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冬季常按摩七穴位 让你彻底告别感冒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13-12-16

按摩穴位可以保健这个我们都是知道的,可以预防一些疾病这也是属于正常的,但是你能想象到按摩穴位可以治疗感冒吗?按摩穴位可以有效治疗感冒哦,常按摩七个穴位有效防治感冒,一起来看看吧。

1、风池

取穴方法:定位此穴道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治疗咳嗽的穴位俯伏的取穴姿势,以方便施者准确取穴并能顺利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2、肺俞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治疗咳嗽的穴位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3、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大穴,有“阳中之阳”之称,能够统领一身的阳气。所以按揉大椎穴不仅能够疏通三阳经的经脉,促进六腑的气血流通,还能够补充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

用食指和中指放在该养生穴位处,轻轻按揉,每次按揉15分钟左右。每天可按揉1~2次。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感冒、颈椎疾病、乏力、虚劳等都有很好的防治嗓子痒咳嗽等功效。

4、天突穴

按天突或揉天突、分推膻中、沿肋间隙行推法、清肺经、清天河水、推六腑(退六腑)、揉掌小横纹、揉大椎、分推肺俞、横探肩背。

5、照海穴

位于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用指尖掐按,每次3-5分钟,每日5-10次。

6、合谷穴

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就是合谷穴了。

将拇指的指肚放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沿着拇指的骨头边缘按压,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又稍微觉得有点疼,没关系,你可以再加点力气按压。

7、少商穴

少商是手太阴肺经的最后一个穴位,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掐之可泄肺中之热。

由于穴区窄小,不好用力,故改用指甲掐按,疼痛感较其它穴位为甚,甚至会出现灼热痛感,均属正常。除掐按外,还可用三棱针刺血,而刺血的方法还可以治疗咽喉肿痛,特别有趣的是在哪一侧少商刺血,几乎同时,同侧的咽喉疼痛就会明显缓解。

推荐四大养生药膳 强力对抗冬季感冒

大雪时节过后,天气越来越冷,寒气逼人,这个时候抵抗力低的人很容易受到感冒、咳嗽等疾病的侵袭,冬季感冒是常有的事,那么冬季感冒我们该如何调理呢?感冒了吃什么好呢?下面中医专家给大家推荐四款药膳方,治疗感冒很有效,还可提高抵抗力,让你安然度过寒冬。

姜葱豆豉豆腐汤——散寒开痰

材料:淡豆豉15克,豆腐l块。药材:北黄芪5钱,白术15克,西洋参12克。调料:葱、生姜适量。

做法:切去葱须,切段。淡豆豉与生姜洗净备用。豆腐切块;北黄芪和白术洗净后用布包起来备用;西洋参洗净备用。锅中倒1大匙油烧热,放入豆腐煎至表面微黄,移入汤锅,加入淡豆豉、生姜片和1500毫升水,放人药材包,用中火煲30分钟,再加入葱白,待汤煮滚,捞出药材包,加盐调味,趁热饮用。

功效:淡豆豉、葱白都有解表发汗的作用;生姜对发表、散寒、止呕、开痰、鼻塞也具疗效;豆腐具有清热、生津、解毒、解酒的作用。在伤风之初,这一道汤有助缓解喉咙痒、打喷嚏、流鼻水等不适现象,可治轻微风寒感冒。

川芎白芷炖鱼头——祛风散寒

材料:鳙鱼(黑鲢、花鲢)头1个。药材:川芎、白芷各6克。调料:葱10克,胡椒粉3克,生姜5克,鸡精适量。

做法:鳙鱼头去鳃,洗净。将洗净的鳙鱼头同川芎、白芷、葱、胡椒粉、生姜等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加入适量料酒、鸡精、盐,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加鸡精调味即可。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头风、牙龈肿痛等。注意:川芎、白芷为辛温性烈之品,易伤阴助热,且气味浓烈难于食用,须控制用量。

萝卜姜枣汤——化痰止咳

材料:白萝卜1个,大枣若干。调料:生姜、蜂蜜适量。

做法:白萝I-、生姜洗净,晾干,切成薄片待用。将白萝卜、生姜、大枣置锅内,加水1碗,煮沸20分钟,去渣留汤。最后加入蜂蜜,再煮一沸即可。趁热饮。

功效:白萝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其味略带辛辣味,有预防感冒的功效。此汤有辛温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可辅治疗风寒感冒、咳嗽、鼻流清涕。

苦瓜猪肉汤——祛湿解表

材料:苦瓜200克,猪瘦肉50克。调料:盐适量。

做法:将猪瘦肉洗净后切成片,苦瓜切成片,然后一起煮成汤,即可。

功效: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苦瓜与猪瘦肉同煮能祛湿解表,适用于暑湿感冒。唾蔓习人所以患感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风邪”,便是从背部的风门侵入体内,然后积存于颈部的风池处,集中于后头部的风府,使病情加重,因此防治感冒。

患了感冒针灸可治疗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见于一年四季。下面专家介绍针灸治疗感冒的方法,快来一起看看吧!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为其临床特点。流行性感冒则起病急,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较重,上呼吸道症状一般较轻。属于中医学“伤风”、“时行感冒”的范畴。

1.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头疼身痛,四肢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可以选择风池穴、风门穴、列缺穴。

2.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苔薄微黄,脉浮数。可以选择风池穴、大椎穴、尺泽穴。

3.暑湿感冒:见于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昏头重,鼻寒流浊涕,胸闷泛恶,食欲减退,腹泻;苔黄腻,脉濡数。可以选择足三里穴、中脘穴。

4.耳穴贴压:肺气管内鼻、咽喉、额。

5.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叩刺至潮红,再拔以火罐。

专家表示,感冒后一定要多喝水,多休息,都可以促进早日康复,若不会针灸者按摩以上穴位也可达到效果。

入冬为啥易患感冒 七因素诱发病情

入冬之后人们易患感冒,医学专家告诉记者,易患感冒、伤口难以愈合、易患口腔溃疡等情况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难以抵御细菌、病毒侵入人体而引发病情。


据内蒙古医院和内蒙古附属医院的有关专家介绍,生活中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主要有七大因素:

一是心理紧张。不安、焦急等心理劳累会给植物性神经造成不良影响,而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积劳造成的疾病往往是很难治愈的。

二是肉体劳累。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会跟心理紧张一样加重植物性神经的负担,而且也会给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三是消极悲观。过于消极悲观的性格会造成免疫力降低,所以保持心情舒畅很关键。

四是饮食失衡。饮食混乱、进食时间不规律、挑食等都会使提供人体免疫系统所需的营养不足。

五是运动不足。运动不足导致体力下降,体力跟不上就难以抵抗劳累,进而造成免疫力下降。

六是过度抗菌。现在社会能给人们提供充足的抗菌药品和商品,但也不要过度清洁,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适应了过于清洁的环境,那么免疫力就会下降。

七是身体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病后恢复较慢或容易患感冒,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老化后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免疫功能也存在着个人差别,如果身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那么抵抗疾病和受伤的能力就强。医学专家提醒人们,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容易造成心理、体力的紧张疲惫,所以应注意调节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健康的心态和充足的体力。另外,可多食用绿色和黄色的蔬菜、水果、蘑菇、大蒜、酸奶和乳酸饮料等食物,这些食物富含人体免疫系统所必需的蛋白质、维他命、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秋季早晚温差大 预防感冒有技巧

进入秋季以后,早晚和中午温差加大,穿衣盖被不注意就很容易患上感冒,如何才能防止秋季感冒的侵袭呢?

进入秋季,气温发生变化,早晚温差较大,对于熬过了一个夏季的人们来说,一时难以适应,加之日常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以及外出添减衣服不当,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出现发烧、感冒、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可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些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一到秋季,容易旧病复发。空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三区主任医师王蓉美说:“人的呼吸道与外界是相通的,每天反复吸入、呼出气体约2000升,以达到氧气平衡。因为秋季气候比较干燥,风力较大,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咽部疼痛等症状,也称病毒感冒。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则会合并细菌感染,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如何预防秋季呼吸道疾病呢?首先,进入秋季,早晚温度较低,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注意保暖,不宜在道路两旁锻炼或久留,尽量避开午间气温较高时出行;适当增加运动量,多做有氧锻炼,每天的运动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过度运动会降低自身抵抗力、免疫力;秋末冬初,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外出机会。建议老年人多从事游泳、打太极拳等体育运动,65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每年注射一次流感疫苗,每五年注射一次肺炎疫苗,可有效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其次,一日三餐合理膳食,要多食瘦肉、鱼肉等含高蛋白质的食物,以及黏米、百合等润肺食物。除糖尿病人之外,尽可能多食含维生素C较多的水果,绿叶、红色蔬菜,如菠菜、油菜、生菜及西红杮、红杮子椒等。保证充沛的饮水,或用黄芪冲水饮用,促进身体代谢平衡,达到双向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另外,提倡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可明显延缓肺功能损坏。

推荐阅读:

  1. 推荐四大养生药膳 强力对抗冬季感冒
  2. 患了感冒针灸可治疗
  3. 入冬为啥易患感冒 七因素诱发病情
  4. 秋季早晚温差大 预防感冒有技巧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2582.html
本文标签: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