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四个穴位温脾补肾 中脘穴治慢性胃炎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4-06-03

脾肾虚、正气不足是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温脾补肾扶正气。如何温脾补肾扶正气呢?中医认为,身体有四大穴位可谓温脾补肾的灵丹妙药,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生病的原因在哪儿呢?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人体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结果。正气是什么呢?从中医角度看,正气是表明元气抵御邪气的功能,它是与病邪相对来说的。换句话讲,正气包括了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复自愈能力等。《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中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个正气旺盛的人,邪气就不会侵犯身体,进而不易生病。当正气不足,邪气入侵身体,就会生病。可见,正气是生命之根,生命力的旺盛、寿命的长短,全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盈亏。当身体受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缺乏运动、情志不调等)的影响,导致正气不足,才会让邪气有了可乘之机,进而生病。

肾为先天之本,温补莫过于艾灸

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脾补肾。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温脾补肾,四穴是灵丹妙药

温脾补肾补正气,灸哪里才能温脾补肾呢?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可见,这四穴位,是温脾补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我们每天对这4个穴位灸1-20 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这几个穴位先灸哪个,后灸哪个呢?答案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也就是说,先灸背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分别灸腹部的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个顺序以及方法,艾灸所带来的一切恩惠,我们都能得到充分的享受!

小贴士:除了灸这四穴位,还可按摩这几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效。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这四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及各自功儿吧!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效,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气海穴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取法:气海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命门穴

命门,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取穴: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治恶心、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疾病。

位置: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胃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胃炎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可能不太注重自身的饮食,出现一些胃部疾病,胃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胃炎?

胃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胃炎

胃炎是生活不规律或饮食习惯不良引起的常见胃肠道疾病。慢性胃炎不如急性胃炎明显,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通常无症状。如果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或进食后上腹胀满、不适或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和食欲不振。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包括舌发炎、贫血、消瘦、消瘦等。

在胃炎的早期症状中,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餐后腹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但缺乏特异性的胃炎早期症状。食欲不振可能是胃炎的早期症状,并不伴有胃痛的症状。如果同时出现胃痛,可以排除肝炎,则应特别注意。部分患者因进食后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导致体重减轻、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能是进食后有轻微恶心的饱腹感。

平时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同时需要戒烟戒酒,在饮食上不要吃辛辣刺激和海鲜类的食物,希望这篇回答能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慢性胃炎的食疗方子

慢性胃炎根据中医辨证,可分为不同证型,选择适当的药膳进行辨证施膳,对于改善慢性胃炎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1.萝卜粳米粥:鲜萝卜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将萝卜洗净捣烂,取汁100毫升,同粳米一块加水500毫升,煮为稀粥。早晚温热服用。主治因肝胃气滞引起的胃炎。

2.羊肉萝卜汤:羊肉100克,苹果150克,豌豆100克,萝卜300克,香菜、胡椒粉、盐、醋各少许。羊肉洗净,切成小方块,香菜洗净切成段待用。豌豆、苹果、羊肉、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个小时,再放萝卜块煮熟,放盐、香菜等即成。用醋蘸食。

3.鸡蛋冰糖酒:冰糖500克,黄酒500毫升,鸡蛋12枚。将冰糖与黄酒用文火煮沸后打入鸡蛋,搅匀,熬至呈焦黄色即成。每日3次,饭前服,每次20毫升。用于治胃痉挛。

4.胡椒炖猪肚:猪肚1个,白胡椒15克,生姜9克。白胡椒压碎,生姜切丝,共纳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并加水少许。将猪肚放入砂锅中酌加清水,文火煨炖至熟,即可调味服食。饮汤吃肚,2-3日服1次,连服3-5次。用于脾虚寒、胃痛隐隐、胃下垂、大便溏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春季如何养生 胃炎的人要注意饮食

养生应注意季节的变化,在春季有春季的养生方法。在饮食方面的讲究也大不相同,为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应多注意春季时节的养生。

春季养生

多甘少酸是饮食原则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甘味和甜味不完全相同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除了大枣和山药之外,甘味的食物还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最好多吃一些。此外,要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另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春季多风干燥,很多人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火”的症状困扰。适当多吃点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香蕉、百合、冰糖、甘蔗、白萝卜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春季养生小常识

有胃炎的人更要注意饮食

春天是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胆结石、肝炎等疾病最容易复发的季节。因此,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在饮食上应格外注意。平时最好多喝点山药粥、小米粥,对山楂、乌梅等酸性食物一定要敬而远之。

对于患有胆结石和肝炎的人而言,春天在饮食方面除了要注意遵循“省酸增甘”和“养阳”的原则外,还应该少吃油腻的食物,以防肝胆疾病复发。

滋阴润燥食谱

蜂蜜萝卜汁:白萝卜500克,洗净去皮切碎,榨汁备用。每次取60毫升萝卜汁,加入20—30克蜂蜜调匀服用,每日3次。

蜜蒸百合:百合50克,蜂蜜50克。将百合洗净,脱瓣,浸清水中半小时后捞出,放入碗内,加入蜂蜜,隔水蒸约1小时即成。

蜜饯雪梨:雪梨500克,洗净去果柄、果核,放在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七成熟烂。水将耗干时加水适量、蜂蜜250克,再以小火煎煮熟透,收汁即可。待冷,放瓶罐中储存备用。这种食物有良好的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百合莲子粥:取干百合、莲子、冰糖各30克,大米100克。将莲子清洗干净,置于水中泡发。干百合、大米分别淘洗干净后,与莲子一同放于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旺火烧开,再用小火熬煮,待快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成。

百合花山药粥:取百合花10克,山药3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将山药清洗干净,削去表皮,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后与山药一同入锅,加水煮粥,粥快熟时加入洗净的百合花。当粥煮至两次开沸后,放入冰糖,冷却后即可食用。

甘味和温性的食物最适合春天食用。

推荐阅读:

  1. 胃炎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胃炎
  2. 慢性胃炎的食疗方子
  3. 春季如何养生 胃炎的人要注意饮食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4881.html
本文标签:胃炎 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