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电解质紊乱的危害是什么?电解质紊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22-06-10

电解质紊乱通常是身体离子(钠、钾等)或高或低,不在正常范围内的,标准名称为水和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电解质紊乱的原因主要有

1、电解质紊乱的血清钠原因

正常值为135~145毫米面尔/升。严重肝病时体内常有钠积存,但血清钠的测定往往降低居住。这种低血钠与肝脏的代偿没有一定的关系,低血钠的程度与预后有关,血清钠低于130微面尔/升者,预后不良的125微面尔/升者的治疗往往不易有效。暴发性肝炎患者发生持续性低血钠时,细胞濒临死亡,预示患者病情危险。

2、电解质紊乱的血清钾原因

正常值为3.5~5.5毫摩尔/升,严重肝病患者体钾储备显著减低,病变越重,降低越明显,临床表现为“低钾血症”。严重肝病时低钾血症对病人威胁甚大,可成为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低钾血症除可致严重心律失常、肌肉软瘫和麻痹等症状外,同时可诱发肝性脑病和肾功能损害。发生低血钾的主要原因为:1。总热量摄入不足;2。长期食欲不振3。肝病腹水时,常伴有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加之利尿剂的应用,加重了钾的排泄,应用高渗糖液也要加强利尿而排钾。

3、电解质紊乱的血清氯原因

正常值为100~107毫摩尔/升,严重肝病时,不少病例发生低血氯。低血氯可引起碱中毒而诱发肝性脑病,在严重肝病处理时应引起重视。

电解质紊乱的危害: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物质代谢发生相应障碍,严重时死亡。因此,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是医学科学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医学科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孕妇为什么电解质紊乱?孕妇电解质紊乱常见3大病因

怀孕期间必须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保证母亲和婴儿的健康,但是怀孕母亲的电解质有障碍的原因。接下来,让我们来调查一下怀孕母亲电解质紊乱的原因。

孕吐特别剧烈

孕早期,孕妇容易产生妊娠反应,早期胎儿不需要多馀的营养,往往不影响胎儿的发育,但妊娠反应特别剧烈的准妈妈经常呕吐,不仅吐出胃内的食物,还吐出胆汁等内容物

若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失衡,严重损害母体健康,胎儿健康也难以保障。

2、多吃肉

由于肉富含蛋白质,过量摄入会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酸性代谢产物的积累和电解质紊乱,孕妇在过量摄入肉类物质后会引起抽筋。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之一是抽筋。

3.妊娠期腹泻

妊娠腹泻会导致孕妇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营养吸收、胎儿生长发育、严重流产或早产。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减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孕早期保持体内水与电解质平衡

妊娠早期的饮食营养应全面合理,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保持身体环境平衡。考虑到早产反应对饮食营养的影响,饮食必须适合孕妇的口味。避免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

电解质紊乱会有症状吗? 电解质紊乱的症状是什么?

人体内含氯化钠、钾、钙等矿物质,通过消费食物和饮料获得。血液和尿液等体液中含有这些矿物质。身体需要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和盐(也称为电解质)。然而,有时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导致电解质增加或减少,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的症状是什么?

一、钠平衡紊乱:钠离子是细胞外液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对保持细胞外液容量、调节酸碱平衡、维持正常参透压和细胞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体内可交换的钠总量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渗透压作用可影响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钠浓度的变化是由水、钠的含量的变化引起的,因此钠的平衡障碍往往伴有水平衡障碍。水和钠的正常代谢和平衡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1)低钠血症:血浆钠浓度下降,130mmol/L以下称为低钠血症的血浆钠浓度是血浆渗透浓度(Posm)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低钠血症通常是低渗透浓度的反映,也称为低钠性低渗透综合征。

低钠血症可见于钠丢失增多;如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出汗过多、腹膜炎、胰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艾迪生病、利尿药的过度应用、糖尿病酸中毒等。

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程较长的病人尽管病情重,细胞内液电解质缓慢渗至细胞外液,细胞内外液渗透压梯度降低而显得症状较轻,如果低钠血症发生得迅速则症状会很重。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呼吸不良或暂停、嗜睡,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冷漠。比较大的孩子视力模糊、疲劳、冷漠、方向性丧失、头痛、困倦、惊厥很多。临床上体重增加,皮肤发红、唾液、泪腺分泌增加或腹泻,低钠血症开始时尿量增加,但后来液量过多超过肾脏稀释功能,尿量减少,无尿。

(2)高钠血症:血钠浓度升高,大于150mmol/L称为高钠血症。主要看水摄入减少(下丘脑损伤引起的原发性高钠血症)、排水过多(尿崩症)、钠滞留(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

常见于宝宝口渴无法满足需求,急性腹泻时失水多,失电解质少。患儿在治疗时医源性补充含钠液过多,引起高钠血症。

高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口渴、呼吸快、呕吐、心率快、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早期有意识障碍,焦虑、嗜睡、应激性增强、烦躁、共济失调,重者肌肉颤抖、眼肌或面肌颤抖,颈部强直,脑膜刺激征、角弓反张、深部反射亢进,甚至昏迷、惊厥。

二、钾平衡障碍:钾平衡障碍紊乱,考虑钾总量和血钾浓度两个方面,两者有差异和联系。钾总量是指体内钾的总含量,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约占总量的98%),血K+浓度无法正确反映体内钾总量。

血k浓度是指血清k的含量,血浆钾的浓度比血清钾的浓度低约0.5mmol/L。血液凝固成血块时,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释放少量钾进入血清,临床以测定血清钾为基准。

(1)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称为低钾血症。

临床表现:低血钾的临床表现不仅决定于血钾的浓度,而更重要的是缺钾发生的速度。生病缓慢的人,体内缺钾达到严重程度,但临床症状不一定很重。一般血清钾在3.0mmol/L以下时会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软弱无力,甚至出现呼吸肌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腱反射、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肾脏浓缩能力下降,出现多尿,重者有碱中毒症状;并可出现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心电图为t波的低宽度u渡、QT期间的延长、t波的倒置、ST段的下降等。

(2)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以上,称为高血钾症。

临床表现:高钾血症主要表现为心跳减慢而不规则,室性早搏和心室颤动。连心都停止了。当血钾高至6~7mmol/L,心电图即可出现高耸的T波;当高至8mmol/L时,P波消失或QRS波群增宽;在12mmol/L时,即可发生心室纤颤及心脏停搏。

电解质紊乱治疗

西医药治疗

(1)一般治疗: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例如,肌肉注射氯丙烯25-100mgl日。解痉药:如颠茄8n堪11次,1日3次。止泻药:思密达每次1袋,每天2~3次。

(3)抗菌治疗:抗菌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有争议。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择黄连素O.3g口服、1日3次或庆大霉素8万u口服、1日3次等有针对性的抗菌素。但是,必须防止抗菌素

电解质紊乱检查什么? 电解质紊乱有哪些检测项目?

电解质紊乱多见于腹泻、长期不能正常饮食等情况。电解质紊乱检查项目主要有心电图和血液生化6项检查,以下详细介绍

电解质紊乱检查项目

血液生化全项检查,部分电解质紊乱可改变心电图。

一、血液生化六项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是对人体血液状况的初步检查,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血清葡萄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的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测正常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5IU/L0~45。

肌酐CRE1.9mg/dL0.5~1.5。

尿素氮BUN14.6mg/Dl6.0~23.0。

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

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

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有明显出血倾向的人群或者吃了药,吃了影响检测的食物等。

检查前禁忌:

1、血脂分析、血生化全套、空腹血糖、肝功能测定等要求早晨空腹抽血。

2、测血脂最好在抽血前三天素食。

3、大便隐血试验前三天禁食动物血、猪肝、铁剂、中药及富含叶绿素食物。

4、细菌培养标本,必须使用灭菌容器,取尿检查。

5、痰液标本细菌培养,早上漱口后,最好咳出第一口痰(来自肺)进行检查。

6、内分泌激素类的测定,采血时间必须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

检查时,采血时要放松心情,避免恐惧引起血管收缩,增加采血困难。

二、心电图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的正常值:

(1)心电图纸上的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lmV。

(2)心率窦性心律通常在60~100bpm*之间,超过100bpm的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bpm的窦性心动过慢。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情况下,轻度窦性心律不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3)心律健康的人大部分时间都是正常的窦性心律,偶尔有早搏等也是异常的。

(4)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或较低平。胸壁导游V1-6明显不直立。

(5)PR期间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o20s。

(6)QRS波群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或qRs)波群,时间在006~010s的狭窄范围内。

(7)ST段是从QRS渡口结束的j点到r波开始的段落。正常形态是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sT段平行的压低或斜向F的压低不正常,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除了

(8)t波aVR导游倒置外,r波超过05mV时必须直立。(I、ii导游应直立,aVR应倒置,胸部导游应直立于V4-6)。

(9)U渡t波后的小渡,在V2-3中容易看到,正常直立,其他导游不明显。

(10)Q-T期间从qRS波到t波结束的期间。Q-T间期随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但Q-T间期与心率不符合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异常缩短多受药物或电解质紊乱的影响。

心电图注意事项:

听医生的安排。

电解质紊乱症状是什么? 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

电解质紊乱症状多,患者具体有哪些症状呢?让我们看看。

电解质紊乱症状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有高渗透性脱水、低渗透性脱水、等渗透性脱水、浮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等疾病。

高渗透性脱水无力,尿少,尿比高,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口渴,重者焦躁,昏迷。

低渗透性脱水无口渴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无力,重者神志淡漠,肌腱痉挛性疼痛,肌腱反射减弱,昏迷。

等渗透性脱水厌食、无力、尿少、皮肤干燥、体液量丧失过多可发生休克症状。

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呼吸肌疲劳课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应及时治疗

高钾血症严重者心脏骤停,诊断后应积极治疗。

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疲劳、肌肉抽筋、虚弱、烦躁、恶心、眩晕、意识混乱、昏厥、愤怒、呕吐、口干。尿少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症状。患者可能在7-8小时以上没有排尿意识。

此外,重大电解质失衡可观察的症状如下:昏迷、心率慢、癫痫发作、心悸、低血压、身体不协调。

推荐阅读:

  1. 孕妇为什么电解质紊乱?孕妇电解质紊乱常见3大病因
  2. 电解质紊乱会有症状吗? 电解质紊乱的症状是什么?
  3. 电解质紊乱检查什么? 电解质紊乱有哪些检测项目?
  4. 电解质紊乱症状是什么? 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229022.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