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太极养生 二十四式太极拳特点及动作要领

网友投稿 运动养生 2014-07-22

二十四式太极拳也成为简化太极拳,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二十四式太极拳也在民间迅速推广开来。下面是对于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与动作要领的叙述,一起来看看。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各式太极拳有不同的流派特征,然而,它们的动作要领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 神为主帅,意动身随

练习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求用意念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例如:做太极拳“起势”两臂徐徐前举的动作,从形象上看,与体操中两臂前平举的动作相似,但在太极拳的练法上,从开始做动作前就要有向前平举的意念。做气沉丹田就要有把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意念。意不停,动作随之不停,犹如用一条线把各个动作贯穿起来一样。古人在练拳过程中所总结的“神为主帅,意动身随”,就是强调用意念引导动作。

(二) 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在保持身体正常姿势的情况下,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在做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人体的脊柱按自然的状态直立,头、躯干、四肢等部位自然、舒展地活动,达到式式连贯、处处圆活、不僵不拘、周身协调、动作自如的状态。

(三) 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有人说,打太极拳时全身“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成一气”,这些都是形容练太极拳时“上下相随,周身协调”的意思。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也知道要以腰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进行活动,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可先练习单式动作,同时练习步法,然后再进行套路练习。

(四) 分清虚实,稳定重心

在掌握太极拳身体姿势的动作要领后,要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因为在太极拳的套路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以及位置方向的改变,都贯穿着步法的变换和重心的转移,同时,还要讲究身法和手法的运用。不论由虚到实,还是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衔接,做到势断意不断,一气呵成。所谓“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就是对太极拳脚步轻盈和动作均匀的描述。

(五) 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练习太极拳时,由于动作轻松柔和,要求呼吸平和,且要增加呼吸的深度,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太极拳运动强调运用腹式呼吸,以横膈上下活动完成“气沉丹田”,让腹部存养涵蓄,不使上浮,这样在练拳时就不至于因缺氧而气喘,并有助于重心稳定。注意含胸拔背有助于“气沉丹田”。

陈氏太极丹阳功练习方法 运丹田开命门(图)

太极的练习方法有哪些?太极现在越来越受到欢迎,特别是老年人,人们现在一般练的都是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派生了杨、吴、武、孙四大流派。下面就带大家一起见识一下陈氏太极的丹阳功,一起来学习学习。

1水火相济

站法同前,右手由下向内弧线上提并吸气,然后向前弧线下落并呼气。接着在手向上时,吸气,然后向前落下,呼气。如此左右手上下交替转圈,与此同时气也在体内运转。当手上提吸气时,肾水沿背脊上升达于心,使心火不至过旺;当手下落呼气时,心火沿腹壁下降,使肾水不至过寒,如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2运丹田

“丹田”约在脐下一寸半,腹内。位置是相对的,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解剖结构,但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人的全身精气集聚的地方,因此可以称得上生命之源。 两脚开一肩宽,自然站立。两手掌心向内,置于腹前,以丹田为中心,两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运转时由大圈逐渐转小圈,越转越小,直至丹田;然后由丹田而出,从小圈转到大圈。如此循环往复,丹田内的精气也随着手在腹内运转。

3开命门

命门位于两肾之间,也没有确切的解剖结构,但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从功能上看,具有肾阳温煦的作用。前面讲的丹田内的精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们的蒸腾转化是通过命门的温煦和推动,所以命门是生命之火。站法同上式,两手相叠,置于腹前。然后两手向前向下走半圈,再内收并向上走半圈,如此往复运转。在手上提时吸气,向前落下时呼气 。在此同时,腹内的丹田与命门也随着圈子内转交合,以命门之火温煦丹田的精气,在腹内运行、转化。

4.乾坤运转

站法同前,两臂舒展,两手从下向内向上弧线提起过头上举,为吸气;然后两手向前向下落,呼气。如此上下运转,同时气也随之在任督两脉间运行。当手上提吸气时,气从长强沿督脉上行至百会;手下落呼气时,气沿任脉下行至会阴,如此任督两脉之气交替运转,称为小周天。太极拳是一种刚柔并济的健身运动,深得广大市民的喜爱,太极拳不仅健身,还能让人们浮躁的心静下来。可谓是一种一举多得的运动。

太极强腰补肾松腰法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有哪些?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练太极,特别是老人,早晨在公园到处可见老人练太极的身影。那么你知道如何练习太极拳养生功效最好吗?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松腰很关键,腰部的灵活与协调增加,肾的功能也就随之加强,继而人的精力也就逐渐旺盛,而对于太极拳的练习而言更是如行云流水,达到“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真正实现“气遍周身不稍滞。”因此要学会这三种松腰法至关重要,帮助你强腰补肾。

上下蹲起法(亦称面壁蹲墙法):是太极拳松透形体的关键一环,是一项全身性的均匀运动,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便捷之法。

基本动作:面壁而立,两脚并拢,周身中正,全身放松,会阴上提,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如此反复多次。下蹲时,可先想一下脚底涌泉穴,同时注意全身放松,腰向后突,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或先想一下蓝天,然后再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

特别说明: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身体的姿势和两脚的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纪大或行动不便者,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还可扶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两脚并拢,脚尖抵墙,完成上下蹲起动作,每次下蹲以30个为一组,每天至少要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

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开命门之窍,进而帮助我们尽快松腰。

基本姿势:坐在硬板床上(铺一层褥子或盖一层薄被),两眼微闭,两腿伸直,两脚并拢,脚尖内翘(两脚竖起来),身体要直着,躯干和大腿之间的角度应小于90°。腰要向后放松,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着向后去,下颔回收,玉枕微上提,以此达到头正的目的。

特别说明:直腿坐的过程中,始终都要注意一个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处)即骶椎和尾椎交界处,那里是腰的气血流注的地方。在身体弯曲的时候,一吸气,腰要向后放松后凸,一呼气放松之后,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头、髂骨向外张,骶骨往后凸。还要注意胯关节,即腿部肌肉作内旋或外旋用力,然后放松,体会哪块肌肉在动。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头肌使劲往回一缩再一放松,再配合着会阴一缩一放,脚尖还可以配合着一跷一点。经常这样做,一方面了加强会阴收缩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松。

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进我们的生命活力,实现身心健康。

基本姿势:保持上身与地面垂直的姿势,不要前俯后仰,将体重慢慢放松地移到后腿,在体重移动的同时,前腿随着渐渐地放松并被动地提起脚跟,使脚尖点地,直到将体重完全移至后腿,前脚完全放松,腰部骶椎呈后凸的弯状。随之,体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与地面呈垂直状的姿势,在将体重慢慢前移到前腿。在体重前移的同时,后腿逐渐地随之放松并拖得脚跟提起,使得脚尖点地。直至将体重完全移至前腿,后脚完全放松,腰部呈竖直状。在行走的过程中,最好能不间断向前走。

特别说明:走的过程,要放松身心,可数着步伐走。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则效果更佳。转圈走,不仅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走的时候,要像古人说的:“行如盲无杖,自然依本份,举步低且稳,踏实方可进。”初习者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走30分钟~1小时左右,逐渐增加,如为了治病,则最好能达到一次连续走转1小时30分钟以上。如身体不适,可适当休息一下再走。

太极拳与气功的差异

气功和太极拳对身心的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好处,长期的运用锻炼身体有着出其不意的效果,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延年益寿,气功与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之外,还有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套路等。作为武术内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攻击和防守。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2、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3、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4、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虽然气功与太极拳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1、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2、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3、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总之,气功与太极拳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

太极拳的健身小魅力

太极拳的魅力在于具有较高的健身养生功效。许多科技工作者对太极拳的功理、功法进行了各种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完全符合科学健身的规律,它对人体的神经、循环、呼吸、消化、骨骼、关节以及肌肉等,都有积极的影响。

1.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心平气和,精神内守,用意念引导动作,处处柔缓圆活,速度均匀而有规律。这就需要在与人体各个肌群相应的运动神经中枢之间,以及运动神经中枢与植物神经中枢之间达到高度的协调。这种有规律的调节过程,能改善各种器官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得出,长期练习太极拳者,脑电波的清醒波占主导地位,大脑处于良好的觉醒状态,这种状态能增强人体的内脏功能及免疫能力。因此,坚持太极拳锻炼,对神经衰弱、失眠、头晕、记忆力弱,以及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造成的其他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对循环系统的调节

常言道:“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这形象地说明了人体气血畅活对健康的重要性。太极拳是一种螺旋式的弧形运动,这种运动过程对血管与淋巴管能起到良好的机械按摩作用,促使阻塞的或狭小的动脉两侧的小血管分支得以扩张,保持气血畅活。同时,太极拳的练习又要求全身肌肉的放松,从而反射性地引起血管舒张,最终减轻心脏负担,使高血压得以下降。因此,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明显提高心肌的机能,改善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血管阻力和血黏度,从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3.对呼吸系统的调节

太极拳运动中的开、合、虚、实动作,要求与呼吸相结合,即实为呼,虚为吸。练习太极拳时,要气向下沉,即“气沉丹田”。这样可以保持胸宽和腹实的状态,使得胸部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能有效地放松紧张的呼吸肌,改善肺通气量,增强肺脏的代偿功能,延缓肺腑呼吸系统的衰老。因此,练习太极拳能有效地防治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4.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要求做到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这样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活动幅度,对胃肠等器官起着一定的按摩作用,进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等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最终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对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对运动系统的调节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做到松静安舒,以意领气,用意念引发劲力。这种劲力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呈螺旋式运动时产生的,它发源于腹部,并通过腰部运至四肢,最后到达手指和足尖。这种螺旋式运动过程,能诱发机体内部的自动按摩,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因此,长期练习太极拳,不但能保持骨骼、肌肉应有的弹性和韧性,使各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得以改善,而且还对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病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推荐阅读:

  1. 陈氏太极丹阳功练习方法 运丹田开命门(图)
  2. 太极强腰补肾松腰法
  3. 太极拳与气功的差异
  4. 太极拳的健身小魅力
本文链接: https://jk.yanglaozn.com/yundongyangsheng/9915.html
本文标签:太极