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说健康男女是这样的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6-05-30

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

我们通常形容一个男人健壮与否,都会将他与“力气”联系到一起,那“力气”又从何而来呢?当然要从肺来。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着血走。因而会有“男人多气,女人多血”一说。而气和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要取决于男人自身的温度,这个温度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元气和肺气、食物。肺功能的好坏,决定了这个男人是否有气力。

因此,当一个男人全身皮肤很好,毛发浓密之时,基本上可以确定他的身体是健康的。

此外,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又发表于肾,所以说肾其华在发,当心肾不交时(失眠,神经衰弱),或思虑过度耗伤精血,或担惊受怕伤肾精时头发就会变白。斑秃和头发稀疏的问题,主要反映的就是肾气不足,反过来说,一个男人若头发好的话,肾功能当然也会好。

一般来说,黑色食品能入肾强肾,因此要培养肾气日常可择食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还可择食坚果、韭菜以及植物种子,中医认为种子是一个即将萌发的生命,是植物中能量最集中的部分,因此用种子增加能量、强肾养肾是有道理的。

女人的一生,在很多关键点上都跟血有关。比如女人每个月因为月经会失掉一部分血。既然要失血,就要保证血的含量要足,现在有些年轻女性月经量变小,早早地就出现了一些更年期症状,这是胃气不足的现象,是不良生活习惯所致,比如减肥无度,不好好吃饭造成的血虚等。

女性在怀孕过程中,不可损伤的两个最基本的东西是父精和母血。父亲要看他的精子质量如何,母亲要看她血含量的充足与否,如果血不足,就会对孩子的发育造成影响。生完孩子后哺育要特别依靠胃气的充足。妈妈只有能吃才有奶水。而奶水实际上是也由血演化来的。

现在很多女性都在追求减肥,甚至追求骨感美,这种极端的做法,不仅易导致月经失调,也易导致不孕。此外,缺少皮下脂肪,身体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很差,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因而还易感冒。

下半身肥胖怎么办? 中医教你按3个穴位减肥最有效

想减肥按3个穴位最有效

久坐不动导致下半身变胖

有很多女职员在家也是保持同一姿势看电视,似乎意识不到久坐会给下半身带来肌肉下垂﹑小肚子和臀部变胖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在20岁-40岁的女性中是最为常见的,大约70%的人每天坐着的时间长达7个小时以上,而由此引起的下半身肥胖现象也非常严重。

因为爱吃富含糖类的点心和油炸食品,所以下半身很容易变胖。这似乎是大多数女性所公认的原因。但是,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从而使得脂肪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在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下,会使下半身更容易变胖。

除此之外,经常吃面包﹑意大利面等富含糖类物质较多的食物,也会导致肥胖。因为摄取过量,身体消化不了剩余的糖分,只能将剩余糖分转化为体内脂肪堆积起来。这样会增加血液中糖分的含量,并且会使蛋白质凝结在一起,阻碍淋巴的流动,导致皮肤硬化。如果这种“糖化”不断发展的话,可能会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老一些,下半身也会随之变胖。

简单3招轻松减赘肉:

1、承浆穴

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承浆穴为足阳明任脉之会,长期按压此穴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消除胸部以上身体部位的积水,保持肌肤应有的张力。

前不久刚刚嫁为人妇的“绝望主妇”伊娃朗格丽亚,在接受采访回忆她在念书时总喜欢用铅笔顶住唇下的凹陷处听课,对照承浆穴的中医理论功效,很可能这位小脸美人的瘦脸秘诀便在于此!

按压方法:用拇指轻压此穴,每秒一次,连按20 次。

2、肾俞穴

冬季体表排汗能力减弱,大量水分开始堆积在体内。并且不少女性有在冷天吃辣或吃火锅的习惯,重口味饮食更加强了肾脏负担,无法正常排泄水分就容易使身体产生浮肿。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按摩此穴有助于维护肾脏的健康,帮助调节新陈代谢,使体内多余水分迅速排走,让冬天恼人的身体浮肿彻底远离!

按压方法:以指关节轻压穴道,每秒一次,每按压3~5次休息10 秒,再重复这一步骤三次。

3、攒竹穴

位于面部眉头两侧,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的穴位,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消除脸部浮肿。

按压方法:遵循眼保健操的要求,双手拇指抵住太阳穴,用食指按住两侧的攒竹穴轻轻旋转,每八拍为一个组,重复八轮即可。

黄褐斑怎么治疗?中医针灸美容祛斑

针灸治疗黄褐斑

1、肝瘀气滞:必须取任脉经穴。

取行间、太冲、气海、三阴交,两组穴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胸胁胀满加章门,腰膝酸软加肾俞。

2、肾虚火旺(肝肾阴虚)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益精血,补肝肾)以上各穴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

3、脾虚湿阻:

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随症取穴腹胀:下脘、气海;便溏:天枢。

除此以外还在皮损部位针刺或围刺主要是疏通局部气血。还可以随证加服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等。1疗程10次数每次20-30分钟开始隔天一次。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以下病有关

1、情志不随,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畅,颜面失养;

3、年老精亏,肾阴亏损,导致虚火上炎,肌肤失养,肾之本色泛于颜面;

4、腠理受风以致气血不和、不能濡养颜面。

临床表现:淡褐色或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常对称分布在唇周、额头、颧、颊、鼻、眼角、太阳穴等处,有的呈蝴蝶形,无自觉症状,初期有的患者有些发红而且淡淡的斑不会被发现一经发现已经长了很长时间,春、夏季加深、秋,冬季变浅。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颜面有斑块,腰膝酸软,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紫斑块,苔薄细,脉沉细。

2、肾虚火旺:颜面有斑,有时有些黑褐色斑块,有的也伴有腰膝酸软,倦怠无力,质红少苔脉沉细有时数。

3、脾虚湿阻:面斑呈黄褐色,纳呆脘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有时弦。

治疗黄褐斑的自我调护

1、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含维C多的食品;

2、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恼怒;

4、避免日光晒。

5、忌滥用化妆品。

6、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7、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中医养生常识:针灸取穴的诀窍和四个取穴方法

针灸根据我们人体的穴位来进行取穴,然后对穴位进行刺激,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治疗各种疾病。因此,针灸怎么取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那个穴位进行施针,针灸的角度、深度和方向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针灸取穴有诀窍

一个人身上的穴位有很多个,仅仅是经穴就有360几个,还不包含一些不常见的奇经脉络。我们从针灸治病的各种成功案例可以分析出,很少有病人只针刺一个穴位就把病治好的,往往需要针刺很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治愈我们的疾病。

1.肘膝关节以下,属于经脉的根部和本部,是“特定穴”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定穴的临床意义很大,奥妙无穷,针灸文献中不乏记载,兹不赘述。

2.头面部属于经脉的结部和标部,是交会穴比较密集之处, 全身103个交会穴,位于头面部即有38个之多。这一特点提示了该部穴位主病范围的广泛性。有人说:头面部穴位能治它处病证者多矣。例如:水沟、素髎治厥脱;眉冲、攒竹治哕;晴明、天柱疗腰腿痛;风池、风府治卒中;迎香治蛔厥;下关疗跟痛;翳风起足痿;听宫除三痹;通天宣鼻窍;玉枕治目疾;神庭治癫狂;百会举陷气等等。验之临床,都有得心应手之妙。近些年来比较盛行的头针、耳针、眼针、鼻针、面针等疗法,在临床上所积累的新经验,也说明头面部经、穴在主病范围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3.我们的颈部起到链接身体各个部位的桥梁作用,因此,颈部的穴位在治病的时候就非常关键了,比如说天突、大椎、天鼎、人迎、扶突、天窗、天柱等等这些比较大的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可以真正治疗比较重大的疾病。天突穴位是治疗噎嗝、哮喘、咳嗽、气厥这些病症的,天柱穴可以治疗肩膀、背部、和腰部的酸痛,对于头重脚轻也有很好的效果。

4.任、督两脉是躯干部经脉的纲维,总括一身阴阳,其中也有几个主要穴位,疗效各有千秋。长强治癫狂、痔疾;中枢治胃胀、脊强;至阳治膈塞皖痞;神道治惊悸、失眠;气海、水分治腹胀痛泄;巨阙、中脘治心胃之恙,关元、神阔,扶阳固脱甚效;膻中、鸠尾,理气宽胸最灵。

5. 奇穴是经穴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价值亦不可低估。例如:印堂治惊风;太阳治头痛;百劳治咳嗽;腰奇治癫痫,鹤顶治膝冷;十宣治厥、热;四缝治疳积等等,临证都很有效。此外,华佗夹脊穴察足太阳与督脉之气,治疗内脏疾病有独到之功。其主病范围,可参照同水平之背俞穴掌握,而其疗效及针刺的安全性,却又较背俞穴为优。

6. 以门、海、冲、关、池、泉、溪、谷命名的穴位,针感一般比较明显,疗效也较突出。

7.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来治病救人,拿中医针灸来说,每一个病症都有它相对应的穴位来进行治疗的。我们自古以来都有很多记载针灸穴位的相关的书籍,里面的讲诉都很详细,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学习。

8.临证点穴,虽有文献可考,但也不宜过分拘泥。揉按体察,指下有空软或突起之感,而患者自诉舒适或酸痛,此处是穴。于此下针,容易得气和行气;一旦气至病所,多能获效。

9.穴位配伍,应该本乎阴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为阳;腹为阴,背为阳;里为阴,表为阳。无论任何疾病,究其根源,不外阴阳失和;针灸治病,也总不离调和阴阳。因此,临证配穴,除要考虑经脉的本经循行、相关脉象、所主病候、标本根结、别络所属、经筋皮部,及经脉之间的表里联系、同名联系、交接联系、生克联系;气衔联系、奇正联系之外,充分注意到阴阳配伍的原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譬如临证拟取二穴,则最好按照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或一腹一背,或一表一里的原则去选取最恰当的穴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穴位局部、邻近、远端及全身的治疗作用,因而可以取得最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根据经络穴位,循经络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中医针灸取穴的四个方法。

中医处方并不是中药无序杂乱的堆砌。用药如用兵,讲究法度:君、臣、佐、使,每一味药的使用均有根据。同样,选穴如选兵,经络美容每一个穴位的选取也讲法度、原则。要明确取穴的原则及取穴的基本规律。

(一)近部取穴

腧穴在什么部位,就能主治这个部位所发生的内外病证,尤其是头及躯干部的腧穴多以治疗局部病证为主。比如,面部、手部的穴位利于面、手部局部的皮肤美容,单纯性肥胖以腹部肥厚明显者应取腹部的穴位,脘腹部穴位能治疗消化道胃肠疾病,妇女经带病少不了腰骶部、少腹部的穴位,背部腧穴调理相对应内脏。

(二)远部取穴

这是十四经取穴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除了主治所在部位的病证外,还可以治疗较远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穴位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既可本经取穴,也可异经取穴。远部取穴的主要依据是:①经脉所过,主治所及;②经脉阴阳表里关系;③脏腑与经络络属关系;④五脏之间的阴阳五行功能关系等。如胃经的足三里用于调整脾胃消化道功能;针刺肝经的太冲治疗肝郁黄褐班;带下多而清稀、子宫脱垂取百会);清降虚火用涌泉风痰阻络,口眼歪斜取丰隆等等。

在临床上常远近取穴相配,如头部前额病变近取印堂、阳白,远取合谷、内庭;口齿病近取地仓、颊车、下关,远取合谷,内庭;胃腑近取中脘、粱门、胃俞,远取内关、足三里、公孙;肝脏近取期门、章门、肝俞,远取太冲、支沟等。

(三)腧穴特异作用

有些穴位还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治疗作用。比如,大椎、曲池、合谷泻热;水分、阴陵泉利水消肿;足三里、关元、气海强身健体;百会能升提清阳中气等。

(四)对症取穴

针对具体症状选取穴位,又叫经验取穴。如虚脱灸百会、神阙、关元,针足三里;汗多取合谷、复溜;失眠取神门、三阴交、太溪;多梦取心俞、太冲、神门;便秘取天枢、支沟;皮肤瘙痒取曲池、血海、三阴交。

灸法的种类你知道多少? 中医教你艾灸的方法

蒜苗的营养价值

蒜苗是大蒜青绿色的幼苗,以其柔嫩的蒜叶和叶鞘供食用蒜黄是在不受日光的照射和适当的温、湿度条件下培育出来的黄色蒜叶蒜薹是大蒜的花茎.蒜苗具有明显的降血脂及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并可防止血栓的形成。它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

蒜苗的功效与作用


蒜苗中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成分。它的辣味主要来自于其含有的辣素,这种辣素具有醒脾气、消积食的作用。还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预防流感,肠炎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据《本草纲目》记载,蒜苗具有祛寒、散肿痛、杀毒气、健脾胃等功能。蒜苗对于心脑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还能保护肝脏,诱导肝细胞脱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断亚硝胺致癌物质的合成,对预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蒜苗的做法大全

蒜苗火鸡排


原料:蒜苗1小根,洋葱1个,番茄1个,火鸡肉150克(大腿部分的厚肉块),油数滴,盐,粗磨的胡椒,即溶高汤粉1/4茶匙,水140毫升,法式鲜乳酪1汤匙,芥末1茶匙,法国面包1块(或是马铃薯、米或面一份)


蒜苗火鸡排做法

1将蒜苗清洗后,切成5厘米的长段。去皮的洋葱,切成圈。把清洗过的番茄,去除蒂梗后,切块。在整块火鸡肉上抹油,放在不沾锅中用大火煎2分钟,然后换中火继续煎8分钟。加盐和胡椒后,包上铝薄纸保温。

2将洋葱圈放入热锅中,炒2分钟。加蒜苗和番茄块,略炒一下后,将水、即溶高汤粉倒入锅内,均匀搅拌,小火煮5分钟。接着放入法式鲜乳酪和芥末,再煮3-5分钟,直到汤汁呈黏稠状。加入盐和胡椒调味。

3把肉块切成厚片,肉汁倒入蒜苗中。肉片铺在盘中,然后蒜苗摆在肉片旁。配上法国面包,即可食用。


蒜苗五花肉


蒜苗五花肉原料:带皮猪五花肉500克,蒜苗250克,葱花、酱油、花生油、盐、料酒、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带皮猪五花肉洗净,下入开水锅中煮至八成熟,捞出晾凉切成厚片;青蒜苗洗净切小段备用。

2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花爆锅,倒入肉片翻炒至卷缩,加入青蒜苗、酱油、盐、料酒、味精翻炒几下,出锅装盘即可。

特点:色泽油亮,肉片滑软,蒜味浓郁。

【2】艾条灸法:

1、纯艾条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2、药物艾条实按灸法——包括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神灯照灸法、百发神针、消癖神火针、阴症散毒针、艾火针衬垫灸。

3、隔药灸法——包括隔核桃壳灸、隔蟾酥皮灸。

4、无烟灸法。

【3】其他灸法:还有艾饼灸法、艾熏灸法、温灸器灸法、温针灸法等疗法。

第二大类:非艾灸法

【1】天灸法:

是用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而起到治疗作用。包括毛莨灸、旱莲草灸、吴茱萸灸、斑蝥灸、白芥子灸、甘遂灸、蓖麻仁灸、威灵仙灸、巴豆霜灸等。

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选择穴位,方可取得预期疗效。

2、水泡挑破与否均可,但要注意预防感染。

【2】敷药灸法:是用药物涂敷穴位或患处而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胡椒灸、马钱子灸、鸭蛋子仁灸、细辛灸、五倍子灸、生附子灸、食盐灸、天南星灸、生姜灸、丁桂散灸、蒜盐灸等。

【3】其他灸法:还有化学灸法、药熏蒸气灸法、冷淋灸法、灯火灸法、硫磺灸法、黄蜡灸法、桑枝灸法、桃枝灸法、竹茹灸法、麻叶灸法、药捻灸法、烟草灸法、线香灸法、火柴头灸法、铝灸法、药锭灸法、麝火灸法、电热灸法等多种灸法。

推荐阅读:

  1. 下半身肥胖怎么办? 中医教你按3个穴位减肥最有效
  2. 黄褐斑怎么治疗?中医针灸美容祛斑
  3. 中医养生常识:针灸取穴的诀窍和四个取穴方法
  4. 灸法的种类你知道多少? 中医教你艾灸的方法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12942.html
本文标签: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