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常识

强身健体经常按三里 足三里什么时候按摩最好?

网友投稿 养生常识 2022-05-06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是能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要穴。

取穴:

足三里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即是。

操作:

针刺、艾灸、按揉均可。

效果:

1、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发挥推进脾胃、生化全身血气的原因,经常刺激足三里,可以发挥补充血气、补充肾脏、增强身体的作用。

2、刺激足三里穴,可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俗话说腹三里留,刺激足三里穴有效调节胃肠蠕动,这种调节双向,促进胃肠蠕动,延缓胃肠蠕动。

3、保健防病,是全身强穴之一。常灸足三里,健脾益气,补充天气血生化源,血生化源不断,四肢百骨,脏腑滋养,延缓人体老化。

什么时候按足三里穴最好

1、下午7-9点(屈时),此时心包经和脑神经系统活跃的时间是按摩和放松的最佳时间,此时可以边看电视边按摩3个保健穴位:内关穴、合谷穴和足三里穴,每次按1分钟(15分钟)即可。

2、按摩足三里的最佳时间,足三里会改善肠胃功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每天用拇指或中指按住脚三里穴一次,每个穴位按住5-10分钟,每分钟按住15-20次,注意每次按住脚三里穴都有针刺般的酸胀、发热感。改善胃肠功能,使人精神饱满,精神饱满。

每天按摩足三穴里能治什么病

1、老人按延缓衰老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敲打足三里来调整。具体方法是:用大拇指或中指做按压,每次5~10分钟,感觉该处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感。持之以恒,可防病健身,抗衰延年。

2、女性按缓解痛经

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以感觉酸胀为宜;宫寒痛经还可用艾条悬灸。此法有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的作用。

3、男性按缓解胃痛

工作压力大常导致胃病频发。可采用坐位,操作人员站在患者左侧,先按脚三里,然后将拇指前端和穴位的皮肤以45度的角度向上按摩,从轻到重,逐渐加压,持续按摩2~3分钟,可以缓解很多胃痛。

4、孩子用可集中注意力

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气差,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锌、钙等)缺乏,或铅元素过高导致的。此时,刺激足三里健脾,脾胃有助于调节微量元素水平,纠正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多等现象。按摩时间为3~5分钟,力量不要太大。

按揉艾灸足三里能治疗胃病吗

按摩灸足三里治胃病

中医说脾胃是后天的书,意味着人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应酬多,很多人生活起居和饮食不规律,吃生冷瓜果和不干净的食物,或暴饮暴食,都很容易导致胃部疾病,或使疾病缠绵难愈或容易复发。

足三里是预防和治疗胃病的有效穴位,位于髌骨下缘3英寸(患者可以合并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基准,四指横纹量为3英寸,下相同),胫骨前棱外侧横指(患者拇指关节横度)处(见图2)。

可采用拇指点按、揉、艾条熏穴的方法,每次3~5分钟,每天数次即可。操作时要注意使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向周围放射,使用灸时不要烫伤皮肤。中医把灸足三里的保健作用比作每天吃老母鸡,说明其效果不同。对胃部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的疼痛、嘎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的效果作用

1、调节身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调节脾胃,补充中益气,通过活络,疏风化湿,帮助正邪。

2、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

3、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杨痿,移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4、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每天拍拍足三里 脾胃健康气色又好

中医认为足三里为胃经要穴,位于人的双腿外膝眼直下三寸(把自己的四指并拢即是三寸,这是中医特指的同身寸)、胫骨外一横指处。在临床上常采用针刺足三里的方法治疗胃痛、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针刺足三里还有美容的作用。

针刺足三里固然有很好的疗效,但这常需在针灸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而拍打、按压足三里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操作起来极为方面,具体方法如下:

拇指按压法:坐在床上,双腿伸直,用拇指用力按压同侧的足三里穴,直至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在用力按压的同时配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拇指30~60次,然后再用另一只手的拇指采取同样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足三里穴,一般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可重复4~5次。

如果觉得单个拇指的力量不够大,也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用力按压。经常坚持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对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患者大有裨益。一般而言,在按压足三里时,脾胃虚弱的患者需逆时针方向转动拇指,伴有口臭、便秘等胃肠实热症的患者则需顺时针方向转动拇指。此外,因过食生冷等出现急性胃痛、恶心时,也可采取上述方法按压足三里穴以缓解症状。

四指拍打法:民间有“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拍打时可取坐位,双脚着地,手指伸直,四肢并拢,用腕关节带动手运动,用并拢的四指拍打与手同侧得足三里穴50~60次,然后再用另一只手拍打另一侧的足三里穴,每日可重复7~8次。

如此坚持,不仅可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还可通过经络调节,使手指和脚趾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进而使手脚变得暖和起来,气色也会随之好转。此方法特别适合脾胃虚弱且在冬天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女性朋友使用。此外,糖尿病患者经常拍打足三里,可以改善下肢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这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也是大有裨益的。


脚外踝高点按揉法:取自己最舒适的姿势准备好,如果是坐势,可先将左腿伸直,用右脚外踝高点处轻轻按在左侧足三里穴上,力量由小到大进行按揉,直至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

然后再将右腿伸直,用左脚外踝高点处轻轻压在右腿的足三里穴上按揉,一般每次按揉8~10分钟,每天3~4次,首次按揉时间不宜太长。这种方法比拇指按压的力度要大,且坐着、躺着均可进行,比较适合形体肥胖者使用。

艾灸足三里6大治病养生功效

年过三十,应常艾灸足三里穴,能促长寿。那么,足三里穴位于身体哪个部位呢?足三里在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

艾灸足三里取穴方法

1.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2.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艾灸足三里的6大治病功效

1.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2.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5.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功效很强大 不能乱灸不然会生病

足三里的大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它是调脾胃的大穴,是扶正的强壮穴,也是延年益寿的长寿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而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荣养四旁。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常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而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导气下行,强壮全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于是乎,不分年龄大小,大家都灸起了足三里,却不知灸足三里是有讲究的,不可盲目灸,一起来看看:

一、小儿忌灸三里,不然反生病

古医书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病”,是因为足三里有引气下行的作用。 处于生长期的小儿乃纯阳之体,生发之气旺盛,长灸足三里使气下泄,可导致生长迟缓、气血不和、易生病,故而孩子不宜常灸足三里。

然而,古医书说的不一定适合现代,古医书指的是正常情况下孩子不宜灸足三里,但如今的孩子很多都已不是纯阳之体,常吃各种冷饮零食,导致体内寒湿气重,导致脾胃虚弱,这种情况适当灸足三里也未尝不可。

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孩子最好不要灸足三里,若是孩子出现脾胃虚弱、积食厌食的情况,首选艾灸中脘、脾俞、胃俞、四缝,其次才是适当的艾灸足三里,以配合调理,如有出现腹泻,还要加上神阙。

小儿艾灸原则:

小儿艾灸穴位在于精,意外小儿多为纯阳之体,阳气充足,艾灸重在补阳。 因此小孩艾灸穴位不在多而在精,不要像大人一样,把小孩全身灸一遍,一是没必要,二是有可能扰乱小孩原本气血状况,艾灸一些主要穴位即可,不必艾灸过多穴位。

2岁的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热度温温的即可,就是用温和灸,3-5岁的孩子,可以每穴艾灸5-10分钟,也可以大椎和身柱回旋灸一共10-15分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于时间,不要看得很死,要灵活运用,如果孩子配合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多灸一会,如果孩子不配合,那么我们就只能少灸一会,少灸了,灸量不够,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孩子保健灸,隔天一次或一周2-3次,长期施灸也没副作用,不过孩子如果已经很健康了,就不必总艾灸。

二、12岁后方可灸足三里

古医书说“小儿忌灸三里,三十外方可灸,不尔反生病”,难道三十前就真的都不适合艾灸足三里了吗?上文我们讲了小儿不宜艾灸足三里,但是30岁以前不能艾灸足三里的说法不全对——我认为孩子12岁以后就可常灸足三里。

上文我们说小儿要少灸足三里,是因为小儿脏腑发育不完全,且为纯阳之体,若是艾灸足三里会把阳气引到下焦,脏腑就得不到足够的滋养,然后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

而到12岁以后,人的脏腑已初步发育完成,这时候艾灸足三里引气下行,也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可以脾胃调和,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何尝不可灸呢?

三、30岁以后需多灸足三里

关于30岁以后要多灸足三里的话题,我们前天讨论过了,但不妨在这里补充说明,也算是体现它的重要性吧。我所知道的是,30岁以后需常灸足三里以下气,因为30岁以后人体浊气容易上泛,灸足三里可使浊气下降,强壮全身。

古医书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

把人的寿命按100岁,进行黄金率分割,人从出生到38岁时,生命力(阳气)达到最高峰。过了38岁生命力开始下降,到61.8岁时就降到接近最低的位置,如果及时灸足三里穴就可补气壮阳,就可延缓衰老,达到长命百岁。

推荐阅读:

  1. 按揉艾灸足三里能治疗胃病吗
  2. 每天拍拍足三里 脾胃健康气色又好
  3. 艾灸足三里6大治病养生功效
  4. 足三里穴位功效很强大 不能乱灸不然会生病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changshi/251323.html
本文标签:足三里 足三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