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大暑节气养生六方法 趁暑化湿解冬病

网友投稿 四季养生 2014-07-10

大暑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发生在每年的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进入大暑节气预示进入最热的季节,也是阳气最旺的时节,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养生那么大暑节气如何养生呢?大暑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专家说,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 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 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 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王文辉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 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 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 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 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东莞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 的活动。

此外,专家还强调,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大暑刚过酷暑来临 如何消暑又可养心

大暑刚过,酷暑来临,高温和湿气同时来袭,身体较为虚弱人群身体易出现头晕脑胀、食欲不振等情况。我国传统医学主张“天人相应”, 即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调整饮食,身体才能健康。亦提倡“春夏养阳”的原则,因此,夏季养生人物还是以养阳为主。

苦瓜清心降火

炎热的夏天,人体肠胃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往往胃口不开,食欲减退。“苦”作为“五味”之一,可以激发人的食欲。立夏中医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顺应春夏之交养心的生理特点,苦瓜就是清心降火的佼佼者。

南瓜补中益气

具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质、胺基酸等营养素,也含丰富胡萝卜素,能保健视力、改善血糖强心固肾气。

黄瓜生津止渴

黄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风热眼疾、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病症。

绿豆清热解毒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非常适用于夏天出现湿热郁滞、口干口渴、小便赤热、便秘、目赤肿痛等症状时食用。但也要提醒的是,绿豆性寒,容易损伤胃气,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

西洋参补虚抗乏

性凉而补,能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酷暑盛夏,炎热多汗会损耗正气,损耗人体的阴津,伤阴生虚火,出现疲乏体怠、心烦意乱等症状,可在汤料里添加一味西洋参,其补虚抗乏效果显著。

金针菜清热解忧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愤怒,也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竹笙清爽“刮油”

夏天衣物渐清减,减肥事宜又被众姊妹列为头等大事,有“刮油”效果的竹笙,自然成为热销的夏日食材。

竹笙又叫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珍贵菌类,曾经是“宫廷贡品”,近代也作为国宴名菜出现。它的口感脆嫩清爽,营养价值高,富含胶质纤维,解腻助消化,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即俗称“刮油”的作用。《中国药典》记载,竹笙具有益胃清肠、抗老防衰、消炎止痛、减肥等多种功能。

冬瓜消脂减肥

冬瓜所含的B族维生素能加速将糖类、淀粉转化为热能,从而减少体内脂肪,有利于减肥。春夏季经常吃冬瓜,对于人体健康尤其是体型偏胖的人群是十分有益的。

大暑时节要打开胃口

大暑节气已经来临,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已经到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好防暑工作,在大暑的时候,我们饮食应该以防暑开胃为主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大暑节气如何防暑开胃吧,一起来通过大暑的“烤验”吧。

开胃常食生姜粥

很多食物都具有驱寒暖胃的功效,最常见的莫过于生姜了。生姜不只是去除腥气的调味品,还是一味有较大医疗价值的中药材。生姜除了杀菌外,还可祛寒。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113方中,用到生姜的有68方,或配半夏以降逆止呕,或配陈皮以宣发胃阳,或配紫苏以开散郁气,或配大枣以健脾和血。但总离不开一个“寒”字,外寒解表、内寒温中,生姜都是首选的药物。所以民间才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

姜可做姜汤、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也可在做馅时加点姜末。唐代医家李绛的《兵部手集方》中,有一款驱寒功能能较强的药膳——生姜红枣粥(生姜丝15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对夏季厌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有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阴虚内热现象的人,不适合食用此粥。

除生姜之外,最方便的暖胃食物还有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黄豆、香菇、桂圆等。

按摩三里增食欲

据《黄帝内经》记载,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机体生长,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之功效,故足三里穴被称为保健穴或长寿穴。

日常起居重防护 炎夏也不应贪食寒凉或整天在空调房里待着,否则易受寒凉侵袭而出现厌食症状。还要注意防寒,睡觉不盖被子,脾胃也容易受寒。老年人讲究要冬暖脊背夏暖肚,就是不要让腹部着凉。

上面我们不光是从饮食的角度上,我们也从其他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面对大暑时节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让我们吃的更健康。

大暑时节要解热祛湿

大暑来临代表着一年最热的时期到来,这个时候防暑祛湿是刻不容缓的,那到底应该如何安然度过暑伏天气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指点消暑迷津,一起来看看吧!

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潮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相比其他季节会大很多,再加上日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一般人到了这时,就会抵抗力下降,平时体质较弱的更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低热头晕胸闷恶心汗出不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疰夏,俗称苦夏!

度苦夏,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大暑养生方法大盘点

俗语说:小暑连大暑,热得无处躲。每年的7月22至24日之间,为24节气中大暑节气,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高温给人们的工作、生活等都带来了影响,所以我们要在大暑来临之前做好防暑工作,面对大暑“烤”验,我们该如何消暑养生呢?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大暑的最佳养生方法,亲们赶紧来看看,做好防暑工作。

巧用芳香植物消暑化湿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这个时候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要化解这些症状,最好的方法是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卫生,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人体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的方法是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比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因为新 鲜藿香叶的主要功效是芳香化浊、祛暑解表;薄荷的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王文辉也提醒,夏季以湿热为主,服用藿 香鲜叶保健是可行的,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且藿香和薄荷均不宜久煎,以藿香为例,煮的时间长了其芳香之气会消失,就起不到 原有效果了,因此最好在粥、汤煲好前的几分钟才放入。

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是最佳的治疗时机,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不过也不是所有慢性病都能利用暑天来治疗,还得依个人体质。”专家说,暑天阳气旺盛,治病就是通过艾灸等方式利用 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通常情况下,那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也就是阳虚症的疾病是可以冬病夏治的。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 虚症疾病,有上述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治病,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多饮暖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

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药食同粥补气清暑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 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 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市民安度盛夏。

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消暑切莫动“肝火”

另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桑拿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东莞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 “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 的活动。

此外,专家还强调,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比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推荐阅读:

  1. 大暑刚过酷暑来临 如何消暑又可养心
  2. 大暑时节要打开胃口
  3. 大暑时节要解热祛湿
  4. 大暑养生方法大盘点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iji/12887.html
本文标签: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