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疗养生

土茯苓的副作用 皮肤瘙痒肝肾阴亏

网友投稿 食疗养生 2022-12-20

土茯苓,其别称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土茯苓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那有哪些副作用呢?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土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

1、过敏者可能引起皮肤瘙痒。中医表示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对土茯苓过敏的人群,这种体质特殊的人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含有土茯苓的药膳,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上产生丘疹的情况,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红斑丘疹的情况,会给过敏人群带来严重的不适,因此大家在食用土茯苓之前最好先咨询清楚。

2、食用土茯苓后需忌茶。茶汤是中国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种饮品,但是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很多中医就会提醒暂时停止喝茶,因为茶叶当中有一些元素可能与中药方剂当中的某个药剂发生反应,使其中药效果大大减半。而土茯苓也是一种容易与茶汤发生反应的中药,可能会使得土茯苓的药效大打折扣,因此吃了土茯苓后还是不要喝茶了。

3、肝肾阴亏者禁服土茯苓。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因此在平时经常会胡乱吃东西,最终导致身体不适的情况出现。而对于肝肾阴亏的人群来说,是不适宜吃土茯苓的,如果擅自服用还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的情况。

土茯苓煲汤有什么功效?

士茯苓又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等,广东地区常作食材使用。土茯苓以淡棕色、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土茯苓本身并无滋补作用,不可将它作为补品或营养品来用。”。

1、清热解毒。土茯苓性质寒凉,食用可以降低体内的燥热情况,清热降火,适宜体热滞气的人群食用。炖汤食用的话,会摄入丰富的水分,利于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因此常喝土茯苓煲汤,对于体内燥热,上火口干舌燥的人群来说有不错的食疗作用。

2、强身健体。土茯苓中含有丰富锌、钾、铁、镁等矿物质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不错的药用疗效;因此将其炖汤饮用,可以补充营养元素,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对身体很有益处。

3、提升免疫力。土茯苓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对机体细胞免疫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不错的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白领可以多吃些,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

土茯苓怎么食用?

土茯苓无明显药材味道,可与多种食材配搭做成既美味滋补又有清热除湿作用的美食,多以煲老火汤用。如与龟、鱼、老鸽、老鸭、鸡、蛇、瘦猪肉等配搭煲成靓汤,既可固本扶正,又加强了其清利湿热、解毒利尿之功效。土茯苓煲汤清甜可口,是上等的煲汤佐料,入汤时以新鲜土茯苓为佳,使汤味更鲜美。

总结:土茯苓食用时忌茶,肝肾阴亏者慎服。不能用铁器皿。

土茯苓的副作用

对于土茯苓的副作用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呢?明白这个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哦。

土茯苓

土茯苓的副作用有哪些?中医称,有些人会对土茯苓中药过敏,服完含有土茯苓的药物会引发皮肤瘙痒,产生丘疹。

土茯苓的副作用

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②《纲目》:“服时忌茶。”

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土茯苓的治病偏方分享:

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对于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了解多少呢?下面让小编给您讲解下吧。

土茯苓

【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

【采制】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或入丸、散。或蒸露;或酿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肝肾阴虚者慎服。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备注】

(1)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2)该品对于治疗痛风也有一定疗效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常见用法

土茯苓也叫山牛则一种野生药用植物,这种植物的根可以入药,它多在秋天采挖,采挖以后去掉泥沙,洗净切片晒干以后就能入药。它入药以后能降湿解毒也能通利关节,土茯苓的功效还有很多,而且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它的用法也不相同。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是一种味甘而淡,性质平和的中药材,它能入肝经和胃经,除湿和解毒以及通利关节都是它的重要功效,它对人类的带下、疥癣以及梅毒还有痈肿等疾病都有很出色的治疗作用,能止痛止痒也能解毒消肿。

土茯苓的常见用法

1、治疗湿热疮毒的用法

土茯苓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用法也不相同,它治疗湿热疮毒时需要搭配地肤子、白鲜皮和苦参等中药材,具体用法是把它们各取适量放在一起加清水煮制,煮好以后药液直接清洗患者,余下的药液外敷患处都能让症状尽快好转。

2、治疗梅毒的用法

土茯苓是治疗梅毒的常用药,而且治疗功效特别好,治疗方法也简单,治疗时需要准备土茯苓四两,皂角子四个,把它们放在一起加清水煎汤,煎好以后代茶饮用,连续饮用三到四天症状就能明显好转。

3、补益气血的用法

土茯苓是一种能补益气血的食材,平时人们想通过它补益气血时可以把它与猪肝放在一起炒制,炒的时候要把一百克土茯苓切片,把猪肝洗净以后切片,在炒锅中放油加热以后放葱姜炒香,再把猪肝和土茯苓入锅,快速翻炒,炒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调味料,炒熟以后取出就能食用。

茯苓和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不同?

  从中医角度上讲,土茯苓和茯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中药。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经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等症。

  而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筋骨疼痛、湿热泄泻、带下多,土茯苓山芋解毒,除湿热,经常治疗小便淋沥涩痛或者湿热所致的关节屈伸不利,两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有除湿的功效。

推荐阅读:

  1. 土茯苓的副作用
  2.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3.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常见用法
  4. 茯苓和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不同?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hiliaoyangsheng/695365.html
本文标签: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