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节气吃什么食物

网友投稿 四季养生 2020-10-22

霜降的到来,深秋中最后一个节气,气温也在秋季是最低,一些地方出现了初霜,空气中的小水珠凝结成霜花,于是就有了霜降的名字。那么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到冬天的过度,俗话说“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是霜降的主要特征。

霜降节气吃什么食物

1.秋梨

梨具有清热生津、润肺之效,这可是预防秋燥的佳果,其中生吃它,润燥生津的效果比较好。当然也可以和银耳炖汤食用,滋阴润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因为银耳具有滋阴之效。此外,吃梨能够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对于身体健康也是非常有益处的。

2.玉米

玉米当中富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大大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其中镁、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也高于一般谷物,具有防治高血压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并且对延缓衰老大大有益。玉米能够调中健脾、利尿消肿,是秋季饮食的不二之选。

3.苹果

霜降节气就要来了,目前正是苹果大量上市的时候,秋季很干燥不少人很容易便秘,这个时候就应该吃些苹果缓解一下。因为苹果中富含有机酸、纤维素,这些营养成分摄入身体以后,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让肠道内的大便变得松软一些,有利于将粪便排泄出去。

4.柿子

霜降来时,每个地方的习俗会有些不同,但是在我国的一些部分的城市中,在霜降来临的时候是需要食用一些柿子的,因为在当地人眼里面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5.鸭肉

这种肉可是霜降节气必吃的食物,其不仅含有蛋白质,还能及时补充因为夏季过度消耗的养分。并且其性凉具有健脾补虚、滋阴养胃之效。霜降节气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可以说已经到了深秋,这个时候天气会更加干燥,体内的阴液会被消耗的更多。所以说,平日里请大家要吃些鸭肉。

经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已经有所了解了,此外还介绍了霜降节气吃什么食物。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霜降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霜降节气的五个要点要注意

霜降节气来临,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霜降出现,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此时要重视养生保健,霜降节气如何养生?霜降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霜降节气养生,衣食住不容忽视。下面介绍霜降节气养生的五个要点。介绍霜降节气养生的衣食住等保健要点。

一、饮食:补冬最好补充霜

中医认为霜应该淡化。因此,在霜降季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特别是食物中不要加太多盐。盐吃得太多,血容量容易增加,血管壁侧压增加。同时容易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摄取大量的盐会使身体浮肿,同时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民间总有一句一句话:补冬不如补霜,相比于冬季补,我认为霜降季节的秋补更有效。补品逃不过秋天最胖的鸭子和新鲜香味的羊肉。煮汤入党参、当归、熟地和黄芪四味中药,各有好处。

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等。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孩子来说,节气应该向收敛、降低空气、润燥。

此时,应选择滋润阴凉的饮食,这种饮食具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莲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枣、橄榄、甘蔗、甘蔗、蜂蜜、鸭蛋等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如果想收敛阳气,可以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柿子、醋等酸味食品。如果没有寒冷的天气和体内没有寒冷的话,请尽量不要使用洋葱、生姜、辣椒、芥末等出汗的食品。

二、起居:服装要保温,早上不要贪婪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节气,从秋天到冬天的过渡开始,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度左右。俗话说霜不冷,霜变天了。此时,昼夜温差变化加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物,尤其要注意脚和胃的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防寒准备,预防感冒。

保健专家特别注意,秋天人体皮肤容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更换。在保养手脚时,要保持双脚干燥。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在这个季节,由于寒冷,许多人喜欢睡在床上。对此,保健专家表示,早晨卧室里积存了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染,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颗粒,容易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时间过长,可能会降低心肌和全身肌肉的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长期以来,人体体质变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季节应避免靠床,早睡早起,培养规律。

三、运动:注意动作和动作的合理安排

霜一般在农历9月,秋天的高气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适当增大,可以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可以舒适肺功能,同时登高可以眺望,放松心情。还可以选择广播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霜降节气运动后,应多吃防秋干梨、苹果、白果、洋葱、萝卜等食物,预防呼吸道疾病。注意保温,防止局部保温不当等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四、情志:保持良好心情

霜降后,草逐渐枯黄,叶子也逐渐飘落,接触情景,人们担心。心理专家表示,秋天是各种情绪疾病多发的季节。烹饪不当容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通过势利传播积郁的心情,培养乐观的心情,是养生保健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经常参加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

发自内心的笑声是抗衰老的速效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是机体最好的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此外,笑的好处将首先反映在你的皮肤上,使你的皮肤更有光泽和弹性,让你看起来更有光泽。因此,在深秋的季节多看喜剧片吧。一开心就笑。

五、疾病预防:在保温

霜降季节,气温突然下降,昼夜温差扩大10℃以上,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此时,慢性病患者和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容易病情恶化或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急剧上升,诱发心脏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要保暖,而且体质差的人群,预防工作一定要及时做好。有冷天哮喘发作史的人,应事先服药预防高血压病史的人,应按时服用降压药,定期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故。

霜降天凉要慎重预防疾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早晚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冷空气袭击,是积极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 注意五种疾病的复发

霜降节气已是秋末,露结为霜,草木枯黄。进入这个节气后,温度稳步下降,温差继续拉大,天气开始真正转冷。这样的天气特点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有以下这些病根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1、血管疾病

气温下降,不喜欢活动的老年人腿疼肿,很多人认为感冒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

特别是下肢动脉硬化堵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关节炎的发作。但是,如果伴有疼痛、冷却、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最好去医院骨科和普通外科检查。

专家指出,这两种血管疾病可能导致下肢氧气供应不足、疼痛、下肢冷、颜色变化、感觉减退、溃疡或恶化。检查手段如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等。

2、关节炎

寒冷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风寒湿瘫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关节僵硬症状随气温下降而恶化,个别病情稳定的患者容易复发。

专家提示:有关节炎、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天气转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骑车族可以通过佩戴护膝、护肘来防止关节受凉;多晒太阳,并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也有助于关节的健康。

3、高血压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专家提示:首先,早晚要适度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其次,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再次,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最后,应注意饮食结构,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早点服药。

4、脑出血

研究表明,气温下降到零下5℃时,每百万人的中风死亡率每天达到4.8人,17℃时的死亡数为3.2人。原因是寒冷刺激使血管急剧收缩,血压上升,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寒冷容易提高血粘度引起脑栓。

专家提示: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被和保暖设施,睡前宜用热水泡脚。

发生胸闷、头晕、嗜睡、单侧肢体麻木症状时,应引起患者本人的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就诊。

5、肛肠病

天气转冷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北方人都有喜食辛辣的习惯,不少男性还喜欢喝点白酒暖身。但是如果没有节制,很容易引发内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肠疾病。

专家提示:饮食要有节制,减少高蛋白、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尤其不要喝太多的烈性酒;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加强日常规律的体育运动。

一旦出现不适应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以为出点儿血没关系,只要扛一扛就好了,以免因此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 谨防五种疾病复发

霜降节气已是秋末,露结为霜,草木枯黄。进入这个节气后,温度稳步下降,温差继续拉大,天气开始真正转冷。这样的天气特点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有以下这些病根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1、血管病

气温降低,一些不爱活动的老年人会出现腿疼、肿胀,多数人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

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关节炎发作。不过如果伴有疼痛、发凉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最好去医院骨科和普外科检查一下。

专家提示:这两种血管病都可能导致下肢氧供应不足、疼痛、下肢冰凉、颜色改变、感觉减退、溃疡或坏疽等。检查手段如下肢血管彩超、核磁共振等可以确诊。

2、关节炎

受寒受凉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风寒湿痹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以及关节僵硬症状都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加重,个别病情稳定的患者还易因此复发。

专家提示:有关节炎、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天气转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骑车族可以通过佩戴护膝、护肘来防止关节受凉;多晒太阳,并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也有助于关节的健康。

3、高血压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专家提示:首先,早晚要适度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其次,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再次,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最后,应注意饮食结构,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4、脑出血

研究显示,气温若降低到零下5℃,每百万人的中风病死率每天将达到4.8人,而在17℃时的死亡数为3.2人。原因是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猛然收缩,血压升高,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起脑出血,寒冷易使血黏度增高而致脑栓。

专家提示:平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在冷天一定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加衣被和保暖设施,睡前宜用热水泡脚。

一旦出现胸闷、头昏、嗜睡及一侧肢体麻木症状时,应引起患者本人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5、肛肠病

天气转冷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北方人都有喜食辛辣的习惯,不少男性还喜欢喝点白酒暖身。但是如果没有节制,很容易引发内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肠疾病。

专家提示:饮食要有节制,减少高蛋白、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尤其不要喝太多的烈性酒;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加强日常规律的体育运动。

一旦出现不适应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以为出点儿血没关系,只要“扛一扛”就好了,以免因此加重病情,延误治疗。

霜降节气养生五要点

霜降节气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变冷,初霜出现,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这时要重视养生保健,那么霜降节气如何养生呢?霜降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霜降节气养生,衣食住行都不能忽略,下面为您介绍霜降节气养生的五大要点。下面为您介绍霜降节气养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保健要点。

一、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中医认为,霜降应淡补。因此在霜降时节饮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尤其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盐食用过多,易导致血容量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同时容易让人产生口渴的感觉,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大量摄取盐会导致身体浮肿,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民间总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认为比起冬天的进补,霜降时节的秋补会更有效果。补物则逃不过秋天最肥硕的鸭和鲜香的羊肉,煲汤时最好还要加上党参、当归、熟地和黄芪四味中药,各有益处。

这个时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地黄、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母、白果、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等。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而且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人,如果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小孩,则应顺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

此时节宜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此类饮食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全麦面、小麦仁、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大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等都比较适宜这个时节食用。

若想收敛阳气可在饮食中适量增加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品。若无风寒天气或体内没有凉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解表发汗的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

二、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俗语有“霜降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保健专家特别提醒,秋天人体皮肤易干燥、脱屑,贴身衣服应定期换洗。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袜子要透气护肤。

霜降时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此时节,由于天气寒冷,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对此,保健专家解释,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睡眠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降低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长期下来,人体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因此,霜降时节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养成规律。

三、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此时肺金主事,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经常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伤耗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霜降节气运动后应多吃防秋燥的梨、苹果、白果、洋葱、萝卜等食物,预防呼吸道疾病。要注意保暖,防止因局部保暖不当等造成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四、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小草开始慢慢枯黄,树叶也开始渐渐飘落,触景生情,人们会变得忧思起来。心理专家介绍说,秋天是各种情绪病高发时节。如果调理不当,极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要经常参加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娱乐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登山、旅行等,在这些活动中,多与他人交流沟通。

发自内心的笑是抗衰老的速效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对机体来说是最好的一种运动,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另外,笑的好处会第一时间体现在你的皮肤上,使皮肤更富光泽和弹性,让你看起来容光焕发。因此,在深秋季节多看喜剧片吧,一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

五、防病:重在保暖

霜降时节,气温可能突然下降,昼夜的温差会拉大10℃以上,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慢性病患者和那些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很容易病情加重或是感冒发烧。另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发生收缩,血压突然上升,从而诱发各种心脏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要想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要保暖,而且体质差的人群,预防工作一定要及时做好。有冷天哮喘发作史的人,要提前服药预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也要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物,定时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发生意外。

霜降天凉慎防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早晚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受冷空气侵袭,是积极主动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

推荐阅读:

  1. 霜降节气养生要注意什么?霜降节气的五个要点要注意
  2.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 注意五种疾病的复发
  3.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 谨防五种疾病复发
  4. 霜降节气养生五要点
  5. 霜降节气养生吃什么 四款药膳预防秋燥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siji/34661.html
本文标签: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霜降节气吃什么食物 霜降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