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怎么正确的找到穴位 四个妙招轻松搞定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6-12-13

先搞懂中医所说的“寸”

想要正确的找到穴位,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医所谓的“一寸、2寸、3寸”指的是什么。

中医所说的寸,是按照被按摩者本人的手指宽度来作为标准测量的,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手指来测量,当然,中医师对穴位的位置把握的比较准确,他们可以很快的找到正确位置,不需要用手指来测量。

中医1寸是多长

1寸,是我们的拇指同身寸,也就是自己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

1寸,是我们的中指同身寸,也就是自己中指弯曲的时候,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中指中间指节的长度。

中医2寸是多长

将我们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并拢起来,然后以我们的中指第一节横纹的地方为标准,三指的宽度为2寸。

中医3寸是多长

将我们的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一起并拢,以我们中指的中节横纹为标准,四指的宽度极为3寸。

利用按压的感觉来找穴位

判断我们是否找到正确的穴位位置,按压一下就知道了。穴位找对了,虽然按压的时候有一点疼痛,但是按压后会很舒服,如果穴位找错了,按压的时候则会疼痛难忍。

利用特殊姿势定位置

有些穴位需要我们采取特殊的姿势来定位置,比如找曲泉穴的时候要屈膝,位于屈膝时膝内侧的横纹端;取曲池穴时需要我们屈肘,位于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后5分处。

通过体表的标准找穴位

我们人体有很多标志,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体表标志来找穴位。

1.以头部为例,头部有五官、发际和眉毛,寻找印堂穴可以根据眉毛来来找,印堂穴位于两眉的中间。

2.以上身为例,肚脐、胸部、乳头、胸骨都是标志性的地方,可以根据这些位置来找穴位,比如肚脐与剑突之间的中点是中脘穴,两乳头之间是膻中穴。

3.以背部为例,背部脊椎棘突、肋骨是标志性的地方,很多穴位是根据脊椎、腰椎来定位的,比如我们的大椎在第1胸椎和第7颈椎之间。

足通谷穴:清热安神、明目之穴位!

通,通道、通行也。谷,肉之大会也,两山中间的空旷之处也。足通谷名意指膀光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一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寒湿水气,二为至阴穴上传于此的天部湿热水气,二气交会后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缩合冷降,冷降之水循膀胱经回流至阴穴,故名足通谷。

【定位】

在足外侧,第5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在足小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5跖趾关节)前方掌背交界线处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操作要点】

直刺0.2~0.3寸。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有哪些穴位 三个穴位来帮忙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按摩此处竟有这么多好处 中药敷此穴位可治10种病

按摩这处竟有这么多好处 中药敷此穴位可治10种病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身体上,不同的部位所存在的穴位也是各不相同的,而涌泉穴,就是一个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调理身体的穴位,因此,对于涌泉穴的位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介绍。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要想知道如何寻找涌泉穴,可以拿起你的脚,找出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那里就是涌泉穴的位置所在。

中药敷涌泉穴位可治10种病:

1.高血压病:取吴茱萸100克,龙胆草60克,土硫磺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两日一换,1月为一疗程。

2.经行吐衄:取黄柏、丹皮、山栀、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做成饼状,敷贴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3.慢性咽炎:取吴茱萸30克、生附子6克、麝香0.3克,共研细末,加少许面粉与醋调和,做成面饼,将药饼蒸微热敷双侧涌泉穴,敷后安睡3小时。若半夜脚心发热,则火气下行。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4.小儿腹泻:取苦参、苍术各30克,共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本方用于湿热型小儿腹泻疗效较好。

5.牙龈炎:按摩涌泉穴可治疗牙龈炎,具体方法是取生附子30克,研为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加水调成糊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本方对肾阴亏损型牙龈炎疗效较好。

6.急性扁桃腺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加火醋调成糊膏状,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

7.病毒性结膜炎:取黄连30克,研成细末,用时取上药适量,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一次。

8.口疮: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上药适量,用醋调成膏状,敷于双侧涌泉穴,再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9.风热感冒:风热感冒也可通过按摩涌泉穴来治疗,取白芥子9克、鸡蛋清1个,将白芥子研成细粉,然后用蛋清调匀,分成两份,敷于双侧涌泉穴,1小时后取下。本方有较好的退热效果,适用于高热者。

10.小儿流口水:制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老醋适量。用法:前2味药研细末,以老醋调成糊饼,包敷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时易之。 小儿流口水,中医称为小儿滞颐,多因脾胃湿热,廉泉不约或脾胃虚寒,不能收摄津液所致。本方可平调脾胃寒热,包敷涌泉穴,乃上病下取之意。

通过对上文叙述内容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涌泉穴所处的位置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依据本文所讲的中药敷涌泉穴治病的方法,大家在对于风热感冒、病毒性结膜炎和口疮等病症治疗的时候,便可采用此法进行医治。

吹风机穴位减肥方法 五大减肥穴位怎么找


日常生活中由于吸入冷气或者吃饭过多,很容易出现打嗝的现象。打嗝非常影响形象,尤其是止也只不住的时候,非常让人尴尬。打嗝如何治?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打嗝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打嗝,在医学上成为“呃逆”,打嗝如何治?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打嗝的原发疾病,其次再对症治疗。今天小编为你介绍10个简单实用的治疗打嗝的小偏方。

1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2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3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4用指甲或火柴头、牙签按压耳轮脚刺激1~3分钟。

5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6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7以软质纸搓成细捻,送入鼻腔轻轻捻转,打个喷嚏,即可止嗝。

8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9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10用按摩法治疗打嗝也会有较好的疗效,病人仰卧,按摩者用两手拇指同时按两个鱼腰穴(眉毛中点处),由下向上按压,用力由轻到重(局部可按揉),病人有酸胀感。按摩时,病人要用力憋气,再用力呼出,反复二三次,即可停止打嗝。如不见好,24小时以后再进行一次。此法病人也可自行使用。一次不要超过2分钟,时间过长会引起心率过缓。

提示: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打嗝,这不能算病,所以也不必要看医生。采用上面治疗打嗝的小偏方即可。

孩子打嗝不止怎么办


1喂一点温开水或以有趣的活动来转移婴儿的注意力,也可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

2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现象,因此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3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或喂食后抱起宝宝拍背以加强排气。

4不过如果宝宝频繁地打嗝,同时并有食欲变差、体重减轻或频繁呕吐,就应该带宝宝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2、大人小孩都可以做,不过要注意,饭后最好超过40分钟再进行,太饿或太累时也不宜,不要让风吹到肚脐,避免胀气、腹痛,用时要小心避免灼伤。

3、吹风机吹减肥穴位减肥的方法,有医师医师持保留态度,虽然这几个穴道加热,确实能加速肠胃血流,增加代谢,达到减重效果,不过这些穴道都在肚脐周围半个手掌内,要不吹到肚脐有一定难度。

4、如果您想进行吹风机减肥瘦身,请咨询相关医生,以免造成不良伤害,请不要盲目试用此减肥瘦身方法。

推荐阅读:

  1. 足通谷穴:清热安神、明目之穴位!
  2.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有哪些穴位 三个穴位来帮忙
  3. 按摩此处竟有这么多好处 中药敷此穴位可治10种病
  4. 吹风机穴位减肥方法 五大减肥穴位怎么找
  5. 按摩四个穴位暖四肢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15866.html
本文标签: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