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热三伏夏季吃什么养生?西瓜番茄汁生津止渴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22-06-17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是伏藏的意思,人们应该少外出避暑。民间过伏天的方法,就是吃清凉解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是为了让身体出汗,排出体内的毒素。

热的时候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猪苓、泽泻、棉花等材料煮的消暑汤和粥,甜或咸,适合这种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防暑,但不要吃太多,不要增加胃肠负担,严重引起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这种说法。炎热过后,气温高,湿度大。长时间放置露天的木材,如椅子等,露天下雨,含水量多,表面看起来干燥,但是晒太阳的话,温度上升的话,湿气会向外散发,长时间坐在上面,可以诱发痔疮、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因此,特别是中老年人,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材上。

炒绿豆芽

[原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油锅烧热,青椒放入锅中,烹饪香味,将豆芽放入锅中炒几次,加入白醋继续炒几分钟,起锅时加入盐、味精,放入盘子即可。

[效果]清热解毒,治疗痤疮。

素炒豆皮

[原料]豆皮2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放入锅中,烹饪香味,将豆皮丝放入锅中炒,加入盐,炒几分钟后,加入味精,加入香油搅拌锅。

[效果]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蚕豆炖牛肉

[原料]新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盐少,味精、香油适量。

[制作方法]将牛肉切成小块,首先在水锅中加热,取出水,在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等待水温时,将牛肉放入锅中,炖至6成熟,将蚕豆放入锅中,打开锅后改变火,加入盐煮至肉、豆熟,加入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效果]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成分]西瓜一半,西瓜三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两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效果]清热、生津、止渴。夏天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红热者特别适合。

绿豆粥

煮粥时加入适量绿豆,具有清热、消暑、消毒的效果。特别是在炎炎署日效果很好。

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养生小常识

进入秋季,天气慢慢转凉,昼夜温差大,身体还未适应,抵抗力较弱,稍不注意养生就很容易发病,那么秋季如何养生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秋季如何养生

1.加强锻炼

俗话说“春捂秋冻”,虽然秋季天气转凉,我们应该适当的增加衣物,但是也不建议一次性穿的太多。这个时候其实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期,可以穿适当的衣物,进行一些早操、慢跑等运动。适当的锻炼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要知道进补的重点在于吸收,不吸收吃多少都没有效果。

2.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

3.情志精神调养

秋属金主燥,肃杀干燥为主气,容易使人产生忧愁、悲秋的情绪,甚至出现精力减退、性情抑郁、情绪紧张等征象。尤其是阴虚的人,肝火旺盛之人或动辄发脾气,火盛兼秋燥更易内耗阴津,久则伤人。故人应精神安定宁静,来缓和秋季肃杀干燥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神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

4.科学饮水

秋季天气干燥,易使人产生燥气。而秋燥最爱攻击肺,所以当燥气上升时,咳嗽、哮喘腹泻、皮肤干燥等疾病首当其冲。此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水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此外,秋天易出现身体困乏,也就是俗称的“秋乏”。而科学地饮水也可以缓解秋乏症状。

相信大家看完上文的介绍后,对秋季如何养生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小暑养生七个小常识

栀子

10月中、下旬,果皮由绿转为黄绿时采收,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晒干或烘干,也可直接将果实晒干或烘干。栀子果实呈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至3.5厘米,直径1至1.5厘米。表面红棕色或红黄色,微有光泽,有6至8条翅状纵棱,棱间有一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先端有6至8条长形裂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实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鲜黄色,有光泽,具2至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栀子的相关性人群

凡脾胃虚寒者便溏者慎服。

栀子的食疗作用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胞络六经;可长可降;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治热病心烦不眠,肝火头痛目赤,胃热消渴,湿热黄疸、淋症,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疮疡肿毒,外伤肿痛。

栀子的制作指导

1 泻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除烦呕宜姜汁炒。

2清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的发黄,常配菌陈、大黄同用,如菌陈蒿汤。

3 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

4栀子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

5 栀子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

6 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

二、起居养生有讲究

高温下人们总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降温,有的人习惯在夏天直接睡在地上,这种做法不太可取,容易引起风湿或肌肉酸痛等疾病。

高温下许多男生都喜欢打赤膊,其实当气温超过体温时,打赤膊反而会感到更热。

1、睡眠充足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

定时,是体内生物钟准点运转的基本要求,可形成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则人们的行为便有了预见性和适应性。这是对环境的最好的适应。夏季养生应有个夏季的作息时间。

一旦规定下来,便要自我约束,决不无故违反,即使节假休息日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动力定型”。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小暑时节,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

2、调节生物钟

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即晚上22:00~23:00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

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重要。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

但是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来,而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

如此,即使在炎夏,人体生物钟也不会“错点”。

3、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

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4、不坐湿板凳

另外,“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

木头,尤其是久置露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如果在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小暑养生吃什么 五款食谱清热解毒

小暑养生吃什么?小暑为每年7月中旬前后,今年为7月7日始,至22日结束。炎热的气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那么小暑吃什么呢?下面介绍一些菜谱,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小暑吃什么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炒绿豆芽的制作方法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的制作方法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蚕豆炖牛肉的制作方法

配料: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氽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的制作方法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 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绿豆米粥的制作方法

熬制米粥时加绿豆适量,有清热、解暑、去瘟毒之功效。特别是在炎炎署日其效果颇佳。

另外,小暑还可常吃丝瓜、苦瓜、黄瓜、冬瓜以及淡水鱼、海带等,对身体都有益处。

大寒养生 女性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

大寒时节女性如何养生?大寒节气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这个时候也是养生的好时节,那么大寒时节女性如何养生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素问·上古天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经文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并认识到肾气、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前人认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点,如月经、妊娠、产育、哺乳都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校注妇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可见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不无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决于肝、脾、肾的功能旺盛,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为“月经之本”,而精血充足,经、孕、产、乳才会正常。

妇女的另一特点是情绪易于波动,每遇思、恋、憎、爱、妒、忧情绪往往不能自制。《校注妇人良方》指出:“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经先闭。……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的影响极大。这里告戒大家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加重“经期”不适,导致月经失调、闭经等症。另外,月经期应适当活动有利于气血条畅。

更年期的妇女(45~50岁进入更年期)生理机能由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按中医理论,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导致阴阳失调而症见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如果调摄适当,就能避免或减轻症状,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障碍,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情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这也是历代医家对妇女养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的原因。

推荐阅读:

  1. 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养生小常识
  2. 小暑养生七个小常识
  3. 小暑养生吃什么 五款食谱清热解毒
  4. 大寒养生 女性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231077.html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