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睡前按三穴位好睡眠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4-06-19

失眠怎么调理?现在很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扰,几乎没有人没有过失眠的体验。因一时情绪紧张、环境嘈杂等问题不能入睡,不属于失眠症的病理范畴,一般不需要做特别的调理。但如果长期不能正常睡眠,入睡困难,或者睡着后容易醒,并伴有头昏、多梦、健忘等症状,就需要做相应治疗了。治疗失眠,不应过于依赖医药,自我调理很重要。睡前点按治疗失眠的特效穴位,让你一觉睡到天亮,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1、内关: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如果把心看成是身体里的君主,心包就可以看成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心包有代心受邪的作用,用心包经的络穴调节心包的功能,也就是在调节心的功能。

神门和内关相配,能够宁心安神,我们针灸医生大多把它们作为治疗失眠的主穴。

2、神门:在手腕部,手腕掌侧横纹的尺侧一段,尺侧的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的时候可以把手掌朝上,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从圆骨的后缘向上用手按,能按到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外侧缘与掌后横纹的交点就是神门。

心主神明,心藏神。看名字就知道,神门这个穴位善治“神”之疾病。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所以神门通治各种神志疾病。

3、百会:在头顶,前发际直上正中5寸。大家看看人体经络穴位图就知道,百会是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厥阴经、督脉的交会处,通常所说的“三阳五会”就是百会。百会有提阳气、醒神开窍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血不足、肝火旺盛、风邪侵袭引起的各种头昏、头疼,我们临床上常将它作为治疗头顶痛的首选穴。

治疗失眠,单独灸百会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晚上临睡前做一做。先将百会周围的头发分开,让头皮露出来,然后将艾条点燃,置于离头皮2厘米左右处温和灸,以头皮感觉到温热为度。如果感觉有点儿烫可以将艾条移远一点儿。每天晚上灸15分钟左右,有利于入睡。这个方法对妇女产后失眠效果尤其好,患产后失眠的人,使用这个方法,每天灸1次,一般连续灸四五天就能治愈失眠问题。

失眠患者吃哪些水果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不少人出现失眠的情况,那么,失眠患者吃哪些水果好呢?

失眠患者吃哪些水果好

猕猴桃维生素钙营养丰富,可以改善神经兴奋现象,每天适量食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促进消化吸收,适量食用可以补充人体水分,减少疲劳现象。将梨和百合熬烂后喝水,可以发挥安神作用,改善失眠现象。失眠多的时候,也可以在床头放去皮的橘子。橘子味道比较干净,有助于平静中枢神经,进入睡眠。另外,吃桑葚还可以改善头晕、耳鸣、失眠等。睡觉前吃一根香蕉还可以缓解失眠。无论晚上什么时候睡觉,第二天一定要按时起床,尽量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包括周末和休息日,保持有规律的休息时间。

如果不能帮助改善,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必须考虑用药调理。想想用安神补脑液。另外,注意不要在白天做运动,对帮助睡眠也会有帮助的。

如果没有效果,就要考虑西医的治疗,比如安定等药物。希望这边回答能够帮助到您,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晚上睡不着吃什么好 调理失眠的食物

  晚上睡不着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个香蕉,对睡眠有帮助。龙眼、葵花籽、莲藕、莲子、苹果等食物,也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失眠很严重的话可以服用有安神作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失眠又伴有焦虑抑郁的情绪,可以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放松精神,保持良好的作息,睡前不要喝咖啡和浓茶,否则会难以入睡。

  调理失眠的食物

  1、牛奶

  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可以抑制大脑兴奋功能,让人产生困意。

  2、香蕉

  香蕉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之一,香蕉富含的镁元素可以让肌肉松弛,使体内的血清素得以平稳,缓解紧张的心情,帮助快速的入睡。

  3、小米

  小米有很好的安眠功效,晚餐的时候可以吃一些小米粥。

  4、蜂蜜

  蜂蜜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直接饮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睡眠质量。

  5、奇异果

  奇异果含有丰富的钙镁及维生素c,有助于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与传递,具有稳定情绪及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另外,大枣、龙眼肉、葡萄等食物都有促眠作用。

  晚上睡不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精神原因

  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每天很多人都是奔波在工作和家庭的琐事之中,所以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即使在晚上休息的时候,依然不能放松下来,容易造成失眠的现象。

  2、生活方式

  很多人还有一些不良好的习惯,比如在睡觉之前喜欢吃东西,如果在睡前喝咖啡以及浓茶的情况下,也是很难以进入睡眠的,睡前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这样大脑会处于比较兴奋,夜班工作、白天小睡、上床时间不规律、起床时间不规律。

  3、环境因素

  吵闹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过于明亮、污染、过度拥挤,造成失眠

女性女性耳廓远离失眠 牢记四个自我推拿妙方

日常生活中,女性保健按摩调养情志很重要,自我按摩保健也讲究技巧,今天小编为女性朋友们归纳总结了几种穴位按摩,能让你调养情志、远离失眠、蠕动胃肠。穴位按摩保健简便、直观、易行、显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推荐身体部位的自我推拿养生讲究

1、腹部穴位按摩法:强肌肉 胃肠蠕动

原理皆天然:腹部按摩的保健养生原理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改善脏腑功能。腹部按摩可使胃肠及腹部肌肉强健,促进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增多,淤积之处消失,人体得以健康、益寿,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腹部按摩法:平卧床上,先用右手掌心贴附在肚脐部,左手掌心叠在右手背上做顺时针方向按摩约一百二十次,然后逐渐到全腹,然后再逐渐缩小按摩范围,回到脐部。如此反复按摩三次,再交换左右手的位置,以左掌心贴附脐部,右手重叠压在左手掌背,依前面的方法做逆时针方向按摩一百二十次。按摩时还可用左手和右手环形按摩,以增强按摩的力度。应该注意的是:腹部按摩不可在“过饱”或“过饥”时进行,还须排空小便,意守丹田,才能收到良好养生保健益寿的效果。

2、十指梳搔头皮法:肾充盈 护发健脑

原理皆天然: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因“头为诸阳之会”,主宰一切精神情志活动,故又有“发为脑之华”之说。头发的乌黑、润泽、柔韧,均标志着气血充足、肾气充盛、大脑健旺、神气充足。我国历代养生家都把梳头护发健脑的养生方法,看做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梳头有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等作用。

十指梳头法:所用头梳宜取木质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制成,梳齿宜圆滑。梳头时间一般取早晚各5分钟,其余闲暇时间亦可,切忌在饱食后梳理,以免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3、搓揉耳廓法:开肾窍 远离失眠

原理皆天然:人的耳廓正面有300多个穴位,背面有5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关联着人体的各个部位,如果经常用手掌或手指揉搓耳廓,能收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揉搓按摩法:按摩耳廓,闲暇时皆可随时做,有条件者最好分早、中、晚或更多次揉搓,每次约5至10分钟,以发热为度。“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每日早晚搓揉耳廓各60次,使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本法有防治耳聋、耳鸣和耳源性疾病,失眠等功能。

4、上肢部按摩法:和血气 驱走抑郁

原理皆天然: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焦虑抑郁、心烦不安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上肢部按摩法: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

二、注意事项

(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中医秘制酒可治失眠

失眠症中医称之为“不寐”,或者“不得眠”、“不得卧”等。失眠常常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中医分析,造成失眠的原因较多,常由七情所伤、心睥两虚、痰热内扰、胃气不和、血虚肝旺以及外感邪热等造成。

健忘则为记忆减退,容易忘事。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故健忘和失眠在中医病症中都属于心系疾病,与心血不足,神明失舍有关。所以,中医治疗失眠健忘多从养心安神入手。治疗失眠的药酒,大多适用于以虚证表现为主者,如肝肾不足、心脾两虚、血虚肝旺等证。

对于失眠健忘的患者,老中医推荐了一款既简单又醇香的竹叶甜酒,经常饮之,可治疗失眠健忘。

竹叶甜酒

配方:淡竹叶150克,糯米1斤,甜酒曲适量。

制作方法:将竹叶煎煮取汁,以药汁浸米,同煮熟,摊凉后,加入甜酒曲,拌匀,置温暖处发酵,作成甜酒酿服用。

功效与主治:清心除烦。适用于热病后心烦,难以入寐,并有通利小便作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服酒酿一小杯。

说明:本酒方出于《本草纲目》。市售的竹叶有青竹叶和淡竹叶之分,本酒取淡竹叶,味甘淡而性寒,入心、胃经,可清热除烦,利尿。故李时珍记载此酒可“治诸风热,清心畅意”。本酒也可用冷浸法制作,方法为取淡竹叶50克,白酒500毫升,将淡竹叶切碎,装入纱布袋,浸泡酒中,五日后饮用。

推荐阅读:

  1. 失眠患者吃哪些水果好
  2. 晚上睡不着吃什么好 调理失眠的食物
  3. 女性女性耳廓远离失眠 牢记四个自我推拿妙方
  4. 中医秘制酒可治失眠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5053.html
本文标签: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