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冬季想要养生吃什么食物最好 这8种肉类对身体最滋补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22-02-24

冬季是进补好季节,特别是肉类,冬季吃肉不仅能进不,而且有助暖胃养胃,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那么冬天吃什么肉好呢?冬天不妨多吃以下这8种肉类哦!

冬季养生吃这八种肉类最滋补1、猪肉:补铁

猪肉肥瘦差别较大,肥肉中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少,多吃容易导致高血脂和肥胖等疾病;蛋白质大部分集中在瘦肉中,而且瘦肉中还含有血红蛋白,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能够预防贫血。肉中的血红蛋白比植物中的更好吸收,因此,吃瘦肉补铁的效果要比吃蔬菜好。

健康并且新鲜的猪肉,瘦肉部分应该呈现出红色或者粉红色,光泽比较鲜艳,流出的液体较少。脂肪部分应该是白色或者乳白色,而且质地比较坚硬。

2、鸽肉:壮体补肾

俗语都有说“一鸽胜九鸡”,鸽子肉的营养一直为人们认可,有壮体补肾、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血糖、养颜美容、使皮肤洁白细嫩等功效,且易于消化,对老年人、体虚病弱者、手术病人、孕妇及儿童非常适合。

煲汤多用“老身”点的老鸽,烧乳鸽是取其骨脆肉滑,而老鸽的营养和肉味都较为突出,因其经过长期的营养积淀。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喝碗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鸽子汤,可使人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3、乌鸡肉:补虚劳

乌鸡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作用。《本草纲目》认为乌骨鸡有补虚劳羸弱,制消渴,益产妇,治女性崩中带下及一些虚损诸病的功用。

乌鸡肉中含氨基酸高于普通鸡,而且含铁元素也比普通鸡高很多,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品,被人们称乌鸡是“黑了心的宝贝”;所以,乌鸡是补虚劳、养身体的上好佳品。

冬季乏力喝乌鸡汤。乌骨鸡洗净血沫,装入锅内,加入葱、生姜等炖煮即可。如果有条件,可以加点党参、当归、黄芪等食补的药材。如果没有乌骨鸡,可以用柴鸡代替。

4、鹌鹑肉:补气血

民谚有“要吃飞禽,还是鹌鹑”之说。的确,鹌鹑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多维生素食物,可与补药之王人参相媲美,对胖人来说是理想的肉食品种。医学研究证明,鹌鹑所含丰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壁,阻止动脉硬化。

专家称,其适宜于营养不良、身虚体弱、恶寒怕热、咳嗽哮喘、神经衰弱、贫血头晕、肾炎浮肿、泻痢、高血压、肥胖症、动脉硬化症等患者食用。如,治疗神经衰弱或欲提高智力,就可将鹌鹑肉与枸杞子、益智仁、远志肉一起煎熬食用。

5、鸡肉:增强体力

这里说的鸡肉,是指去皮的鸡肉,因为鸡的脂肪几乎都在鸡皮。每100克去皮鸡肉中含有24克蛋白质,却只有0、7克脂肪。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症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鸡肉不但适于热炒、炖汤,而且是比较适合冷食凉拌的肉类。鸡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6、牛肉:暖胃

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冬季养生的补益佳品。另外,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

将少量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炉中与牛肉同炖煮,肉不仅熟得快,而且味道清香。加些酒或醋炖牛肉,可使肉更软嫩。在肉中放几个山楂或几片萝卜,即令牛肉熟得快,而且可以驱除异味。

7、鱼肉:益智健脑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但体弱的人并不适宜吃太燥的肉食,而营养丰富,脂肪含量极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这类人群吃。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其次,鱼肉具有益智、健脑等作用。鱼类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易被人体吸引,尤其适合老年养生保健和促进小孩生长发育。

鱼的个头决定其口感和安全性。太小,鱼还没有长大成熟,肉质不够鲜嫩,鱼刺也会显得格外多。太大,意味着鱼的年龄老,肉质粗糙,体内可能积聚了不少有害物质。因此,买鱼选个头“八分大”左右的比较合适,例如,鲤鱼和武昌鱼以1斤半、鲫鱼0.5斤~1斤、草鱼4~5斤的为宜。

8、羊肉:温胃御寒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尤其适合在秋冬食用。而且由于羊是纯食草动物,肉质非常的细嫩易消化,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也要比猪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

但需注意的是,羊肉毕竟性偏温热,并非人人皆宜。阴虚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关节炎、湿疹及发热者应忌食。

秋季养生,要大胆多吃这5个"秋季进补高手"!

夏季悄然过去,转眼秋天这个萧索的季节就来临了。而夏天是个各种吃的季节,水果,冰淇淋随便吃。

但秋天就不一样了,天气的变化,会带许多的疾病,胃部,喉咙对食物的感受也不一样了。比如绿茶就要改为红茶。天气变得干燥,需要多吃滋润的食物。秋季的确是养生的好季节,那秋季养生,进补应该吃点什么呢?


秋季有哪些食物应该多吃?


夏秋交际的时候,应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有润燥滋补功效的食物。

1、黄绿色蔬果

到了秋天,人们体内的维生素A储备容易下降,加上天气干燥的原因,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呼吸道感染的问题。可以多吃一些橙黄色的蔬菜,比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等。此外,可以多吃一些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C,比如芥蓝、菠菜、绿菜花等。

2、发酵食品

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又能帮助消化。这是因为发酵食品在发酵时会产生大量B族维生素,同时可以部分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

可以选用发面饼、馒头等发酵面制品作为主食,搭配粗粮,营养价值会更高。选用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等豆类发酵制品作为副食。

奶类的则可选择酸奶。

3、各种薯类

薯类食品多有强健身体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秋季可以多吃山药、芋头、马铃薯、红薯等作为精白米面的替换品。

薯类由于淀粉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主食食用,餐点中有薯类时,要相应地减少主食的量。这样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可以预防肥胖。

秋季应该多吃些什么?

1、莲藕:润燥

秋天后人容易烦躁不安,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清新润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银耳、菊花、莲藕等,其中首选是莲藕。

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也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

食用方法:生吃;和糯米、蜂蜜一起蒸,做成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

2、山药:脾胃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以及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和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用方法:蒸着吃(营养损失最小);做汤或粥喝,可以加红枣和枸杞;炒菜,清炒,加肉炒都可以。

3、花生:滋养调气

一颗小小的花生,可以说是全身都是宝,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可治疗血小板减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壳有降低血压、调整胆固醇的作用(不过一般都是丢弃的),花生肉就不说了,味道好,脂肪很多。

食用方法:生吃;新鲜花生可以洗净蒸着吃;熬粥喝,可以搭配红枣,对女性尤其有益;炒菜吃,用于下酒。

4、蜂蜜:养阴


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适合秋季补阴。对缓解疲劳效果显著。

食用方法: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直接调入鲜榨的果汁(典型的就是在柠檬水中加蜂蜜);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

5、梨:润肺

梨属于秋天的应季水果,含有85%的水分,因鲜嫩多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适合秋天食用。

食用方法:

生吃,缓解呼吸道感染出现的咽喉干、痒、痛、声音哑等症状;

煮熟或蒸熟吃,做成冰糖炖雪梨,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有一定的作用;

搭配蜂蜜吃。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6、喝养生粥

百合粥:百合和糯米同煮,放上一点冰糖,安神有助于睡眠;

南瓜粥:现在的南瓜正是营养最佳的时候,可以煮南瓜粥;

红薯粥:红薯与粳米同煮,早上喝对高血压患者非常有益;

黑芝麻粥:将黑芝麻稍微研磨一下,再和大米同煮;

红枣糯米粥:大枣、糯米同煮,再放入适量白糖,适合食欲不振、慢性肠炎的朋友。

孕妇最适宜喝什么粥 五大有益孕妇养生粥推荐

暖脾护胃--羊肉粥

材料及做法:选精羊肉200g,切片,粳米或糯米200g左右,同煮成羊肉粥,早晚均可食用。或用大米100g,精羊肉200g,黄芪30g,茯苓30g,大枣5枚,葱白二棵,盐少许,同煮成粥。

功效:有益气养肾、暖脾护胃等功效。

补充营养--鸡汁粥

补充营养--鸡汁粥材料及做法:母鸡1只,粳米100克,精盐少许,水煮成粥。

功效:鸡汁粥具有滋补气血、安养五脏的作用。适用于虚劳诸证、精血亏损、肾气不定、产妇营养不足等病症。

缓解孕吐--砂仁藿香粥

缓解孕吐--砂仁藿香粥材料:砂仁5克,藿香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把砂仁研成细末备用,把藿香择净,放砂锅内加水浸泡10分钟后,水煎取其汁,加入大米熬成粥,粥熟时加入砂仁和白糖,再煮1~2沸即成。每日服一剂,连续3~5天。

功效:能和中止呕,适用于妇女妊娠呕吐

安胎保胎--鲤鱼粥

安胎保胎--鲤鱼粥材料:鲤鱼300克,糯米50克,盐、大葱、姜、香油适量。

做法:

1.将鲤鱼刮洗干净,煮汤待用。

2.将糯米50克同放入鲤鱼汤中煮成稀粥,加少许油、盐、葱、姜调味即可。

功效:

1. 安胎,止血,消肿。

2. 适用于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妊娠浮肿。

减轻浮肿--红豆粥

减轻浮肿--红豆粥材料:红豆,黑米,白砂糖

做法:

1.红豆和黑米洗净,清水浸泡5小时以上。

2.将浸泡的水倒掉,将黑米及红豆和适量冷水放入锅里,大火煮沸,转至小火煮至熟透加糖即可。

功效: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可清健脾益胃,通气除烦,益气补血,有很好的利尿作用,有利于缓解孕期浮肿现象。

夏至养生13个小常识

夏至养生方法有哪些?6月21日就是夏至节气了,过了夏至,就到了一年天气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故夏至的养生保健尤为关键。那么夏至如何养生?夏至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教你夏至养生的13个小常识!

1、要清凉

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2、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3、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4、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5、冬至饺子夏至面

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冬至吃饺子)。为什么同样是面食,却有饺子和面之分?这些其实也是有讲究的。专家称,面食是高热量的,饺子用面包裹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把热量也包裹了起来,这就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而夏至节气,与冬至相反,要把阳气放出来,同样是面食,可面切成条后,就意味着把热适当地放出来了。另外,面汤最好要放盐,吃面要学会喝面汤。

6、每天2000ml水防头痛头晕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造成头痛头晕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7、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三国琴师嵇康是着名的养心学家,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8、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9、忌夜卧贪凉

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10、绿豆胜冰消暑烦

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绿豆粥,那就是一剂消暑的好方。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夏天体热小便黄赤的时候喝起来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绿豆的时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实绿豆衣也是一味中药,药效跟绿豆一样,只是稍弱而已。所以作为一般清热消暑之品的话,不用特意将豆衣去掉。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久服会把体内的虚寒坐实,这样以后就更不容易调理了。

11、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12、外出采取防晒措施

此时节,公众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随身要备有人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凉油等。另外,从服装的颜色上来讲,最好穿红色的衣服,因为红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进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

13、节气针灸

“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

最后提醒,到了夏至,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一些防暑药了。金银花、菊花、荷叶、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等防暑药宜常备身边,预防中暑,安全度夏。

深秋养生:秋季养肺防病七方法

[导读]秋高气爽的季节,最适合疾病防治,秋季养肺正当时,要把握有效方法。7个秋季养肺方法促进秋季养生。

益肺——多喝水

秋季气候干燥,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要及时补足这些损失,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还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润肺——重食疗

莲子、芡实、鱼鳔、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清肺——深呼吸

适度的深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介绍两种比较简单有效的呼吸法,不妨一试,腹式呼吸法:伸开双臂,尽量扩张胸部,然后用腹部带动来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的目的是增加肺容量。缩唇呼吸法: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目的是让空气在肺里停留的时间长一些,让肺部气体交换更充分,支气管炎病人可常做。上述呼吸法最好每天早晚各练一组,每组次数可量力而行。

宣肺——笑一笑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对呼吸系统来说,大笑能使肺扩张,人在笑的同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护肺——按摩操

按迎香穴,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至两组。叩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端坐椅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数十下,同时抬手用掌从两侧背部由下至上轻拍,持续约10分钟。这种方法可以舒畅胸中之气,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净肺——常咳嗽

随着工业污染和城市汽车排放量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随之加大。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引起支气管、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变。因此,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健肺——去登山

登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作用。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

因此,运用以上这些有效的秋季养肺方法,能帮你养肥润肺,减少肺部疾病。

推荐阅读:

  1. 秋季养生,要大胆多吃这5个"秋季进补高手"!
  2. 孕妇最适宜喝什么粥 五大有益孕妇养生粥推荐
  3. 夏至养生13个小常识
  4. 深秋养生:秋季养肺防病七方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228935.html
本文标签:养生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