健体;百会能升提清阳中气等。

(四)对症取穴

针对具体症状选取穴位,又叫经验取穴。如虚脱灸百会、神阙、关元,针足三里;汗多取合谷、复溜;失眠取神门、三阴交、太溪;多梦取心俞、太冲、神门;便秘取天枢、支沟;皮肤瘙痒取曲池、血海、三阴交。

推荐阅读:

  1. 中医养生 慎起居防过逸
  2. 如何正确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做好这3点
  3. 夏至过后防暑三妙招 吃好早午饭睡好子午觉
  4. 中医养生常识:针灸取穴的诀窍和四个取穴方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336706.html
本文标签: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子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