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大寒节气疾病怎么预防?教你预防疾病的五种方法!

网友投稿 养生常识 2022-04-04

大寒将至,天气将变得更加寒冷,这对抵抗力较弱的老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安然度过寒冬是老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大寒时节,最易引发感冒、心肌梗塞、胃病、中风、瘙痒症,老人要注意预防这些疾病,衣食住行都要小心,那么大寒节气老人如何预防疾病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

一、大寒时节,老人常见的五病:

1、胃病

隆冬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2、中风

资料显示,大约70%的中风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因此专家称之为冬季神经科疫情。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导致中风发生。中风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故在寒冬季节要切实做好中风的预防工作。

3、感冒

老人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说起来该症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4、心肌梗塞

寒冬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这是因为人体受寒刺激后,血管收缩,血中纤维蛋白增多,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5、瘙痒症

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退,遇寒冷干燥气候极易产生皮肤瘙痒,该症往往夜间加重,常使人难以入眠。

二、老人冬天如何预防疾病?

1、重视饮食烹饪

中医素有虚则补,寒则温。因此,老年人的日常饮食要注意温暖肾阳,多吃瘦肉、鸟蛋、鱼类、豆类等含有高蛋白质的食,多吃牛、羊、狗肉等温暖的食物和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防止皮肤干燥,滋润器官,增进食欲,消除寒冷保温。

2、讲究心理卫生

冬季是闭藏的季节,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与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老年人应避免悲伤、焦虑、紧张等不良因素刺激,保持乐观情绪,开朗,精神愉快。

3、改善居室环境

冬季门窗关闭,室内空气干燥、污染,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控制室内温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温度的调节,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

4、进行体育锻炼

冬天不能整天呆在室内,如果能力强,必须坚持每天锻炼。这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保健有很大帮助。锻炼的项目、强度因人而异,合理选择,逐步进行,尽量进行全身运动,建议老年人打太极拳、做操作等。

5、注意保暖

由于老年人的主要器械老化,功能减弱,适应性差,寒潮袭来时,高血压、中风发病率提高,心血管患者容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严寒還是伤风感冒、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哮喘病的关键诱因。因此,冬季老年人的衣服应该柔软、轻便、贴身温。

夏至养生注意防止中暑 养生注意中午休息饮食清爽

夏至养生方法有哪些?夏至到来,气温较高,天气闷热,容易中暑。专家提醒说,夏至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随即到来,因此,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那么夏至节气如歌预防中暑呢?让我们看看如何预防夏至中暑。中暑是夏季或高温环境中发生的急性病。一般来说,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相等,人体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但是,在强烈的夏天阳光下长时间照射,红外线会使人的大脑失去调节体温的能力,容易中暑。此外,如果出汗过多,体内的水和盐会大量排出,无法及时补充,水盐代谢会造成障碍,也会导致中暑。身体过度疲劳,体弱多病也是发生中暑的原因。

炎炎夏日,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呢?

首先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时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中午阳光最强或温度最高时多休息,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不要在闷热的环境下工作、劳动和学习。在野外工作时最好穿浅色或白色衣服,戴帽子,注意适当休息,多喝清凉饮料、凉盐开水、绿豆汤等。人丹、十滴水、樟香正气水、清凉油对中暑有预防作用,夏天工作时最好随身携带。

其次,平时要注意饮食调节。夏日应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之品,以适应夏天胃肠的消化能力。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佐以鱼肉蛋奶,保证人体必须的水分、盐水、热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的补充。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多食含钾食物,如海带、豆制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

专家提示:若出现中暑先兆时,应暂停工作,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通风的环境中,解开衣服,脱掉过多的衣物,涂擦清凉油,服人丹或十滴水,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头部冷敷,可用冷水擦澡。经过休息、冷却处理,一般4小时即可恢复。重症中暑,必须迅速应急。如果有高热者,可以给予物理冷却的呼吸困难者可以人工呼吸的热衰竭和热痉挛,主要补充水分和氯化钠,重者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水。

人体的7个排污口 养生一定要清楚

在人的身体中,主要有7个排污穴,多按按对身体超级好的!

腋下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肘窝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膝窝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阴陵泉

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 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

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足三里

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

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 去,就会变成痰饮。

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2分钟。

承山穴

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 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 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丰隆穴

配合足三里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大寒节气养生全攻略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到来,天气更加寒冷,大寒节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节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大寒节气养生全攻略。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

“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

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

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

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温补养生最重要

大寒是温补的最佳时节。初冬季节需吃柔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雪梨、甘蔗等,而到了现在这个寒冬季节,可以适当吃些牛、羊、鸡、狗等温性的肉类,也可以饮少许酒,活血通脉。

如果本人内热比较重,汗多舌苔厚,容易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则在烹饪这些食物时加点知母等苦寒的药材,也可以配合吃豆腐、萝卜等清润的食物。

大寒节气养生方法 早睡晚起睡前洗脚

春节将至,大寒即到。中医讲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二十四节气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年之中物候的变化都与节气密切相关,大寒节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节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推荐阅读:

  1. 夏至养生注意防止中暑 养生注意中午休息饮食清爽
  2. 人体的7个排污口 养生一定要清楚
  3. 大寒节气养生全攻略
  4. 大寒节气养生方法 早睡晚起睡前洗脚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changshi/248851.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