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清明节的由来

网友投稿 四季养生 2020-04-03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那么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呢?

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庚子年(鼠年)三月十二 (2020年04月04日 星期六)

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

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上文可以了解到,清明节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二,此外还为大家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有哪些清明节不能做什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想断魂。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下面就由小编来告诉你,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变化,古代劳动者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谓清明。

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气共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个时候冬天已经去了,春天充满了意义,天气清爽,四野清洁,自然到处都显示出活力。用清明来说,这个时期更合适。

我国传统清明节起源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代比前一天的寒冷节更重要。清明节和寒冷节日接近,民间逐渐融合了两者的习俗,到了隋唐年间(581年到907年),清明节和寒冷节日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成为中华民族的固定风俗。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日相连,后代将寒食节纳入清明节,寒食节的清廉传说也成为清明节的重要内涵。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和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也称为禁烟节,日期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今天,人们必须禁止烟花,吃冷食,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悲伤。

寒食节禁火食冷的习俗来源于切肉吃君传说。春秋战国时国时代,晋文公重耳在流亡中饿死,随着他忠臣的介子切断自己的脚肉给他吃,感动了重耳。之后,重耳成为君主封赏群臣,只是忘了介子推,有人向他提起,他才派介子推。但是,介子看到重耳旁边有个小人,背着老母亲躲进了深山。为了让介子下山,重耳命令烧山,但最后介子推也没下来。等着火灭了,人们上山看到介子推着母子俩被烧死在柳树旁边,柳树洞里有一封写在重耳上的信,希望重耳亲政清廉,体贴人民。重耳非常悲伤,命令今后每次介子避开日子,全国禁止烟火,吃冷食,表示纪念。

清明时代,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天回到大地,天清地明,气候变暖,万物复苏,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田地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身影,民俗常说清明谷雨连接,浸在耕地上不要迟到。

清明来临,气温升高,雨量增加,正是春耕春种的好季节。因此,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树造林,不是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多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习俗

清明节习俗丰富有趣,除了禁火、扫墓外,还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如踏青、摇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等。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直到唐朝才盛行起来。

清明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蹴鞠和踏青等,下面就有小编来继续为您介绍清明的其它习俗。

2、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子和踏板的秋千。秋千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天挂着长绳在高木上,女士的衣服坐在上面推,被称为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普遍的游戏,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人们喜欢的游戏。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训练武士。

4、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清明踏青的习惯。传说很久以前就有清明踏青的活动。据《老唐书》报道,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运的是昆明池踏青。可以看出,习惯已经流行起来了。

杜甫在江边踏青,回顾旗帜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选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极其生动地描绘了以开封京外开封河为中心的清明时代的热闹场面。在这幅画卷中,画面人物达到550人以上,牲畜达到50人以上,船只达到20人以上,车、轿车达到20人以上。清明踏青的盛况,可见斑点。

5、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人们喜欢的活动。每到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晚上也放。晚上在风筝下或风稳的拉线上挂上一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些人把风筝放在蓝天上,然后剪下线,把它们送到世界尽头的海角。据说它们可以消除疾病和灾难,给自己带来好运。

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清明节的禁忌。

清明节的禁忌

1、不适合扫墓的人

孕妇、3岁以下的孩子、刚做手术的人、印堂黑暗或眼黑暗的人、重病患者等人不适合扫墓。

2、清明节能和不能做的事

(1)不能选择清明节谈婚姻,也不能选择清明节结婚。

(2)如果生日是清明节,请注意避开黄色的花。如果当地风俗迟到,应该提前做。

(3)不要在清明节当天拜访他人。

(4)清明节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向先人致敬,就不能胡乱约定。否则,当时的运势就不会是你想要的。

(5)清明节前后三天有寒食的说法和习惯,有这个习惯的地方最好遵守。

(6)外嫁女儿一般不能回娘家扫墓。但有部分地区不忌讳这个,根据地方风俗来不会错。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的习俗

大家都知道,清明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呢?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是一个太阳历法的公历日期,固定在公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每个节气之间隔了15天,也可以根据前一个节气春分来看,春分节气后的第十五天就是清明节了。

清明节的习俗

1.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2.扫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清明节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4.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汉族节日习俗,清明时节,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5.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插柳戴柳以辟邪;三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6.荡秋千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7.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经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对清明节是什么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了,此外还介绍了清明节的习俗,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 清明节的来历和故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那么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大家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文献记载中,介子推确有其人,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文献上主要记载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此后清明节的墓祭节俗渐出现于文献上。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会被附会一个传说作为“起源”,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吃什么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那么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呢?下面来看看。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020年清明节是4月4号,农历3月十二,正值星期六。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

清明节吃什么

1.鸡蛋

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称为吃“节蛋”。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在山东境内,至今有寒食煮鸡蛋、鸭蛋、鹅蛋之俗。

2.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3.清明饭

每逢清明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将需用草药洗净、去梗、煮熟,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加适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成。

4.艾粄(bǎ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5.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6.馓子(sǎn)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7.大葱和蛋饼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8.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2020年清明节是4月4号,农历3月十二,正值星期六。此外还为大家介绍了清明节吃什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推荐阅读:

  1.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有哪些清明节不能做什么
  2.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清明节的习俗
  3. 清明节的由来及传说 清明节的来历和故事
  4.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清明节吃什么
  5. 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不能做什么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iji/34441.html
本文标签: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