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脾虚的症状 体湿与体寒的区别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21-03-29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肥胖浮肿、舌苔淡白、四肢冰凉、月经不调等症,这多半跟脾虚有关系,很多时候脾虚者还会带有体湿及体寒等症。那么什么是脾虚呢?脾虚的症状有哪些?其病因是什么?相应的,体湿的症状有哪些?体寒的症状有哪些?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下!

脾虚的症状

以前,我们很少关注脾虚,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脾虚之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所谓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的临床表现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的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

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

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

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

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体湿的症状

体湿即为体内湿气,其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容易渗透的。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其实,对我们来说,无论脾虚、体湿还是体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多时候,这些病症都跟我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通过本文,希望各位朋友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日常生活细节进行调理,摆脱脾虚、体湿、体寒。

小孩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大家都听说,小儿脾虚是由脾阳气虚引起的运输异常引起的。小儿脾虚症状主要表现为食后腕腹充盈、腹泻、消瘦、全身乏力。小儿脾虚会对每一个婴儿造成一种伤害,那么小孩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小孩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脾虚儿童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厌食和挑剔,即不喜欢吃零食和冷食,尤其喜欢吃甜食。有时一天排便3-5次,因此腹泻儿童较多,脾虚后易腹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注意进一步调节脾虚,使孩子的脾气充足,制定有规律的饮食,有规律地吃,食物的搭配要完善和多样化。还应该约束孩子不要吃太多的糖果,不要吃太多的辛辣和寒冷,这将影响脾脏的完整性以后。

  小孩脾虚调理以下几点。1、合理饮食,如果宝宝脾胃虚弱是由于体内虚火过盛引起的,可以选择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芋头和约伯的眼泪,这些食物可以帮助孩子的胃肠道消化,具有清热消食的作用。禁止给孩子吃太多酸性食物,如酸奶,这会破坏肠道的酸碱平衡,引起胃肠不适。2、合理用药,脾胃虚弱的儿童可选择服用适量清热解毒药、排便消化药。适当服用不仅可以缓解胃肠道不适,还可以帮助儿童恢复食欲,减轻脾胃虚弱的症状。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习惯。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女性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女性中,发病率非常高。但有些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这可能导致发病后未被发现,因此最好提前了解脾虚的典型临床表现。那么女性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女性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女性脾虚的症状主要有面色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气血不足、四肢无力等。脾虚与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调整生活作息时间,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不要熬夜,避免暴饮暴食,适当增加一些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果脾胃虚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一些药物来调节脾胃。

  女性脾虚表现为腹胀及进食后疼痛加重,四肢乏力、气短等。脾阳虚,临床表现为大便疏松、腹胀少、腹痛隐匿、压软、四肢凉、面色晦暗、白带多、舌苔白滑等。出现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熬夜。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气虚脾虚的症状

因为现在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精神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人体会出现健康问题,20到40岁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健康。如果出现肾阳虚,可以通过药物或饮食治疗。肾阳虚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或饮食疗法,那么气虚脾虚的症状?

  气虚脾虚的症状

  气虚脾虚通常表现出怕冷、面色苍白、身体瘦弱、特别容易出汗、无法做繁重的体力劳动、一用力就感到特别疲惫、脸上容易出现斑点、喉咙不适、肩背部不适。另一件重要的事是,特别容易得胃肠道疾病。如果吃冷的东西或吹冷风,会腹泻,大便不会成形。

  女性也可能患有痛经和经期延长,还有一些症状看起来像是生气,比如长期口腔溃疡、失眠和易怒。其实质也可能是阳虚。在传统中医中,被称为真正的寒假热。判断也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需要找中医辨证施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运动来提高体内血液循环的速度,运动能使我们精力充沛。

  建议锻炼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免疫力和一些抗病能力。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儿童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脾虚是一种常见病。脾虚患者会出现大便异常、水气重、妇科炎症、舌苔白厚等症状,脾虚又分为脾阳虚、脾阴虚和脾胃气虚。脾虚的不同症状也不同,那么儿童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儿童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儿童脾虚的症状可能包括饱腹、腹泻、腹泻、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和疲劳,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腹泻是脾虚后最可能的病因,脾虚引起的腹泻在儿童中尤为常见。让告诉儿童脾虚的症状和调理,如果儿童因脾虚而腹泻,症状往往是消化不良、呕吐或腹胀。身体也会慢慢消瘦,面色发黄,还会导致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和白斑。身体经常有阵发性脐周疼痛,有时轻,有时重。

  小儿脾虚,一般以四肢无力、四肢消瘦为多见。根据传统中医,脾脏支配四肢肌肉。如果脾脏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导致四肢无力。另一个是脾脏支配水和湿的运动。如果儿童脾虚,往往会导致水湿停止,影响脾胃的消化,并导致消化不良。经常看到一系列消化不良的迹象,如打嗝、打嗝、脾胃充盈和中焦不适。此外,如果幼儿脾虚严重,则会导致气血不足化生,从而导致营养状况下降。临床上,常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微弱,精神萎靡。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推荐阅读:

  1. 小孩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2. 女性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3. 气虚脾虚的症状
  4. 儿童脾虚的症状及调理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336711.html
本文标签:脾虚的症 体寒的症状 体湿的症状 脾虚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