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大寒养生常识 大寒注意5件事让你平安过好年

网友投稿 四季养生 2022-01-20

大寒已经到了,马上也要过年了,此时天气寒冷,人们都不喜欢走出室内,此时要多多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才能让身体更健康,大寒节气有很多养生常识需要了解一下。在大寒的时候,人们也可以通过饮食让身体强壮起来,那么吃什么能养生呢?

大寒养生常识

一、要补足肾气。冬天是很好的进补节气,根据我国的古书记载,冬季是很好的补肾季节,四季都对应着不同的脏器,冬季对应的就是肾,当然我们要知道这里面说的肾,不是说西医说的实质性的脏器,中医方面肾的概念,包含了生殖器官和泌尿系统等,一个人的气血充足才不能出现疾病。

在冬季的时候要补好肾,大寒节气可以说是的冬季寒冷的节气,一定要补肾。补肾的食物有很多,大家可以适当的吃吃火锅,也需要多喝一些羊汤,这样能够起到驱寒的作用,还能补肾,在此时也要吃黑色的食物,像是如木耳、黑豆等,中医理论以色补色,木耳是黑色的,肾的颜色也是黑色的可以多吃木耳。

二、早睡早起睡眠充足。在大寒的时候很多动物都是选择冬眠,但是作为人类不可以,所以大家在睡眠方面需要保证充足,每天需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成年人要保持每天6—8小时的睡眠时间,小孩子要根据年龄睡够觉。此时一定不能经常熬夜。

三、建议每天到户外晒太阳。冬季的阳光是比较温和的,紫外线较弱,对人的皮肤的伤害很小,所以,建议每天都去晒太阳,小孩子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可以帮助孩子长高,成人晒太阳会有助于身体健康。

四、经常做一些运动。虽然冬季寒冷,但是也要坚持锻炼,在没有雾霾的天气可以进行晨练,打打太极拳,练练太极剑,女性朋友可以选择在室内练练瑜伽,小孩子可以去室内的游泳馆游泳,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五、晚上可以泡脚。冬季比较寒冷,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热的水泡脚,可以帮助消除疲劳,同时还有助于睡眠,也可以选用中药材泡脚,但是泡脚一定要遵守注意事项,要在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坚持泡脚,如果身体有一些特殊疾病的人不建议泡脚。

大寒吃什么养生

1、白萝卜

在我国民间有“小人参”之美称,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之说。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不含草酸,不仅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

上文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大寒养生常识,我们现在应该知道到了大寒的时候,怎么做身体会变得更好了。大寒的时候人们除了要护理好身体,也要多吃一点能滋补身体的食物,生活中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在晚上的时候经常泡脚。

大寒节气养生全攻略 大寒节气的养生重点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到来,天气更加寒冷,大寒节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节的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呢?让我们来看看大寒节气养生的全攻略。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天的最后节气,起居方面也要适应冬天隐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了养活阴气。

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防风防寒,大寒季节不仅要注意防寒,还要防风,服装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手脚容易冻结,特别要注意保温。

生活:睡前洗脚

寒冷的季节,除了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冷从脚开始,寒冷从脚开始,人的脚冷,全身冷。

饭后三百步,睡前喝汤,睡前用热水浸泡脚,扩大血管,加快血流,改善脚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改善睡眠质量,有利于预防冻脚和疾病保健,特别是夜间读书写作,长时间坐到深夜的人,睡前用热水浸泡脚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首先暖人心窝,暖人心窝就暖人心窝。心灵旺盛,气机流畅,血脉平静,全身四肢百骨温暖,意味着可以抵抗严冬的寒冷。

因此,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应该放心养性,保持舒适,特别是老年人,今年寒冷前后适合春节,孩子和孙子都满了,在这种情况下,精神调整也应该注意避免喜悦和悲伤,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

要注意心情舒畅,心情平静,使体内的血气和平,不要扰乱体内隐藏的阳光,保存正气,不要邪恶。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不生病的冬天懒惰,吃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季节的运动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可以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篮球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要过度激烈,不要打扰太阳,室外活动不要早起,最好等日出。

饮食补充:保护脾肾,调整肝血

寒冷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饮食原则。饮食应该减少咸味,增加苦味,使肾气牢固,不要粘在一起,不要冷食,不要热食,不要损害脾胃的阳气,但是干热的东西不要吃得太多,食物的味道适当浓,需要一定量的脂肪类,保持一定的热量。

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寒冷季节仍是冬令补充的好时机,重点是保护脾肾,调整肝血,补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补充食物,二种是补充药物。

药物补充食补,以食补为主。偏向阳虚的人最好补充温暖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等阴虚的人最好补充鸭肉、鹅肉、鳗鱼、龟、木耳等阴虚的食物。

药物补充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选择服用。例如,体质虚弱、气虚的人可以服用人参汤的阴虚者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等。能喝酒的人也可以和药酒一起补充,常见的有十全大补充酒、枸杞酒、虫草补充酒等。

温补养生最重要

大寒是温补的最佳时节。初冬季节需吃柔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雪梨、甘蔗等,而到了现在这个寒冬季节,可以适当吃些牛、羊、鸡、狗等温性的肉类,也可以饮少许酒,活血通脉。

本人内热重,汗多舌苔厚,容易失眠,口干,咽干咽痛,烹饪这些食物时加入知母等苦寒的药材,也可以配合吃豆腐、萝卜等湿润的食物。

大寒节气养生饮食篇 芪杞炖鸡增强抗病能力

大寒结束,又是一年,大寒结束后,是从冬天到春天的过渡时期,日常的饮食起居也应该改变。一年四季,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适合隐藏阳光,准备明年春天的生发。寒冷是冬天封闭的最后节气,转移到生发的立春。因此,寒冷的日常饮食起居不仅要满足闭锁的要求,还要准备生发。那么,寒冷的节气是怎样养生的呢?寒冷养生吃什么好呢?让我们和小编一起看看。

专家注意到,寒冷时补充的量应逐渐减少,适应春天舒适、升发、条达的季节特征,如吃温补的肉类,不应多吃生姜、葱等辛辣食物,也不适合大量饮酒。

另外,大寒在冬春交替的季节,人们容易受到风邪和寒邪的侵袭,需要注意防风防寒,饮食上可以多吃红蔬菜和辛温的食物。例如,辣椒、枣、胡萝卜、苹果等红色蔬菜可以给人体增加热能,生姜、青葱、洋葱、青椒、桂皮、紫苏叶等热食有温风散寒的效果。

节气饮食推荐:

■芪杞炖鸡

儿童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味料适量。将童子鸡洗净,切成小块,加入一些补益中药、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

■散发风寒汤

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成碎末。将清水放入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稍微浓一慢慢倒入搅拌好的鸡蛋,成片状。加入香菜、葱姜、盐味精等调味料,出锅前加入少许香油。具有祛风散寒、解汗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大寒习俗有哪些 大寒节气有什么风俗习惯

大寒,作为“腊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各地会有一系列习俗活动,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大寒习俗有哪些。

大寒习俗有哪些

1.除尘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2.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3.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4.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5.糊窗

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6.做牙

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7.喝鸡汤

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8.年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

以上就是大寒习俗有哪些的相关介绍,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寒习俗有除尘、尾牙祭、大寒迎年、糊窗等,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

大寒节气如何养生?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寒来临,到了最冷的时光。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专家提醒,此时特别要防“五寒”。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大寒的养生方法。

1、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 “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2、防肺寒:

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3、防颈寒:

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4、防腰寒:

双手搓腰暖肾阳。专家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5、防脚寒:

常做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专家介绍,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推荐阅读:

  1. 大寒节气养生全攻略 大寒节气的养生重点
  2. 大寒节气养生饮食篇 芪杞炖鸡增强抗病能力
  3. 大寒习俗有哪些 大寒节气有什么风俗习惯
  4. 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iji/333210.html
本文标签:大寒养生常识 大寒吃什么养生 大寒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