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粽子煮熟后可以一直泡在水里吗?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粽子要煮多久?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22-06-02

端午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馅料命名。粽子的形状多,体现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很多人喜欢吃粽子,那么,粽子煮熟后可以一直泡在水里吗?下面,和在线问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粽子煮熟后可以一直泡在水里吗

不可以。如果粽子煮熟后一直泡在水里,会加速细菌的繁殖,不利于粽子的保存。一般情况下,煮熟的粽子泡在水里是为了降温后食用,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暂时不吃,应捞出并且沥干水分,等放凉后再放进冰箱内进行冷藏或者冷冻保存。

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的粽子要煮多久

从冷冻室拿出来的粽子不建议直接煮,应该提前4-6个小时拿到冷藏室或者常温下解冻,解冻后的粽子一般煮15-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如果从冷冻室拿出来的粽子直接下锅煮,有可能外面一层早就煮熟透了,而中间部分还是冰凉的。

包装好的粽子是熟的吗

真空包装的粽子是熟的。为了延长粽子的保质期,生产者会粽子煮熟摊凉了才进行真空包装后才出售。虽然包装好的粽子是熟的,但是还是建议加热后再吃,这样粽子会更美味。

购买真空包装的粽子时,仔细查看粽子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基本信息是否齐全,是否有“QS”标志。并且观察的粽子形态是否端正,绑线是否松紧适当,粽体是否外露。剥去粽叶后,粽体是否有杂质、夹生、霉变等。还要认真查看真空包装袋是否有漏气或鼓气现象。正常粽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高温蒸煮,颜色会发暗发黄,看粽叶颜色是否正常。

粽子叶怎么保存?粽子的包法是什么?

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美食,种类很多。从馅料来看,北方有包小枣的枣粽;南方有包鲜肉、火腿、蛋黄等各种馅料的粽子。那么,自己怎么包粽子?粽子叶怎么保存?下面,和在线问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粽子叶怎么保存

冷冻保存:购买粽子叶以后,不要急着全部下水泡,应该是用多少泡多少,把剩余的粽子叶直接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质,到第二年端午时取出来包粽子使用都可以,而且包出的粽子也会特别新鲜。

晒干以后保存:如果粽子叶全部用水浸泡了,可以把浸水以后的粽子叶取出放在阳光下晒干,然后再用一个重物压制几天,压平以后装入到保鲜袋中,也能让粽子叶保存几个月不变质,想包粽子时取出再次用水浸泡即可。

悬挂保存:把粽子叶从中间对折,然后用绳子捆起来,悬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也可以让粽子叶保存几个月不变质,想使用时取出直接用清水浸泡就可以。

粽子的包法

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然后在圆锥的筒中装入糯米。将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再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的粽叶都折好。最后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一个粽子需要多久消化

2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

粽子的主要组成材料是糯米,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一般还会在粽子中加入豆沙或者鲜肉等内馅,食用粽子会增加肠道的消化负担,而且糯米较为粘黏,会加重这种消化的负担,在食用粽子之后最好少吃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肠道不适。

年纪小的孩子不宜吃粽子 吃粽子最好口味淡一些

端午节是在我国传统式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需要吃粽子。那麼,学龄儿童是不是能够吃粽子呢?我提示父母们,小孩尽管能够吃粽子,可是不应多食哦,而且年纪过小的小孩是不可以吃粽子的。

儿童不宜多吃粽子

粽子用檽米制成,粘度高、不容易消化吸收,且欠缺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肉粽子和含猪油的红豆沙粽中所含脂肪多。一个一般的腊肉粽子,含米量约一碗上下,发热量约为400至500热量。因而,专家认为,吃粽子的与此同时,配搭蔬菜水果、新鲜水果可协助肠、胃蠕动,能够防止造成肠、胃道消化不良。除此之外,临睡前两小时最好是别吃粽子,也别与此同时吃西瓜等寒凉瓜果蔬菜,以防导致拉肚子或腹疼。少年儿童应尽量避免吃,以防发生消化不良、肚胀等难题;胃肠道疾病病人或糖尿病人可换吃低糖的粗粮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端午里小孩要怎样身心健康吃粽子吧。

少年儿童怎样身心健康吃粽子

在包粽子上,还需要选用恰当的方式,将要粽子的用材做一下调节,用一部分粗粮米替代,这般可提升纤维质及维他命、矿物;此外假如担忧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鸡蛋黄宜减药应用,更不必用食油炒。膳食纤维粉、少油、低碳水化合物的粽子较身心健康。

吃粽子最好是挑选口味淡一点的口感,早上吃粽子能够相互配合稀饭,有利于消化吸收溶解粽子的粘液。粽子自身就含过多的脂肪、盐、糖,发热量很高,吃粽子时不必吃油腻感、脂肪高的食材,烧菜也不可以过度油腻感。能够相互配合口味淡一点的、纤维多一点的新鲜水果、蔬菜水果协助肠胃蠕动,防止吃粽子造成的胃肠道消化不良。吃粽子的情况下能够配搭清新行气清热利湿的萝卜、红萝卜等。

妈妈们,谨记不必过多的给孩子吃粽子哦。

端午养生风俗 端午吃粽子清热除烦

端午养生风俗

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一旦过了端午,太阳就会显得尤其明亮。

端午过后,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我们知道,“病”字含有一个“丙”,丙也属火,因此病跟火有着密切关系。端午是火热季节的开端;如有不慎,那么就是疾病的开端。

那么,在端午节时候如何养生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挂香囊——散风驱寒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说,可以采取烟熏和喷气雾剂的方法来解决。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到商店购买杀虫驱蚊的气雾剂来达到灭害虫的目的。

揭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你了解吗?很多人认为端午吃粽子和屈原有关,这是真的吗?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小编为你揭秘答案。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灭亡便投入汨罗江自尽。他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小船,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让鱼、虾、蟹不要啃食屈原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住饭团,在外面缠上彩丝,久而久之,就发展为现在粽子的模样了。

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大家都知道吃粽子,为什么吃粽子却不知道,粽子带角,角上有刀,是角逐抗争的意思,端午节开始,夏虫滋生,人们要与天气,与蚊虫疾病抗争。端午节的所有习俗都是祛蚊虫,防止疾病,除邪气的。

全国各式特色粽子大盘点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冬叶包裹着糯米、绿豆、咸蛋黄、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莲子,是传统裹蒸粽做法,丰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满足。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着称于世。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

小编提醒,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却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肠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较差,所以吃粽时必须有节制,并且尽量趁热吃,以免冷却后更难消化。

推荐阅读:

  1. 粽子叶怎么保存?粽子的包法是什么?
  2. 年纪小的孩子不宜吃粽子 吃粽子最好口味淡一些
  3. 端午养生风俗 端午吃粽子清热除烦
  4. 揭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258038.html
本文标签: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