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夏至吃什么好 适合夏至吃的食物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21-09-06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快的一个时期,这时应该多吃一些可以调养身体的健康食物,但要远离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品,那么夏至吃什么好呢?生活中适合夏至吃的食物有哪些呢?

夏至吃什么好

夏至吃一些清淡营养丰富而且略带苦味的蔬菜最好,像苦瓜、芹菜以及香菜和丝瓜等食材都特别适合人们在夏至时吃。夏至天气炎热,人们也可以多吃一些凉拌菜和新鲜的水果,这样既能防暑降温又能让人体吸收丰富的营养。

适合夏至吃的食物

1、凉面

凉面是最适合夏至吃的食物,在以前的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每年夏至时节,可以开始吃这些生冷食物,它可以降火开胃,而且能增加食欲。苗苗不但能让人体吸收大量碳水化合物,它的配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能满足人体夏天时对不同营养的需要。

2、狗肉

在中国岭南地区,还有夏至吃狗肉的习俗,狗肉是一种滋补功效很强的肉类食材,人们在夏至吃狗肉能祛除身体内的寒气,也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在当地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场走”的说法。

3、麦粥

麦粥也是最适合夏至吃的健康食物,在中国江苏上百年来都保留了夏至吃麦粥的习惯,熬好以后的麦粥清香宜人,能健脾养胃,它能增加食欲也能祛湿利尿,这种食物既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又能满足人体正常代谢时对营养的需要。

4、鸭肉

每年夏至还适合人们吃一些鸭肉,因为鸭肉性质寒凉,它特别适合那些体内有热毒的人群,人们夏至食用鸭肉能排毒消暑,也能吸收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夏至多汗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充水分?

夏至之后,酷暑即将到来,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建议多吃四种生津的蔬果。

西瓜:西瓜的生津作用不仅是指瓜瓤,还指最表层绿色的西瓜翠衣和白色的瓜皮。削掉表层坚硬的西瓜翠衣,在热水中提取5分钟,加入适量的冰糖,成为防暑的好产品。白瓜皮部分,切条,加少量米醋、盐、糖,在炒锅中微炒,成为疏肝利胆的开胃菜,适合酒后保肝应用。

桃:能改善身体瘦黄、皮肤干燥、月经不调、虚寒咳嗽等。桃仁是常用的化血化瘀药物,经典的活血化瘀药物,如桃红四物汤、补阳还有五汤、血府逐瘀汤都含有桃仁。

苦瓜:苦瓜内含有苦瓜甙、苦瓜肽和生物碱,被称为植物胰岛素,表现出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或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苦瓜对糖尿病引起的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有辅助疗养的效果。

莲藕:莲藕性寒,甘凉入胃、心,适用于口渴、酒醉、咳血、吐血等症状。熟藕有滋养胃阴、健脾益气的效果。新鲜荷叶消暑,干荷叶发脾胃清阳,用于炎热口渴、头晕膨胀、心悸胸闷、炎热排泄等症状。莲子味苦性寒,清心祛热,安神止渴。主要用于暑热以后神昏、心烦口渴、失眠多梦等症。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今年三伏天时间表如下(夏至不是入伏)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很多人把夏至当成入伏的开始,其实这也是没问题的,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夏至并不是入伏的开始,那具体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还有今年三伏天时间表。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

入伏是从夏至日的第三个庚日算起的,严格意义来说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夏至的到来,可以说我们距离三伏天不远了。

虽然每年的入伏时间不固定,但是入伏时间和初伏时间总是受夏至日庚日的影响,这是必然存在的规律。

今年三伏天时间表如下

这是今年三伏天的时间表,今年的三伏天持续时间一共是40天,头伏也就是我们说的初伏,初伏一共10天,中伏一共20天,末伏一共10天。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夏至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但是中伏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有的时候是10天,有时候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贴到了,中医讲究,冬病夏至,三伏天正是可以贴三伏贴的时候,大家可以去试一试。

夏至养生六点注意事项

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六点让你健健康康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解其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夏至节气养生尤为重要,夏至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吧。

1.夏至养生先养心

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2.夏至养生须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3.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4.运动养生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5.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6.夏至养生念好“三字经”

6月21日,夏至。酷暑来了,饮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单”来,否则很可能造成部分营养成分不足和失衡,进而影响正常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等生理机能,引发疾病。专家表示:“念好‘均、碱、水’这三字诀就好办了!

夏至节气艾灸正当时 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夏至节气的到来,天气更加炎热,人体阳气达到最旺,这时“冬病夏治”最合宜,节气艾灸是其中一种方法。夏至节气艾灸养生保健,你知道怎么做吗?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夏至节气艾灸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

夏至节气艾灸正当时

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故夏至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后人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设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防治思路,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预先培养阴阳,以固之本,扶持正气,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的防治原则。我国古代医家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简便经济的防治方法,“节气灸”正是应运而生的独特方法之一。节气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特定的时令节气进行艾灸以防病保健的传统方法,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独特艾灸养生方法。它典型地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因时制宜的防治思想。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

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而夏至日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有效地扶阳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时期。节气灸则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家庭以隔物灸、悬灸为主

按照传统的中医记载,艾灸的主要灸法为“发泡灸”。这是一种直接灸的方法,也称为“疤痕灸”。用艾绒制成艾柱,点燃后直接贴在患部或体表穴位,待艾条烧完,皮肤表面会灼伤、起泡、渗液。此方以轻度烫伤达到排除虚寒、温补阳气的目的。

专家表示,古书有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意思是想要身体健康,可以长期艾灸足三里穴,保持穴位长期发泡渗液。发泡灸虽然药力较猛,但不仅会灼伤皮肤,还会留下疤痕,操作的难度较大。另外,关节、面部、四肢等很多部位都不适合直接灸。因此,不推荐家庭采用发泡灸的方式。

“隔物灸、悬灸的方式更适合家庭采用。”专家表示,所谓隔物灸,是将艾柱点燃,放在姜片、蒜皮、盐或者药饼上,再灸于患部或穴位之上。这种做法既可以防止烫伤,隔物还有加强疗效的作用。梁文说,姜片有发散作用,外感艾灸时常用;蒜片有解毒作用,皮肤长疮、有炎症时常用;隔盐灸治疗脾胃疾病时最常用;药饼则是用各种中药配成的,根据不同的药物成分,有不同的加强功能。

悬灸是点燃艾条,悬在患部或穴位的皮表上方,通过热力传导刺激,实现艾灸的效果。专家表示,艾条在穴位或患部上方打转,称为“回旋灸”,适合整个区域的艾灸;艾条在穴位上方不断地做拉近拉远的动作,称为“雀啄灸”,适用于单个穴位的灸法;针对整条经络线,艾条在皮表上方沿着经络线来回缓慢移动,可以达到刺激效果。

健康身体为前提,艾灸要注意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连续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以后可以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时间要短些。关于时间方面,艾灸没有特别固定的时间。什么时间都可以灸。饭前饭后,早晚皆可,饭前只要不是太饿就行,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就可以灸,太饱太饿都不能灸。

推荐阅读:

  1. 夏至多汗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充水分?
  2.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今年三伏天时间表如下(夏至不是入伏)
  3. 夏至养生六点注意事项
  4. 夏至节气艾灸正当时 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301404.html
本文标签:夏至 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