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海派中医之名 论“海派中医”名实之内涵

网友投稿 中医养生 2021-11-01

□ 谭春雨 张如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编者按:中医学在其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各具特征的派别,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但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海派中医”这一观点很有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派中医这一提法是否合适?二是海派中医的内涵特征到底是什么?有鉴于此,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谭春雨、张如青从“名”和“实”两个方面对“海派中医”这一医学文化现象作了分析与阐释,本版将从这两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海派中医”作为一个近代广泛流传的医学文化名词,究其本质,首先是一个具有特定形式内涵的学术派别概念。所以“海派中医”这一提法是否合理,首先需要站在文化历史规律层面,审视其是否符合学术派别概念的一般定义方法。

学术派别通常简称为学派,考察人类文化史,学派是一个广泛出现在自然社会学领域中的文化名词。何谓学派?我国的百科性工具书《辞海》的定义是:“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按此观点,学派的概念只能是因缘于学说观点及其师承关系而建立的。

但实际上,如果仔细考察中外文化史料就会发现,除了有以“学说师承”为命名依据的学派概念之外,还广泛存在着以地域关系以及以研究主题等为命名依据的学派概念。所以学派的成立不仅仅都是依赖“学说师承”关系为核心要素,实际上还有根据地域以及研究问题等来命名学派的。中医学的学派情况也与之相似,不仅存在大量学说师承性学派概念,还广泛存在地域性以及问题性学派概念。

以学术观点以及其师承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学术派别,可称之为师承性学派。师承性学派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相似的学术观点,二是有比较清晰的师承关系。在我国历史上,以学术师承关系为名称基础的学派非常多。如的“程朱学派”,就是指发端于北宋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集大成于朱熹,学术上以“理”作为其哲学高范畴的师承性学派,后人把创立和完成这一理学体系贡献大的二程、朱熹连在一起,合称为“程朱学派”。

在中医学中,以学术师承关系命名的学派非常多,具体有以学术观点和学术代表人物命名之不同,以学术观点命名者如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滋阴派、温阳派(扶阳派)、肾命学派、经方派、时方派等;以学术代表人物命名者如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等。

如的“丹溪学派”就是指创始于元代朱丹溪,发扬光大于其传人赵道震、赵良仁、戴垚、戴思恭、王履、刘叔渊、刘纯等,以理论上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临床上强调滋阴降火、保存阴气为主要学术特征的一个中医学术派别。

以文化和学术活动昌盛地区为基础形成具有特色学术成果的学术群体,可称为“地域性学派”。地域性学派的定义要素在于强调一定时间段中,某一定地域形成庞大且富有研究成果的学术群体,而不在于强调这个群体在具体学术问题、学术观点是否一致或者相似,更不在于这个学术群体之间是否皆有师承关系。

如我国战国时期,齐国临淄稷下地区曾先后汇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进行“不治而议”的自由辩论,史称“稷下学派”。“稷下学派”在学术观点上很不相同,内部也没有明显的师承关系,所以“稷下学派”属典型的地域性学派。再如世界上久负盛名的“芝加哥学派”,是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前期荟萃于美国芝加哥地区的一个庞大的学术精英群体,其研究内容广泛涉及建筑学、经济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以及气象学等多个方面,也无从谈起其学术观点的一致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师承关系。

中医学派中,以地域范畴定义的学派也很多,历史上者如新安医派、孟河医派、钱塘医派、吴中医派、岭南医派等,较小的如江苏的山阳医派、龙沙医派,江西的盱江医派,浙江的永嘉医派等。

以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而形成具有特色学术观点的学术群体,可称为之“问题性学派”。问题性学派的核心要素是围绕某一问题展开,其特征是围绕该问题形成各自鲜明的观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针对《易经》卦象这一问题研究已经持续三千多年,并形成象数和义理两大学派,象数学派主要从卦爻象、八卦所象征的物象和阴阳奇偶之数的角度研究易学,着力探索易学象数符号系统的本质、机制、应用等问题;义理学派主要从卦名和卦爻辞的内在意蕴的角度研究易学,着重阐发易学符号系统的深刻哲理。

中医学中,针对某一问题研究而形成学派者也不鲜见,如针对中西医结合问题出现的“汇通派”与“守旧派”,针对《伤寒论》条文次序问题形成的“错简重订派”与“维护旧论派”等等。

海派中医即“上海中医学派”或“上海医派”,从名称形式上看,主要是基于上海这个地域概念范畴,而不着重于学派内部学术观点的一致性及师承关系。海派中医的这种名称定义方法与前面提到的“稷下学派”、“芝加哥学派”,以及中医学中的新安医派、孟河医派等属于同一定义方法范畴。所以从名称定义方法来看,海派中医的名称定义方法有大量先例可循,自是无可厚非。

世界上每个地域都有其文化学术群体,但是历史上能够形成并称得上“地域性学派”的学术群体并不多见,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地域性学派,除了地域范围这个前提条件之外,还必须在一定的时期内存在一大批高水平的并能够引领相应学术文化研究方向的学术精英,这一点并非每个地域的文化学术群体都能达到的。

海派中医之所以能够称得起“派”,正是因为近一百多年来,上海这个地方凭借其独特的经济文化优势,不断吸引荟萃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中医界精英在此行医论道,并引领了中医学百多年来的发展方向。

海派中医 无派之大派

“上海是海,是襟江连海的不息水流造就了上海,更是水滋养了上海,使这座城市孕育了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为主要特征的海派文化”。这是作家、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对上海海派文化的描述。

“海派”一词肇始于中国绘画,并受到传统戏曲的极大影响。“海派作为艺术流派滥觞后,很快从中国画、京剧漫开至电影、小说、美术教育等领域,乃至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朱少伟《海派文化的渊源与流变》)新老上海人来自四海五洲,城市建筑素有“万国博览会”之美誉;上海语言南腔北调,还有洋腔洋调;沪上餐饮菜系多样,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风味各异;申城戏剧舞台百花争艳,京昆雅韵,淮越沪甬,剧种繁多。海派文化,就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以吴越文化为主干,汇集中国其它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并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国家的文化因素,融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富有独特个性的多元文化。

作为“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枝,“海派中医”可以诠释为“坚持开放、兼容中西医学、善于吸纳新知、不断发展变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上海中医医学”。早在南宋绍定年间,青浦青龙镇人何侃(字直哉),作为何氏第四世医,开创松江一支;其后子孙相传,历经29代不衰,何氏医学“不仅在我国历史上诚无多见,即在世界医史上,亦从未之闻。”明末华亭人李中梓(字士材),所著《内经知要》、《医宗必读》等,是绝佳的入门医书,寓普及于提高之中;李氏之学,一传为沈朗仲,再传为马元仪,三传为尤在泾,世称“士材学派”。清末民初时期,在上海更形成了孟河医派、新安医派、张氏内科、夏氏内科,妇科四大流派,伤科八大家,儿科四大流派,针灸六大流派,推拿一指禅等众多蜚声海内外的医学流派兼容并存的局面。“海派中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与学术氛围中形成的,具有大度包容的学术胸襟,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纳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对江南乃至全国中医药界形成多元辐射。

目前,上海正抓紧保护、挖掘沪上中医各大流派,总结它们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诊疗医案等,梳理它们的形成脉络、发展要素,归纳总结“海派中医”的传承规律。2009年1月以来,“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的成立,目的是培养新一代传人,形成新的中医流派,续活血脉;努力再现各派名医辈出、流派纷呈的繁荣景象。近年来的上海,选择中医中药诊疗的病人(很多来自全国各地)逐年增加,秋冬季中医膏方门诊9月中旬就开始预约登记,至冬至前后,许多中医专家膏方门诊一号难求。毫无疑问,中医中药现在是上海市民诊治疾病的重要选择,是卫生保健领域的重要力量,将来也必定如此。

在金庸的武侠名著《神雕侠侣》中,主人公杨过来到剑冢,见到绝顶高手独孤求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的“玄铁重剑”。此兵器外表黑黝,剑身深黑之中隐隐透出红光,三尺多长,共重九九八十一斤,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圆圆的似是个半球。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老子论说“道”的崇高境界时,也有“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说法,其义为:“方正的(物体)好似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后完成,宏大的乐声反而听起来无声响,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因此,“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喻旨在说明:世界上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或格局,而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这里“无”字,并非“没有”之义,而是臻于至高至极的体现。

“海派无派”的表达亦是如此,正如已故“国医大师”海派名医裘沛然先生所指出的:“古往今来中医分为各种流派,而海派中医能立稳脚跟并产生影响,就在于它是‘无派之派’,海纳百川、不拘一格,汲取了各家优势。”可见,“海派中医”是融汇各派之所长、不拘泥门户之见的“无派之大派”。上海的中医,包容万象,兼收并蓄,各派归“海”;她荟萃贤才,融汇新知,遂成“大派”;她博采勤求,传承创新,堪称“海派”。

推荐阅读:

  1. 海派中医 无派之大派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zhongyiyangsheng/336681.html
本文标签:海派中医 海派中医之名—— 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