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6-05-10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五大应对措施

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疗法,现在很多人也会选择拔罐来保健养生,但是在拔罐后皮肤经常会出现水泡,这是为什么呢?拔罐后起水泡该怎么办?

中医中的拔罐是通过一种体外的物理方式将体内毒素逼出体外的过程,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

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拔罐后起水泡怎么办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

拔罐后出现水泡,水泡没有破溃者,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起水泡的部位尽量不要用手触碰,穿宽松点的衣服不要让衣物贴在患处,另外,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拔罐出现水泡的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拔罐后出现水泡的处理方法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好就行了。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建议去中医院找医生处理。

拔罐后皮肤黑紫色代表什么

  拔罐是一种受大众喜爱的养生方式,大家会发现部分人在拔罐之后,皮肤会有不同的颜色出现,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黑紫色。那么,拔罐后皮肤黑紫色代表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拔罐后皮肤黑紫色代表什么

  拔罐是一项中医理疗的方法,拔罐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拔罐后皮肤黑紫色说明体内的湿气重、寒气大,经络瘀堵比较严重,也可能是由于慢性肌肉损伤造成的。拔出黑紫色后就可以散寒、祛瘀。所以不要太担心,这不是一件坏事,身体恢复后,加强锻炼,然后再次拔罐,紫色和黑色皮肤的颜色就会变浅。

  拔罐是指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将罐吸附到患者的皮肤上,使皮下小血管破损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罐印一般是暗红色的,出现黑紫色说明体内湿气、寒气瘀积比较重。一般受寒之后会有瘀,因此寒和瘀通常夹杂一起,此时拔罐出现黑紫色、青紫色较常见。尤其颈肩部疼痛,在颈椎、肩膀上方、两侧肩头、肩胛骨的内缘易感受风寒之邪,容易出现黑紫色。

  以上就是对于拔罐后皮肤黑紫色代表什么的回答。拔罐之后皮肤黑紫色是因为身体受寒或者血瘀,所以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锻炼身体,注意多休息。希望这篇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中医养生 详解拔罐减肥方法及注意事项

拔火罐不仅能够对我们皮肤下层的脂肪,身体内部以及血液当中的脂肪产生作用,还可以排除我们体内多余的沉积毒素,让我们的身体达到平衡的状态,另外还能有效治疗便秘和缓解痛经!拔火罐能有效减肥,那么拔罐减肥方法有哪些呢?拔罐减肥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拔罐减肥施罐法操作

1、中阳亢盛者:症状为体质肥胖,胃纳亢进,善食多肌,面赤,苔多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疗:清胃泻火。

取穴:饥点、胃俞、肺俞等穴及阳池、三焦俞等穴。

操作:减肥宜将拔罐与耳压结合的方法综合进行。耳压饥点穴(耳屏前面中点,外鼻穴下方),饥点可使胃脘胀满,食欲减低,系减肥之经验效穴。拔火罐单罐法留罐肺俞,是由于水谷精微的宣发肃降而输布全身全赖肺主气。取阳池、三焦、胃俞等穴是从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上述要穴特别是对于减肥(包括其它减肥法)出现的饥饿感等反应有调和作用。

2、痰湿阻滞者:症状为体质肥胖或伴见嗜睡,易疲倦,纳差,口淡无味,女子月经少或闭经,男子阳瘘,舌胖齿痕,脉沉或滑等症。

拔火罐治疗:法湿化痰。

取穴:耳穴内分泌、肾上腺,体穴三焦俞、脾俞等。

操作:耳压内分泌、肾上腺穴点,取中枢神经对内分泌有调节作用之义。体穴可结合用单罐法走罐,施术15~20分钟,取健脾祛湿化痰的作用。

拔罐减肥的注意事项:

1、拔火罐一般一天进行两次,结合健康的饮食,持续一到两个月,会取得很好的瘦身效果。

2、一般拔火罐的时间为10到20分钟,不要超过这个时间,如果是过敏性的皮肤,那么在出现皮肤充血的时候就要停止拔罐。

3、在拔罐完之后的一个小时之内不要洗澡,如果是刚吃完饭,最好等一个小时之后再进行拔罐,如果皮肤出现充血或者是淤血,可以拿按摩油按摩一下。

4、感冒、发烧、糖尿病、皮肤病、孕妇、癌症患者等人群不能拔罐。

中医养生知识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拔罐是我们中医中用于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拔罐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帮助患者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但是究竟拔罐是站着的还是坐着拔好呢?拔罐都有哪些体位呢?下面一下来了解一下吧!

许多疾病都可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慢慢吸出病灶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目的,从而达到治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另外,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头痛、咳嗽、眩晕、眼肿、气喘、腹痛等毛病。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的时实际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拔罐时,具体选择哪种体位,要根据拔罐部位、舒适度等而定。拔罐时,可灵活掌握。

拔火罐风行,到底能有哪些保健作用

近几年随着养生的流行,大家开始慢慢接触拔罐,拔罐的保健作用也逐渐被大家所熟知,拔罐到底有哪些功效呢?拔罐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二、排除体内毒素

拔罐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使体内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三、温热作用

当人体受风、寒、暑、湿、燥、火(六邪气)等外界侵袭或跌打损伤后,即可扰乱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瘀血、气滞、痰涎、宿食、水浊、邪火,这些致病因子通过人体经络走窜于全身,并充斥于经络上的穴位,打乱了气血的运行,致使气血凝滞。拔罐可祛除人体六邪气,通气通血、舒经活络,它的温热作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

四、减肥作用

火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调整内分泌,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功能,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及脂肪消耗增加,即可减去体表脂肪,又可减去体内深层脂肪,从而达到安全、保健、快速减肥的目的。

说说拔火罐的好处和坏处

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方法,人们拔罐的时候或是为了保健身体或是为了治病。的确,拔罐有很多好处,但也有坏处。所以,下面小编说说拔火罐的好处与坏处。

拔罐对身体的五大好处

一、能够牵拉肌肉,提高痛阈,缓解酸痛疲劳,也就是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的时候,局部血液灌流量将会下降,以致于促使组织缺血,但拔罐中的走罐手法,能拉长肌肉,增加血液灌流量,提高局部的耐痛阈值,进而使肌肉舒张,重新储备所需的能量。

二、吸毒排脓,促进伤口愈合,受到拔罐的负压所吸引,将有助于局部脓液、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其他不利伤口愈合的物质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以及收缩伤口,进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

三、调整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由于拔罐所产生的瘀血残留组织间隙,可适当激活身体的免疫力,以及对发炎物质具有清除能力,是一种良性的自身训练。

四、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这是由于拔罐能使血管扩张,让局部血液循环变好,进而促使废物、毒素加速排出体外,同时也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提供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到细胞。

五、循经感传,调整人体内脏机能,这是利用经络连结脏腑的理论,选取与脏腑相关的经络沿线进行拔罐刺激,适合使用来回走罐、滑罐等手法,这些手法对呼吸道、胃肠道、心血管、妇科疾患等都能起到相应感传,透过感传刺激有助于达到内部机能的调整。

拔罐减肥穴位及方法

传统的中医古代文献中,虽然没有标明拔罐减肥这一作用,但是却有关脾胃运化理论,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两个方面,对肥胖的原理有着辩症的论述。“过食肥甘厚味,由脾胃运化,变为脂膏,积蓄体内,或变为痰湿阻塞气机”这句话,说明了肥胖与脾胃的关系。而现代关于肥胖的认识也认为,如果饮食过意油腻,就很容易让身体囤积大量的脂肪。但是传统的拔火罐支队单纯性肥胖有效,对遗传性肥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拨火罐减肥学习要点一:背部穴位减肥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

脾俞穴(图示中最上面的一个)功效:发散脾胃之热。

三焦俞穴(图示中下面的一个)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拨火罐减肥学习要点二:腹部穴位减肥

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

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大横穴(位于肚脐右侧)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关元穴(肚脐下面)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拨火罐减肥学习要点三:下肢穴位减肥

以下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5分钟。每周2~3次。

血海穴(图示中上面的那个)功效:减肥,清血利湿。

足三里穴(图示中下面的那个)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推荐阅读:

  1. 拔罐后皮肤黑紫色代表什么
  2. 中医养生 详解拔罐减肥方法及注意事项
  3. 中医养生知识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4种
  4. 拔罐减肥穴位及方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12392.html
本文标签:拔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